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节,又称“八月节”、“团圆节”。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一书。汉代,中秋节已成雏形,但时间是在立秋日。至晋,已有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风俗。至唐,中秋赏月已很盛行。北宋时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此时,月饼早已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饴)。”而实际上,中秋吃月饼之俗,早在唐代即已有之,最初,它作为祭月神的食品,当时帝王有春季祭日、秋季祭月的礼制,民间亦有中秋拜月神的风俗。当时祭祀月神的食品除“月华饭”、“玩月羹”外,还有圆形包糖馅的“胡饼”,后来改称“月饼”。中秋之夜,合家祭月,祭罢,分食月饼,以示对团圆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古今月饼的背面,都贴有一张小小的方形纸块,相传与元末的农民起义有关。元末,各地人民纷纷起义,为了统一号令,明太祖的军师刘伯温出一妙计,将统一在八月十五晚上约期起义的秘密传单,制作在月饼里,当参加起义的群众吃到月饼时,看到月饼里的秘密传单,就知道了起义行动的时间,从而一呼百应,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为纪念此事,人们将小方纸块贴在月饼的后面。
在清代,详细记载月饼制法的文献有不少,如曾懿的《中馈录》,其中所述月饼的制法与今大致相似。现在的月饼制法,通常是用水油面团或酥油面团做皮儿,内包馅心儿,压制成扁圆形生胚,再烘烤制熟。月饼的面皮儿由于制酥法的不同,起酥程度和类型也不一样。月饼的馅心儿多种多样,诸如枣泥、椰蓉、五仁、豆沙、松仁、火腿等,因而风味各异。(www.xing528.com)
由中秋月饼而来,现在全国各地制作的月饼品种繁多,但归纳起来,有粤、苏、京式三大月饼流派。
是夜,很多地方除吃月饼外,还有吃石榴(相传成熟的石榴有裂口,谓之“开口笑”,预示家庭和睦欢乐),柿子(寓子孙满堂,生生不息),苹果(平安,有善果),白藕(藕断丝连,象征全家永不分离)之风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