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寿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的寿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老、病、死,是人生经历的不同过程,如果是无病而终,称为“寿”或“寿终”,如果非正常衰老而终,称为“夭”或“夭折”。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均与人的寿夭有密切关系。

人的寿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健康的宗旨是追求“祛病益寿”、“尽享天年”。天年,简而言之,就是人的寿命。生、老、病、死,是人生经历的不同过程,如果是无病而终,称为“寿”或“寿终”,如果非正常衰老而终,称为“夭”或“夭折”。《尚书·洪范》载有“寿,百二十岁也”。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百二十岁”的人极少,这是因为自然寿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

(一)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的强弱对于寿命具有重要影响。《灵枢·天年》提出生命来自于父母精血,“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因此,父母体质的强弱对下一代生命的寿限有着重要的影响。《医学正传·医学或问》说:“受气之两盛者,当得中上之寿;受气之偏盛者,当得中下之寿;受气之两衰者,能保养仅得下寿。”意思是说,如果能禀受父母两方旺盛的精气,就有可能得到中上之寿;若只能禀受父母单方的旺盛精气,也可达到中下之寿;若父母精气不足,一般达不到寿的程度,只有注意保养才能得到下寿。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也就是肾气,决定了人的寿限,也就是说人之寿是有遗传性的。王充,东汉著名思想家,在其著作《论衡》中指出,父母先天赐予禀气十足,则身体强壮,寿命长;如果父母先天赐予禀气不足,则身体虚弱,寿命短。重视受孕、养胎,这对于加强先天禀赋是十分重要的。在先天禀赋因素中,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否充足对于人体的寿夭起到决定性作用。肾精匮乏,生命就会早衰。造成精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先天不足、纵欲过度、疾病消耗、过度疲劳等。此外,一些先天性疾病也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肾精、肾气的固护。

(二)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对于人体寿夭的影响突出,特别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生活方式发生明显改变的今天,后天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高度重视。后天因素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疾病损伤、意外伤害等。

1.自然环境

《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古人认为,我国西北高原地带气候寒冷,元气不易耗散,所以人多长寿;东南地区,气候炎热,元气容易发泄,所以人的寿命较短。即使同一地区,也因地高下不同,而有寿夭之别。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核污染等,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导致早衰。

2.社会环境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是说由于社会地位的急剧变化,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地位,虽然没有外邪侵袭,但由于情志内伤,会给人带来精神和形体的衰老变化。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水平、文化程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均与人的寿夭有密切关系。(www.xing528.com)

3.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起居、劳逸、嗜好等多个方面。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达到自然寿命的必要保证。不良的生活习惯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类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如过食肥甘厚味又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经常熬夜或纵欲过度会损伤肝肾之阴,造成精血亏虚,出现须发早白、面色晦暗、腰酸腿软等症状,或发为疾病。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4.疾病损伤

疾病能够导致人体正气受损,促进衰老,进而影响人体寿夭。事实上,能够达到尽享天年,“无疾而终”的人是极少的。因此,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提倡饮食保养,告诫我们“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

5.意外伤害

包括地震海啸飓风自然灾害,以及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因素,均可导致机体伤病、伤残,甚至死亡,加速生命向“夭”的方向发展。

总之,关注后天因素对于人体寿夭的影响,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改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健康意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疾病,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等,对于维护健康、提高寿命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