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②,独怆然③而涕下④。
【作者简介】
陈子昂(约661—70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时年42岁。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和《登幽州台歌》。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注释】
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②悠悠:渺远的样子。(www.xing528.com)
③怆然:悲伤凄凉。
④涕:眼泪。
【译文】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邈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