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心理的丰富性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心理特征,而中国人则将这一特征发挥到淋漓尽致。饮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首先表现在食物品种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方面。食物品种的多样性,主要展现在上层社会贵族之家的餐桌上,如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奇珍异物等。食物品种的多变性,则是指餐桌上不仅要有丰富的美食,而且要勤于变化。如此看来,对于上层社会来说,饮食早已超出了人类生存的意义,而上升为口福品味和人生的享乐,从而使得他们的饮食生活具有了社会学功能,成为显赫身份和地位的展现方式。而平民百姓饮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则受到生活条件的极大限制,他们更多地是选择价格低廉、或可无偿获取的可食原料来改善他们简单的饮食,例如各地流传的风味小吃、地方特色小菜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方面是上层饮食社会追求多样和多变的丰富心理,另一方面是庶民社会补充调剂的多样和多变的努力,于是整个社会表现出了似乎一致的追求食生活多样化的丰富性心理倾向。历史上的中国人将这种丰富性的心理发展到了极致。中国人以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天”造地设以供人保健之需的,所以他们食一切可食之物便合于“天道”。因此,中国人食的想象、追求与创造便没有了什么禁忌。中国人主张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原则,提倡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反对暴殄天物的用物原则,这既不限制中国人索取自然的自由,又使中国人对自然之物的利用充分发挥了物尽其用的创造性才智。这一点,从中国人对食物原料的加工利用几乎到了毫无弃遗之物的传统中可窥一斑。俗话所说的“稀罕吃穷人”,更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普遍性的民族心理。任何一种没曾品尝过的食品,都极大地吸引中国人的饮食兴趣;每一种风味独特之馔,都鼓动中国人的染指之欲;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尚食而又永不满足于既有之食的民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