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茶叶命名
茶叶命名是茶叶分类的重要程序之一。一种茶叶必须有个名称。茶叶名称很文雅,通常都带有描写性,以形容其形状为最多。如紫笋、雀舌、珍眉、贡珠、虾目、松针、瓜片、莲芯、银针等。其次是形容色香味的,如白岳金芽、黄芽、辉白等指其干色;黄汤、橘红等指其汤色;巴东真香、兰花、秋香、香片等指其香气;木瓜、绿豆绿、苦茶等指其滋味。
这样命名的茶叶古时最多,数以百计。各地的名茶则冠以该地名称,这在我国古代也极为普遍。唐代名茶如寿州黄芽、绍兴日铸,宋代名茶如六安龙芽、顾渚紫笋,这些茶名现已不用。杭州龙井、洞庭碧螺、武夷岩茶等,今仍袭用。另外,也有根据制茶技术的特点而命名的,如炒青、烘青、晒青、工夫、窨花茶等等。
茶树品种很多,各有特点。根据茶树品种命名的茶叶也不少,如马龙、水仙、铁观音、梅占、桃红、名丛、奇种等等。茶叶还有依采制时期不同而命名的,如探春、次春、明前、雨前、春尖、春中、春尾、谷花等。更有依销路不同而命名的,如腹茶、边茶、苏庄茶、鲁庄茶等。此外,也有根据茶叶与创制人的关系而取名的,如熙春、大方等。
这些根据茶叶特点而定的俗名,优点是指出了茶类品种的不同,使人容易识别;缺点是从个人主观意志出发,没有全面考虑,以致造成不少混乱情况。有时同一类茶叶有几个名称,也有茶类不同、品质相差很大而名称相同的茶叶,如红茶有小种,青茶也有小种;绿茶有莲芯,青茶也有莲芯;绿茶有银针,白茶和黄茶也有银针。
(二)李肇《唐国史补》的名茶
李肇在唐宪宗元和(806——820)中为翰林学士。所著《唐国史补》说:“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日:此为何物?鲁公日: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日:我处亦有。遂命出之,以指示日: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渔湖者。”
第32世藏王(吐蕃国)赞普松赞干布在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随带名茶入藏。当时名茶都是蒸青团茶。
寿州黄芽产于安徽霍山,品质优美。舒州名茶据陆羽《茶经》记载,产于安徽太湖县潜山。顾渚山名,在今湖州长兴县西北。茶芽萌茁紫而似笋。研膏紫笋烹之,有绿脚垂下。
蕲门团黄产于湖北蕲春县。昌明产于四川剑阁以南,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
《唐国史补》:“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产于雅州蒙山顶),或小方,或散牙(谷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I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产于四川东川县)。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寮(湖北宜昌)。福州有方山之生牙。夔州有香山(又名真香,今四川奉节县)。江陵有南木(产于荆州,今湖北江陵县)。湖南有衡山。岳州有渔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产于东阳县内东目山)。睦州有鸠坑(产于桐庐县山谷)。洪州有西山之白露(产于洪州西山,洪州即今南昌县)。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门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唐代名茶还有仙崖石花产于彭州,今四川彭县;绵州松岭,绵州即今四川绵阳县;仙人掌茶产于湖北荆州玉泉寺,即今之当阳县,其茶如仙人掌状;宣州瑞草魁产于今之郎溪鸦山。
(三)宋代名茶
《宋史·食货志》:“茶之产于东南者……雪川顾渚生石上者,谓之紫笋,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
双井在江西修水县西31里,宋黄庭坚所居之南溪,士人汲以造茶,绝胜他处。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韦占(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34——1038)以后,洪州(南昌)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其品远出日注之上,遂为草茶第一。”
