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闲情偶寄》:探讨饮食之道,蔬菜超越肉类

《闲情偶寄》:探讨饮食之道,蔬菜超越肉类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人李渔在其所撰《闲情偶寄·饮馔部·蔬食第一》中,把音乐和饮食做了这样的对比:“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李渔以家养的畜肉、养殖和捕捞的鱼肉为脍,与禽鸟之野味肉和蔬菜三者为例相比较,从而得出脍不如肉、肉不如蔬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闲情偶寄》:探讨饮食之道,蔬菜超越肉类

清人李渔在其所撰《闲情偶寄·饮馔部·蔬食第一》中,把音乐和饮食做了这样的对比:“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他认为声音中的丝弦声(如弦乐器中的二胡、高胡,弹拨乐器中的琵琶、筝等)不及竹管声(管乐器中的笛、笙等),竹管声又不及肉声(人的歌声),原因在于它更接近于自然。饮食也是同样的道理。脍(细切的鱼、牛、羊等肉)不及肉(禽鸟类野味,《正字通》:“肉,禽鸟,谓之飞肉。”),肉又不及蔬(草、菜可食者皆可称蔬),也是因为它更接近自然的缘故。饮食崇尚自然是中国人的饮食传统,《黄帝内经》讲人与天地相应,《老子》讲饮食之道法自然,都是为了使人与自然能相处得更为和谐。李渔继承了这种观念,甚至提出:“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来踏破,是犹作羲皇之民,喜唐虞之腹……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百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李渔以家养的畜肉、养殖和捕捞的鱼肉为脍,与禽鸟之野味肉和蔬菜三者为例相比较,从而得出脍不如肉、肉不如蔬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闲情偶寄·饮馔部·肉食第三》中,他将野味和家畜家禽的肉质做过比较后指出:“野味之逊于家味者,以其不能尽肥;家味之逊于野味者,以其不能有香也。家味之肥,肥于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于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在味道上,野禽野兽与家禽家畜相比,野味之香胜于家味,而其营养价值却无太大的差异。蔬菜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则可以成为重要食源,它能使人从中获得充分的营养,其营养价值不比肉食低,且易于获取原料,也易于饮食操作。这就是李渔所谓的“肉不如蔬”的道理所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