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腊月初八:传统节日与美味腊八粥

腊月初八:传统节日与美味腊八粥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腊八节。至于后世吃腊八粥的腊八节,与古代的腊日,本是两回事。《弄楚岁时记》虽然提及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但并无吃腊八粥的记载,直到宋人写的《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诸书,仍然把“腊日”、“腊八”区别得很清楚。可见,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风俗是在宋代以后才从佛教寺院传到民间,并逐渐普及开来的。至今,腊八节煮吃腊八粥的风俗仍很盛行,品种也更多了。

腊月初八:传统节日与美味腊八粥

夏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腊八节。

腊,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祭祀之礼,《左传》僖公五年:“虞不腊矣。”杜预注:“腊,岁终祭众神之名。”“腊”、“猎”古时两字相通,汉代应劭《风俗通》:“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腊祭时所用的供品最初是用猎获的禽兽,这也就是腊(即猎)祭的由来。腊祭的目的,是答谢祖先和天地神灵带给人间的丰收,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祭之俗语起源很早,夏朝称之为“嘉平”,商朝称之为“清祀”,周朝称之为“大腊”。因为腊祭在十二月举行,故十二月又称为“腊月”。早先,腊祭之日并不固定,直到南北朝时才固定为腊月初八。《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腊日。”自先秦始,腊日即为年节,人们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仪式,以祭诸神,祭典通常由国君主持,仪式结束后,贵族们要大摆宴席请诸客饮酒,老百姓也要聚餐共享,欢度节日。南北朝固定腊日后,腊月初八就成了节日。

至于后世吃腊八粥的腊八节,与古代的腊日,本是两回事。《弄楚岁时记》虽然提及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但并无吃腊八粥的记载,直到宋人写的《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诸书,仍然把“腊日”、“腊八”区别得很清楚。如《梦粱录》载:“此月(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许多文献史料对腊八粥还做了详细介绍,如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蕈,可食用的菌菇;乳蕈,嫩质蘑菇儿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另据清代富察敦崇所撰《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即榛仁)、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细碎貌)葡萄,以作点染。”可见,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风俗是在宋代以后才从佛教寺院传到民间,并逐渐普及开来的。(www.xing528.com)

吃腊八粥的习俗本源于佛教。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前曾遍游印度名山大川,寻求人生真谛,历尽千辛万苦,由于饥饿劳累而昏倒在地,幸遇一牧女煮成乳糜(煮米使成糜烂状)粥(以牲乳和米煮成烂粥)喂他,使他恢复健康。于是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天正是十二月八日,故后来的寺院僧侣每到这天都要诵经、浴佛,并煮粥供佛,以纪念佛祖。宋代以后,因附会了佛教的传说,传统的腊日祭百神的习俗逐渐为吃腊八粥所代替。明清两代,每逢腊八,宫廷中不但要煮粥,而且用来分赐百姓。在清代品种繁多的腊八粥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要属雍和宫的腊八粥,据说,雍和宫熬腊八粥的锅大得出奇,可“容米数石”。

古时,腊八粥不仅配料讲究,而且工序也考究。先用旺火,后用文火,使粥的稠度适当,吃时加糖,或拌煮红枣、栗子等,因地方不同,风味也就不同,这就使腊八粥的品种变得更为多样。至今,腊八节煮吃腊八粥的风俗仍很盛行,品种也更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