宋叶梦得(1077—1148)《避暑录话》:“草茶绝品惟双井,双井在分宁县(即修水),其地属黄氏鲁直家也。元祜(10861094)间,鲁直力推赏于京师,族人交置之,然而岁仅得一二斤耳。”
周辉(或作烽)《清波杂志》(宋光宗绍熙四年,即1193年张贵谟序):“双井因山谷而重。苏魏公尝云:‘平生荐举不知几何人,惟孟安序朝奉,岁以双井一斤为饷。’盖公不纳苞苴,顾独受此,其亦珍之耶。”更可见双井茶珍贵。
苏东坡《寄周安儒茶诗》有“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之句。陈后山赠山谷诗有“君如双井茶,众口愿共尝”之句。周益公《山谷词记》:“撷白芽于双井,灿浮瓯之云乳。”可知当时双井茶脍炙于名公巨卿之口。
双井茶采于清明谷雨时为芽茶,采于立夏时为子茶,采于小满芒种时则为红梗、白梗。双井茶除宁州工夫外,还有贡品、乌龙、白毫、花香等名称,又有双井白毛之称,总称洪州双井,或黄隆双井,并有一种砖茶,专销欧美各国。
绍兴日铸或名日注茶,产浙江绍兴县东50里的日铸岭,宋时极负盛名,即今之平水茶。
宋代名茶还有临江玉津,产予江西清江县的临江;袁州金片,又名金观音茶,产于今之宜春县;建安青凤髓,产于今之建瓯;北苑茶,产于建瓯苑凤山,宋时贡品名北苑先春;雅安露芽,产于四川蒙山顶;纳溪梅岭,产于泸州,今四川泸县;巴东真香,产于湖北巴东县,火炬作卷结为饮,易令人不眠;龙芽,产于六安,即毛峰之一种,杨万里诗有“午睡起来情绪恶,急呼蟹眼瀹龙芽”之句。方山露芽传到宋代还是名茶;玉蝉膏茶,又名锭子茶;五果茶,产于云南昆明县,颇负盛名。
(四)马端临《文献通考》所记载的名茶
建剑产头金、骨金、次骨、末骨、粗骨。宋建州即今之建瓯,宋南剑州即今之南平。
虔州产泥片。虔州即今江西赣县治。
袁州产绿英金片。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县。
歙州产早春、华英、耒泉、胜金。歙州即今安徽歙县。
潭州产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潭州即今湖南长沙。
江陵产大拓枕。江陵即今湖北江陵县。
岳州产大巴陵、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开卷、生黄翎毛。宋改岳州属县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县。
澧州产双上绿芽、小大方。澧州即今湖南澧县。
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光州即今河南潢川县。
归州产清口。归州即今湖北秭归县。
荆湖产雨前、雨后、杨梅、草子、岳麓。宋分荆湖南北路。黔阳、沅陵、辰溪产都濡、高株。溆浦、宝庆、茶陵都产名茶。荆湖南路即湖南北路,治长沙。荆湖北路,治武昌,即今武昌县樊山。
淮南产龙溪、次号,末号、太湖(均为散茶)。宋初为淮南路,治扬州,即今江苏江都县治,统扬、楚、濠、寿、光、黄、蕲、舒、潢、庐、和、滁、海、泗、毫、宿、泰、通等18州,及建安、涟水、高邮、无为4军,利丰、海陵2监。绍熙(1190—1194)中分淮南为东西两路,东路仍治扬州;西路治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县治。
江南产茗子。宋置江南路,治异州,即今江苏江宁县治。统异、太平、宣、歙、池、饶、信、抚、江、洪、袁、筠、吉、虔14州,及广德、南康、兴国、临江、南安、建昌6军。天圣(10231032)中分江南为东西两路。东路仍治异州,西路治洪州,今江西南昌县治。
饶池州产仙芝、嫩蕊、福合、禄合、运合、庆合、指合(均为片茶)。饶池州即今江西浮梁和安徽贵池以及青阳九华山。
(五)明代名茶
明代茶业专著很多,达五六十种,记载茶名也多。其中以顾元庆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撰《茶谱》和屠隆于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前后撰《茶笺》以及许次纾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撰《茶疏》记载较多。
1.顾元庆《茶谱》
顾元庆藏书万卷。著有《云林遗事》、《夷白斋诗话》、《瘗鹤铭考》和《山房清事》等10余种。王樨登往访之,年77,犹吟对不倦。
