“目标导航”学习路径分为“课前导学”“课堂生成”“课后延伸”。围绕学习目标导学,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实质上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也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须对已激活的先前知识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和精细的深度加工。
“目标导航”是基于问题的多维知识整合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全面地分析教材、入地挖掘教材、灵活地整合教材,即将教材的内容打散重新组合,使内容具有“弹性化”和“框架式”特征,将孤立的知识要素联接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形象事物上,他们拥有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回归儿童,写话教学还必须带有一种不断体验和自由游戏精神。“目标导航”始终遵循儿童写话的心理特点,努力构建“最亲近儿童生命状态,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最能生发儿童情趣”的写话练习,回归写话本应具有的童真面目。
【案例:《我的小手》】
“目标导航”设计如下(见图1-4 图1-5 图1-6):
请你猜一猜: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
图1-4 《我的小手》版块设计1
图1-5 《我的小手》版块设计2
图1-6《我的小手》版块设计3
这样的“目标导航”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第一部分就是以猜谜游戏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谜语一出,小手如林。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喊出:“手!”教师接着说:“对呀,这就是我们的小手,快在目标导航上画一画自己的小手。”听闻这么有趣的事情,学生们欣喜若狂,左手牢牢地按在纸上,右手拿起铅笔从小拇指开始认真地描摹着。大作完毕,再请学生观察一下“我有一双( )的小手,( )。”学生们好似从来没有这么仔细地研究过自己的小手,眼睛瞪得大大的。顷刻,一生说:“我有一双灵活的小手,手指细细的,长长的。”另一生说:“我有一双美丽的小手,张开了手指就像一片枫叶。”……
“目标导航”学习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学情、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层级式、递进式、立体式学习目标设计,培养学生的理解、反思和批判能力,进而在深度学习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www.xing528.com)
我校一位数学老师,执教苏教版五上《复式统计表》一课。她发现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师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对本班学生的学情了解,将学习目标细化为:①经历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过程,了解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知道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的优点。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③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④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意在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复式统计表以及它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结构,重点和难点就是表头分为的三栏,这才是真实的学习内容。在学生自己创作了一张合并后的统计表以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在不停地修改这张统计表,批判性地对统计表有了认知。
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忽视教学内容的选择、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地理知识点分散、孤立、碎片化,教学内容也缺乏学科逻辑。深度学习不同于碎片化的点式学习,而是具有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的学习由“平面铺陈”走向“深层建构”。通过知识的结构化组织能够促进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形成知识簇;通过知识的模块化架构能够实现知识簇之间的关联,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的网络化呈现能够展现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理论,而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是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依据课程标准,从教学内容上看,课标强调教学内容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关注课程内容整合,促进深度思维的整体性发展。
我校一位数学老师执教除法计算的复习课,改变了原有的数学复习课“一张张试卷、一道道试题、一遍遍讲解,学生累、老师更累”的教学方式。由判断题入手,因为判断题很能考验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举出相应的例子证明,判断举例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性发挥的过程,在举例的同时也达到了强化计算技能的效果,思维的逆训练和基础训练合二为一。这样的设计优点就在于将知识进一步整合,判断题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的主导性也暗藏其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性得到发挥,主导与主体会结合得比较好。在解决了几道题后,再让学生就刚才的知识进行回顾,或再自我小结或再补充知识点。这样的复习课教学内容更聚焦、更整合,教在学生的疑难处,让学生利用这一难点功课掉所有除法的所有知识点,极好地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见图1-7)
图1-7 除法计算的复习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是一个人具有的对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是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结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节是借助元认知的发展和策略来实现的,以此发现并修正问题,最终达到深度学习。大量的研究已证明,学生学习的重要收获来源于经常向学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的反馈,尤其是当反馈包含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的具体意见时,当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成果时,反馈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因为对过程及任务的关注使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能力不再视为亘古不变的个体特征,而是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就会使学生将自己当前的成果归结为自己当前学习努力的结果,在保持学生对学习能力自信的同时,还会引起他们下一步的学习动机。
“目标导航”中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运用“目标导航”的课堂学习评价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或“失败”,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及提升自信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评价应该转变评价功能、扩充评价主体、更新课程价值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能力。
例如,我校一位语文老师执教《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目标导航”的最后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见图1-8):
图1-8 《小松鼠找花生果》版块设计
“目标导航”的这一版块“我的学习加油站”设置在最后,学生学完全篇课文之后使用,意在通过开放式自我评价引领学生把自己这节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做一个梳理,同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及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如:浩洋这样写道“这节课,我分角色朗读课文学得最出色,我是一边读一边想象小松鼠看到花生不认识感到好奇、蚯蚓告诉它是花生很高兴,最后没看到花生很奇怪,并通过朗读读出这种语气。”瑞瑞这样写道“我生字学得不够扎实,‘留、流’还不理解,区分不开,我准备再向老师请教。”这样的留白评价就是从学生的心底流出来的,贵在“真”,摒弃各种结果论,学生把在学习中自己得意之处和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尝试想办法解决,还可以借助同桌、小组成员、教师和家长共同解决。在认知发展的同时发展了元认知。
总之,“目标导航”重视形成性评价在学习中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反馈,进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此外,“目标导航”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了元认知能力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积极探究的动机,才会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深度学习。
(孙 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