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概要
★两国学生的表现让人深思
探险内蒙古
作家孙云晓1993年11月25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中提出的问题发人深省。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学生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学生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中国学生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学生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学生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学生叫苦不迭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地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生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生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生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学生的后面。尽管有男生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重要警示
真正的困难来自于自己,而不是环境。
日本学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生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起来继续前进。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学生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学生起了篝火。日本学生将黄爪、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煮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学生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学生,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学生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哭有何用?
名人名言
每个人都是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重的。
——伊索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学生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走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学生。这时,他的孙子已经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日本的家长花钱为孩子买罪受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学生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各界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学生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中国学生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学生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学生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学生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金玉良言
独立能力是人类的基础,而培养独立是人生的过程。(www.xing528.com)
运输车陷进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学生。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学生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学生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带走。他们发现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学生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学生的许多弱点,这不能不令人反思。第一,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学生免受苦,岂不知过多的爱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怎样培养学生?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炼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承办或让他们送自己的孩子来时,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矛盾说明了什么?
不需夸大,不是吓唬。如果说我们的教育不进行改革的话,我们未来的事业将面临十分突出的危机!
用什么教育思想培养下一代,这实在是摆在我们民族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个民族有没有出息,有没有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见微知著,正确地从各种比较中反省自己、改进自己,避免潜在的、长远的灾难。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学生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别让他太安逸
“中日儿童夏令营”中,两国儿童在有些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学生的背包都鼓鼓的,里面装有干粮、水、简易自救器材等生存必备的东西,而中国学生的背包却是瘪瘪的,路上只好吃别人带的东西;日本学生有病咬牙坚持不掉队,而中国学生走累了就要坐车;日本学生把夏令营当作艰苦锻炼的好机会,因此不要任何照顾,中国孩子却把夏令营当成游山玩水……从对比中看到,中国学生在吃苦精神、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等方面,远远不如日本学生,这实在让人忧虑。
小建议
小时候吃一点苦头,受一点挫折未必不是好事。
若论物质条件,我们与日本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比较日本的学生,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实在太安逸了。由此可见,让学生太安逸这实在不是爱而是害。
日本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具有顽强坚韧的意志和健壮的体质,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艰苦教育。近年来,日本为数不少的中小学推行了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即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经受艰苦劳动的磨炼。每天早晨,天刚刚亮,参加“土留学”的学生就赶紧起床,自己动手做早饭,饭后马上同农民一起下地干农活。通过“土留学”,许多学生反映“精神特别愉快”;“比在城市里身体健壮”;“更爱劳动了”。日本人如此培养自己的后代,是明智而有远见之举,值得我们借鉴。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边荣唐,小时因家里穷,没钱买玩具,他便用黄土捏出汽车和妙趣横生的小动物。上小学二年级时,妈妈患病,他学会了做饭、炒菜;每天晚上要照顾妈妈喝完药,才忍着困乏做作业。然而,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优秀,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对于今天城市中孩子的丰厚生活而言,边荣唐的童年是不幸的,可他早早就拥有了自强自立的精神,适应环境战胜困难的能力,这又何尝不是生活对他的厚赐?
当然,我们并非要故意制造民族和个人的苦难。从某些意义上讲,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磨难,对人的一生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常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为了中国的未来,要拆除学生周围人为的“保护特区”,让学生在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健壮的体质,这是当今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艰巨任务。
没有经过磕碰的学生,将来必然经不起磕碰。各位父母:请别让孩子太安逸了!
日本人爱“较量”
日本补习学校校长富田逸夫说:“中国也有不少好学生,参加夏令营的30人不能视为代表;日本也有不争气的学生,这77名是挑选出来的,他们来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达到目的,战胜意外的困难,不作逃兵。而中国学生可能想得比较轻松,不过是跟日本学生一起玩玩。仅就此事说中国学生不是我们学生的对手,未免太过武断。不过,它的确反映了日本的国民教育是成功的。学生们的出色表现,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的结果。像环保意识、礼貌教育、帮助弱者,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我们学校教育的第一课就告诉学生们,有了父母才有我们,有别人的存在才有这个世界,因此要尊敬父母、帮助别人。我们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不只是一般的关心、督促,而是参与、带头和孩子们一起做。五六年级设有‘家庭’课(怎样做家务)、‘技术课’(劳作等),所以日本学生会做饭,这很平常。”
日本妇人会委员田中和子说:“中国独生子女多,大人们把他们当‘小皇帝’。日本家庭一般都有两三个小孩,从小就教育他们互相帮助,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像随地丢垃圾、上车不排队这些现象,日本是不会有的。大家认为这样做是耻辱,没有教养的人才这样做。家长从来不把成绩册作为孩子优劣的标志,学校也不排名次,因为那样给学生的压力太大。要教给他们实际的知识,培养集体的精神,当逃兵是可耻的,搞特殊化的人也是最孤立的。日本人在公众场合都不搞个人突出,这样大家很讨厌。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家长不是责备他,而是鼓励他,相信他一定能够改好,并和他一起作出正确的示范。”
你至少可以知道
■我国独生子女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差
■要使中国学生具备竞争力,教育必须改革
■要做具有顽强意志和健康体质的好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