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诸葛亮的《诫子书》:君子修身养德的行为操守

诸葛亮的《诫子书》:君子修身养德的行为操守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君子②之行,静以修身③,俭以养德④。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诸葛亮的《诫子书》:君子修身养德的行为操守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注释】

①诫:警告,劝人警惕。

②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③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④养德:培养品德。

⑤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⑥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⑦才:才干。(www.xing528.com)

⑧广才:增长才干。

⑨成:达成,成就。

⑩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⑪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⑫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⑬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⑭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⑮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⑯庐:破房子。

⑰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