《茶谱》:“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剑南有蒙顶石花,湖州有顾渚紫笋,峡州有碧涧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东有真香,福州有柏岩,洪州有白露,常之阳羡,婺之举岩,丫山之阳坡,龙安之骑火,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I之纳溪、梅岭之数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则石花最上,紫笋次之,又次则碧涧明月之类是也,惜皆不可致耳。”
蜀州丈人山产麦颗、鸟嘴。蜀州即今成都。
袁州界桥产云脚。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县。
湖州产绿花、紫英。湖州即今浙江吴兴县。
洪州产白芽。洪州即今南昌。
宣城丫山产瑞草魁。丫山形如小方饼,横坡茗芽产其上。山之东为朝日所灼,其茶最盛。太守荐之京洛人士,题日丫山阳城横纹茶,又名阳坡横纹。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县。杜牧《题宜兴茶山》有“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诗句。
六安州产小岘春。六安州即今六安县英山。
峡州产茱萸萘、芳蕊萘、明月萘、涧萘、小江团。峡州即今湖北宜昌。
邛州产火井、思安。邛州即今四川邛崃县。
雅州蒙顶山产石花(谷芽)。雅州即今四川雅安县,蒙顶山在四川1名山雅安之间,属名山界内。蒙山在汉代种茶制茶,晋代开始作贡茶。历史上生产的名茶,团茶有龙团、凤饼;散茶有雷鸣、露种、雀舌、白毫等。12世纪生产甘露、石花和黄芽。名茶石花、黄芽,都属黄茶类,在唐代已驰名全国。石花每年入贡,列入珍奇宝物,收藏数载其色如故。《名山县志》载:“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因此,自古以来有蒙顶石花,天下第一之称。每岁采贡茶三品六十五斤。”
宋宣和二年(1120)创造万春银叶,政和二年(1112)创造玉叶长春,都是贡茶,属蒸青团茶。
建州产先春、龙焙和石崖白。建州即今建瓯县。
渠江产薄片。渠江即今湖南新化、溆浦、安化一带。
福州产柏岩。福州即今福州鹤岭。
剑南产绿昌明。剑南即今四川剑阁以南。
金华产举岩碧乳。金华即今浙江金华县。
2.屠隆《茶笺》
屠隆于万历五年(1577)曾官颍上知县,礼部主事。撰有《鸿包》、《考架余事》、《游具杂编》、《由拳》、《白榆》、《采真》和《南游》诸集。(www.xing528.com)
《茶笺》:“茶品与茶精稍异,今烹制之法,亦与蔡(襄)陆(羽)诸前人不同。”
苏州虎丘——色白香高,真精绝。屠隆《茶笺》:“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产,皆为豪右所据,寂寞山家无由获购矣。”
苏州天池——天池峰出产名茶。屠隆《茶笺》:“青翠芳馨,啖之赏心,嗅亦清渴,诚可称仙品,诸山之茶,尤当退舍。”
西湖龙井——狮子峰距西湖3里,名为老龙井。狮子峰产品最好。依采摘时期不同,分为头春茶,采于清明前,称明前,形如莲芯,又称为莲芯;二春茶,采于谷雨前,称为雨前,芽如枪,叶如旗,又称为旗枪;三春茶,采于立夏时,附叶二片,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采于三春后一月,叶已成片,又称为硬片,是龙井茶的最粗品。
屠隆说:“龙井不过十数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正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常州阳羡——阳羡县名,秦置,隋改义兴,即今之宜兴县南。茶产于县境东南35里的茶山,与顾渚山相连。唐时与顾渚紫笋齐名,或名义兴紫笋。唐时入贡,极为名贵。该山又名唐贡山。
屠隆说:“阳羡俗名罗齐,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细者,其价两倍天池,惜乎难得,须亲自采收方妙。”
皖西六安——产地为安徽六安、霍山、金寨等县,为有名绿茶区。最著名的有毛尖、雀舌等,极为珍贵,色香味都好,旧时列为贡品。每年四月八日进贡后,乃敢先卖。张达源说:“此茶能清骨髓中浮热,陈久者良。”许次纾说:“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于南,山陕人皆用之。南方谓其能消垢腻,去积滞,亦甚宝爱。”
屠隆说:“六安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
