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抛却功利心,追求真正的奋斗精神

抛却功利心,追求真正的奋斗精神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或者说,抱着功利心去做事的人,从一开始就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201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让世界透过一件件“国之重器”看到了中国的力量。恰恰是这份“无趣”,让他积累了厚重的潜力,将所有的心思、时间和精力,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中,沉稳专注、精益求精。他们不只是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超越常人。而这一系列行为的本身,也是对工匠精神最接地气的演绎。

抛却功利心,追求真正的奋斗精神

维基百科上,对“职人气质”的定义是这样的:“追求自己手艺的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能够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这种“职人气质”,与工匠精神如出一辙,它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做事的态度,涵盖了热情、专注、虔诚等诸多的情绪。倾尽全力去做事,绝非仅仅是为了利益,从精神层面来说,技艺上的进步、做事过程中的乐趣、收获满足和成就感,比金钱更有意义。

对此,当下的一些年轻人不以为然,或者说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谋生的阶段,将其视为维持生计的工具和手段,所有的焦点都投射在薪水上。开始工作后,就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得到重用,拿到丰厚的报酬。工资的高低,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成了决定原动力大小的关键

把工作当成金钱的载体,很难做出大的成绩。或者说,抱着功利心去做事的人,从一开始就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工匠之所以能拥有精湛的技艺,为人崇拜和敬仰,是他们认为工作是当用生命去做的事,做事的过程是在充实自我、表达自我,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驱动力。在工匠的世界里,工作不是“做什么事”和“拿多少钱”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对待工作,为什么而工作,反映着对待生命的态度。

以利益为奋斗目标的人,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也很难具备一颗沉静的匠心,获得真正的成就感。金钱虽是工作的目的之一,可是工作能够给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是银行卡上的数字,或是信封里的钞票。

心理学研究表明,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以后,就不再具备诱惑力了。对独具匠心的人来说,即便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懂得忠于自我,也会认识到金钱不过是多种报酬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比生计更可贵的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挖掘自身的潜能,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有价值。这也是马斯洛层次理论里所讲的,人生的追求不只是满足生存的需要,还应当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用在工作这件事上,无疑就是:你当有比薪水更高的目标。

放眼望去,各个领域中的精英人士,无疑都是有高追求的人。倘若你问他们,在没有优厚薪资的回报下,是否还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会是:“绝对愿意!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

比如,美国维亚康姆集团的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63岁才开始着手建立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在多数人看来,这已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了,他却在此时做了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他的生活,总是围绕着维亚康姆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

试问: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钱么?他们已足够富有,支撑起奢侈的生活绰绰有余,他们为什么还要如此努力?对此,萨默·莱德斯通是这样说的:“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看到了吗?是自我实现的欲望,给了他们持久强大的热情,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这种热情不同于被薪水驱动带来的瞬间激情,它是一种能够穿越万难,可以在外界喧闹嘈杂的时候,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做事的超凡境界。

对多数人来说,或许尚未达到这样的境界,没关系,只要我们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认识工作的价值,不要再说“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只要对得起薪水就行”“又不是给自己干”的话。切记,金钱只是多种报酬中的一种,秉持一颗热爱工作的心,积极地去挖掘自身的潜能,你会收获比预期更多的东西,包括金钱。(www.xing528.com)

201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让世界透过一件件“国之重器”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当所有人的目光被这些军事武器吸引着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或知道,那些站在武器装备背后的人——大国工匠。

看过一篇关于中国航天科工首席技师毛腊生的报道,他的工作主要是铸造导弹的舱体。这项了不起的事业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其实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枯燥。很多人大概不会想到,毛腊生在整整39年的时间里,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研究制图和结构,而是每天跟沙子打交道!

在周围人眼里,毛蜡生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无趣”的人。他几乎没有什么爱好,有时连表达都成问题。当别人沉浸在喧闹、刺激的娱乐活动中时,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枯燥的翻沙工作中。恰恰是这份“无趣”,让他积累了厚重的潜力,将所有的心思、时间和精力,倾注到自己的工作中,沉稳专注、精益求精。

在他身上,“无趣”并不是“木讷”的代言,而是对专注和敬业淋漓尽致的诠释。若不是真的热爱,心怀责任与敬畏,如何能在漫长的39年里无怨无悔、甘于寂寞呢?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安静和淡然,有自己的主见,不为外物所动。

真正的工匠,即当如此。他们不只是技艺精湛,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超越常人。那份崇高的职业素养,矢志不渝的匠心,才是更值得称赞的优秀与伟大。

敬业,与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多大关系。著名管理咨询家蒙迪·斯泰在给《洛杉矶时报》撰写的专栏里写道:“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是人的天职,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当我们把工作当成一项使命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工作态度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应付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可想而知。工作上的日渐平庸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只是损失了一些金钱和时间,但是对你的人生将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

的确,在社会分工的任何一个岗位上,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唯有不重视工作的人。工作的高低之分,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做事的人是否敬业。只要发自内心地尊敬自己的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努力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就是具备了敬业精神。而这一系列行为的本身,也是对工匠精神最接地气的演绎。

世界级的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堪称是音乐界的工匠。他在工作上,从来都是兢兢业业,哪怕到了70多岁的高龄,只要站在指挥台上,立刻就充满激情,完全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他非常擅长调动乐手的情绪,轻轻地一挥手,就能把乐队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在一次排练间歇,有记者采访小泽征尔,问:“您不觉得累么?为什么您看起来还是那么激情满满?”小泽征尔调皮地翻了翻眼皮,像小狗一样把舌头吐了出来,喘着粗气,表示他其实已经筋疲力尽了。曾在北京排练《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时,他甚至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没有基本的敬业精神,就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说到底,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无须任何人强迫,发自内心地想去做好一件事,渴望在工作中安身立命,在完美中获得心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任何领域的工匠,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把工作的好坏与人格荣辱联系起来,这种使命感促使着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固执地追求手艺的熟练。

这一刻,扪心自问:你有没有把生命的信仰和工作联系在一起?你能否尽职尽责地努力完成每项任务,不讲任何条件?你是否能在遇到挫折、期望落空的时候,继续保持向上的动力,忘记辛苦和得失,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如果不能,那么你最该做的不是换工作,而是换一种工作态度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