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人们的泡饮方法是将饼茶捣成碎末放人瓷壶并注入沸水,加上葱、姜和桔子等调味品。这样,饮茶便有了简单的器皿。从秦汉到唐代,陶器的种类和制做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外加瓷器的出现,茶具也变得考究、精巧起来。
《茶经》第一次较系统地记述了茶具。民间以陶瓷茶具为主,贵族中以金属茶具较多。在唐朝,人们比较喜欢用青色的越瓷冲茶,从而起来艺术欣赏作用。
宋朝的茶具大体承袭唐代,主要变化是煎水的用具改为茶瓶,茶盏尚黑,又增加了“茶筅”。这一切,都是为了与宋代流行的斗茶相配套。盏是一种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宋人喜用黑釉盏,因为其他色泽的瓷,很难映出茶的特色。“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此诗形容将茶膏放人茶盏,注入水搅动后,茶汤粲然而泛出鲜白色的光泽。当然,这纯粹是宋人斗荼所要求的美学特征。
唐宋时期,我国茶文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在唐代的上层社会,茶具象征他们的富贵,因而大多流光溢彩。宫廷中茶具,金质银器的不少。但一般人家则习惯用陆羽所说的茶器。如果条件允许,其茶具是成套的。宋代茶具则更为精细。唐代注茶用碗或瓯,宋代则改成盏,其碗也更轻巧,而且后期的茶壶式样明显由饱满变得细长,茶托与盏底之合亦更为精巧。宋代茶具的演变、发展,还表现为茶具材料的多样化。金属茶具较多,以铜、铁、银为主,尤以铜质为多,还有专门的和主要的产地。这都与唐宋时期茶业的发展和饮茶的普及密切相关。在元代,茶壶的身、嘴分叉处开始下移。
到了明代以后,对茶盏的色泽要求,又出现一个较大转变。在此期间,逐渐出现与现在“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汤色淡黄,用纯白的茶碗与之相映是和谐的。出现这一重大变迁的根本原因是“斗茶”已不时兴,散茶流行,以及白瓷加工技术的改进。明代中期之后,又出现了使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www.xing528.com)
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出现。至此,中国的茶具已发展到丰富、多彩的时代。
茶具演变的格局,与茶具加工工艺的改进分不开。唐代饼茶经烹煮,茶汤色本来就不是绿翠的。他从茶的汤色与茶碗釉色互相衬托出发提出这一鉴赏茶具的观点,也为后代茶家所继承。宋代盛行斗茶,以茶面泡沫鲜白,着盏无水痕且耐久者为好。茶类在明代得以大改进,茶色翠绿,茶汤青翠,陆羽不崇尚的白色邢瓷因而大为流行,茶盏以“雪白者为上”。张源在《茶录》中说:“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玉茗冰涛,当杯绝技。”陆羽爱青瓷、蔡襄贵黑盏和张源亲白盏,实则有其缘由。近代紫砂壶的出现并受到推崇,更与茶类的发展很有关系。散茶不易瀹出茶香,瓷器能烘托茶香。陶壶体小壁厚,保温性能好,有助于瀹发与保持茶香,尤其受欢迎。在总体上,从明清开始茶具呈现一种返璞归真的趋向。紫砂陶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和发展的。
中国历史上茶具的发展,显示了古朴、富丽、淡雅等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这一轨迹与茶自身的发展、饮茶方法的演进也是同步合拍的,因为自古至今茶的变化,是逐步清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