浙西天目——天目山在临安县西北50里,与于潜县接界,为浙江全省山水之主脉。山有两目,东天目在临安,西天目在于潜。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名天日。双峰高度相等,约4000尺。山上寺宇宏大,茶产丰富,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屠隆说:“天目为天池、龙井之次,亦佳品也。《地理志》云,山中寒气早覆,山僧至九月即不取出。冬来多雾雪,三月后方通行,茶之萌芽较晚。”
3.许次纾《茶疏》
据《茶疏》序说,吴兴姚绍宪有茶园在顾渚,自少到老,熟悉茶事。每逢茶期,次纾必到姚家汲金沙、玉窦二泉,细啜而品第茶的好坏。绍宪把生平习试秘诀都教给他,所以次纾的茶理最精。
《茶疏》:“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以武夷雨前最盛。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芥,疑即古人顾渚紫笋也。……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与芥鹰行。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松萝远甚。往时士人皆贵天池。天池产者,饮之略多,令人胀满。”云南普洱亦是明朝名茶,次纾不知也。
武夷岩茶——武夷在崇安县南20里,周围120里以产岩茶著名。尤以慧苑坑、大坑口、牛栏坑三条坑范围以内为最好。始于唐朝,及宋而盛。宋、元、明三代均为贡茶。品质冠全国。茶树品种很多,有数十种,以天心岩的大红袍品种最为著名。《本草纲目拾遗》:“武夷茶色黑而味酸,最消食下气,醒脾解渴。”单杜可说:“诸茶皆性寒,胃弱食之多停饮。惟武夷茶性温不伤胃,凡茶癖停饮者宜之。”《救生苦海》:“乌梅肉、武夷茶、干薹为丸服之。治休息痢。”
云南普洱——普洱县并不产茶,而产茶地区为前普洱府所属车里、佛海等11县,集中于普洱、思茅等县制造,故名。茶性温味香,今凡旧普洱属各地所产者,皆称普洱茶。惟以易武(镇越)及倚邦、蛮嵩所产者味较佳胜,制为大、中、小3等,销行国内为药用。大者一团5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说:“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害,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百草镜》:“闷痦者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客斋子患此,已黑暗不治,得此方试效。”
歙县黄山——黄山为国内名胜,名山名茶,如武夷岩茶。峰高多雾,名为黄山云雾,或名黄山毛峰,形状粗大,香味汤色类似杭州烘青。粗老鲜叶,制为像粗珠茶的龙团。上等黄山茶,色泽微呈金黄,叶多幼嫩而少卷曲,条索平直多现白毫。馥香特殊,汤色微黄而鲜明,极少沉淀,叶底嫩黄。
新安松萝——或名徽州松萝或琅|5源松萝,产于安徽休宁北乡的松萝山。《滇行纪略》:“徽州松萝茶,旧亦无闻。偶虎丘有一僧往松萝庵,如虎丘法焙制,遂见嗜于天下。”故有恨此茶不逢虎丘僧人之句。《本经逢源》:“徽州松萝,专于化食。”《秋灯丛话》:“北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岐黄者见云,问其仆日,每餐如是,有十余年矣。医者日:疾将作,凡药不能治也。俟其归,尾之北上,将以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日: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数瓯。医爽然日:此毒惟松萝可解。怅然而返。”
(六)清代名茶
清代名茶,有些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如武夷岩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徽州松萝等。有些是新创造的,如苏州洞庭碧螺、岳阳君山银针、南安石亭豆绿、宣城敬亭绿雪、绩溪金山时雨、泾县涌溪火青、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舒城兰花、老竹大方、安溪铁观音、苍梧六堡、泉岗辉白和外销“祁红”、“屯绿”等等。
洞庭碧螺——江苏太湖洞庭东山所产的上等绿茶,全部是嫩芽,外形细嫩卷曲,似螺形,色泽绿褐,蒙披白毛,香气低,汤色碧翠澄澈,叶底细嫩微白。汤色深碧,味极幽香,称为碧螺春。据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和俞曲园《茶香室三抄》说洞庭碧螺是清圣祖玄烨(康熙十四年,1675)游太湖时题名的。
石亭豆绿——产于福建南安石亭,或称不老亭,系一种炒绿,简称石亭绿。有绿豆味,或称石亭豆绿。风行南洋各地,已有百年之久。
敬亭绿雪——据《宣城县志·光绪本卷六》:“松萝处处皆有,味苦而薄,然所产甚广,唯敬亭绿雪,最为高品。”说明敬亭绿雪早在清代光绪年问就已大量采制。创造年代,必定在光绪年问以前。
瑯源松萝,古人评价很高,为屈指可数的全国名茶。敬亭绿雪品质超过邶源松萝。
在旧中国,茶园荒芜,祖国名茶非但不能发展,反而停产失传。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具兴,多年湮没无闻的敬亭绿雪也恢复生产了。
敬亭绿雪属绿茶烘青尖茶,它的制成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宣城县志》有“酌向素瓷浑不辨,窄疑花气扑山泉的诗句。《茶名大全》:“敬亭毛尖,产安徽宣城县敬亭山。茶品细嫩,有白毫处其上,不易多得。每年运苏州、镇江等处,销售甚广。”
恢复试制的敬亭绿雪,外形如雀舌,芽叶肥壮,花香扑鼻,滋味醇和,回味香甜持久,叶底匀嫩鲜亮。在绿色清汤中,茶芽垂直下沉,根根向下,连续冲泡3~4次后,味不淡薄,香不减低,尤以二泡为好。
涌溪火青一火青起源于明末清初。据传,当时涌溪刘金在弯头山发现一丛半边黄半边白的茶树(当地农民叫白茶或金银茶),遂采茶树上的细嫩芽叶,制造涌溪火青,每年进贡皇帝。
据说在咸丰年间(1851—1861),火青极盛一时,年产量最高达百余担,高级火青占20%左右,销售国内各大城市,颇受消费者欢迎。旧中国时期,火青失传。解放后,才恢复生产。
火青制法近似圆茶。外形如小螺丝,一颗颗卷转,像浙江的平水珠茶和泉岗辉白,但较细嫩而精巧。由于制工不精,结果很像贡熙。近来改制成腰子形,独创一格,颇有特色。白毫很多,色泽润翠。初次冲泡,质重下沉,无飘浮的叶片,滋味醇厚而回甜,香气清高,叶底匀嫩。
六安瓜片一又名齐云瓜片。齐云是山名,又叫齐头山,在金寨麻埠附近。金寨未建县前,为六安一部分,著名的瓜片产于齐云山,因此叫齐云瓜片,历史上也叫六安爪片。茶叶而叫瓜片,是因为叶形像瓜子,并不是大小也像瓜子。现在由于炒工不精,片茶很难成瓜子形,都是成折条状。
齐云瓜片叶色宝绿而泛微黄,白毫多,油润光泽,香高味醇,汤色清澈,叶质浓厚耐泡,以第二泡香味为最好。瓜片所以能有这些特色,除受齐云山的自然环境影响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采制技术精巧。
太平猴魁——猴魁产于太平黄山山脉的猴坑。四周高山环抱,地势高耸,净是陡坡峡谷。茶园多分布于坐南朝北的阴山上,每天日光直接晒到的时间仅5~6小时,而且云雾笼罩,终年湿润。土壤理化性也适宜于茶树生长,因此出产好茶。
猴魁色泽苍绿一致,白毫多而不显露,叶底匀净发亮,叶主脉粉红色。嫩度高,都是大小相称的一芽二叶初展。汤色淡绿,香气高爽,味浓而回甜,冲泡三四次,味道不淡,比一般内销茶耐泡。
信阳毛尖一一河南信阳毛尖主要产于信南、信西两地。信西位于高山地区,云雾弥漫,土质肥沃,大部分土壤属于乌沙土,鲜叶质地好,所产毛尖品质较好。信阳毛尖以车云山所产的品质最好,是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地。
信阳毛尖属绿茶针形茶。外形:细紧,圆结,光滑,挺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不带老片老梗。内质:汤色鲜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浓,回味甘甜耐久,叶底嫩绿匀整,不带红梗红叶,忌黄叶。
舒城兰花——兰花茶名的来源,有不同说法。一说芽叶相连在枝上,形状好像一枝兰花;一说是正当山中兰花盛开时采制,茶叶吸附兰花香。据传,清代以前,当地的绅士极为讲究花茶生产,河棚地区曾把兰花栽在茶丛中间或茶园周围,使制成的茶有兰花香昧。
兰花茶有大小两种。舒城的晓天、七里河、梅河、毛竹园等地,主要出产大兰花。舒城的南港和沟二口、庐江的汤池、桐城的大关等地,主要出产小兰花。舒城晓天白桑园产品最为著名,为兰花茶的上品。庐江汤池、二姑尖的产品,品质也不差。
大兰花以1芽4~5叶为最好。1芽6叶较差,6叶以上的,就嫌粗老了。小兰花1芽2~3叶制成比毛尖大。新中国成立后改制炒青,产量很少。舒绿有持久的兰花香,滋味浓醇,叶肉厚,呈嫩黄绿。由于品质优美,因而在市场上得到很高评价。
老竹大方——亦叫针片,经过手力拷扁,又叫拷方,是属扁形的内销绿茶。形状像龙井,但较粗大;又因卷成条索而后拷扁,不像龙井那样扁薄而平直;色比龙井油黑。上等龙井与大方比较,容易辨别。低级龙井与上等大方就容易混淆,很难区别。
大方原产于歙县南乡,邻近的浙江淳安唐村区、临岐区、昌化顺溪一带也大量仿制。产量以歙县的老竹铺、三阳坑为最多。品质以老竹岭半山中的老竹大方为最好,是清代的贡茶。
大方的特征是扁平匀整,色泽深绿如竹叶,汤色淡杏绿,有熟栗子香,味浓而爽口,叶底黄绿,是内销绿茶。近年来已改制炒青,产量很少。
泉岗辉白——泉岗又名前岗,位于浙江嵊县东北四明山脉的复扈山麓,离县城60余里,是高山地区,常年受云雾笼罩,气候寒冷,但土质肥沃,排水良好,茶树生长旺盛,向以出产上等绿茶著名。
辉白是一种圆形的上等绿茶,名闻全国。主要特征是色泽带辉白,香高,味浓,叶底嫩翠,无红梗红叶,品质优异,市场评价很高。
庐山云雾——庐山在江西星子县西北,九江县南。古名南障山,一名匡山,总名匡庐。周景武《庐山记》说“高二千三百六十丈(786.6米)”。《南康旧志》说“高七千三百六十丈(2533.3米)”。近人有说其山之绝顶,高于平地4500尺(1500米)者。实测之,则距海平线2 500英尺(约802米)。庐山产茶始自汉朝,唐宋无闻。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屯兵于天池峰附近时,该地所产之茶叶乃闻名全国。茶树生于云雾缭绕之山坡,难见茶树真面目,故称云雾茶。品质特点是芽叶肥嫩,绿润多毫,香高味浓,汤色碧亮,耐泡,回味甘甜。云雾茶为十大名茶之一。
君山银针——君山在洞庭湖中,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尤其是在春夏之问,湖水蒸发,湿气弥漫,更适宜于茶树的生长。因此历代都出名茶。
君山茶因品质不同,分为尖茶和夔茶。尖茶如芽剑,白毛葺然。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起,每年纳贡18斤,名日贡尖。君山银针系从君山尖茶演变而来的。
君山银针,国内驰名已久,但是无人研究,因此被误认为绿茶。君山银针不仅是黄色黄汤,而且制法也与绿茶不同。依制茶分类原则,应该归入黄茶类。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生产。品质特点是芽尖肥壮,满披茸毛,干色金黄,香清高,味甜爽,汤色橙黄。冲泡后,芽尖向汤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杯底,状似春笋出土,又似金枪直竖。
安溪铁观音——闽南青茶产地以安溪为中心。茶叶都以品种名称命名,主要有铁观音、乌龙、毛蟹、奇兰、黄楼、梅占等。其中以铁观音最为著名。据传,铁观音品种是100年前安溪魏姓茶农发现后,用无性繁殖法传播的。近年来,茶名除保留铁观音和乌龙外,其余品种归并为色种。
优良的铁观音,条索紧结,肥壮匀整,色泽润亮,香气醇厚甘鲜,汤色绿黄,叶底柔软鲜亮。铁观音名闻东南亚各国,为优良的青茶,与闽北武夷岩茶齐名。
苍梧六堡——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现在产区包括苍梧、贺县、横县等县,是一种药用黑茶,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地区。六堡茶越陈越好,陈年六堡茶有一种特殊香气。品质标准是褐色成块,汤红亮,味纯爽,有槟榔味。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早已享有良好声誉。产区包括安徽祁门,东至黟县和石埭出产的红茶也属祁红。现在的江西浮梁红茶原来亦属祁红。
祁红内质香气似果香,高级好茶又似花香。香高持久,滋味甜醇浓香,汤色叶底红嫩明亮。外形特征是条索紧细,芽叶多,色褐红,有光彩。品质超过印度名茶——大吉岭红茶。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比祁红早出名,很久以前就称誉于国际茶叶市场。屯绿产区包括休宁、歙县、绩溪和祁门凫溪口。现在的江西婺绿和浙江遂绿过去都属屯绿。
高级屯绿,条索匀整壮实,形状美观,色绿带灰发亮,香气高而持久,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厚实。滋味苦涩为绿茶的通病,但屯绿则无此缺点,所以在国外市场上深受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