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预算的概念
部门预算是微观意义的政府组织的收支计划。它具体是指“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过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收支计划”[10]。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组织和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按资金来源和开支功能来编制的,财政部门直接安排的预算资金和许多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所安排的资金并不在同一个预算之内。这样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中难以与会计主体相协调,是缺乏科学化、法制化和透明度的单位预算。
(二)部门预算改革(www.xing528.com)
我国政府在2000年启动了部门预算改革。具体做法包括:第一,按照法定时间批复预算。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1999年度以前,中央各部门编制预算一般从11月份开始,预算编制时间为4个月,2000年预算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提前到9月份进行,预算编制时间延长为6个月[11];第二,改变预算编制方式。1999年度以前,中央各部门预算采取“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改革之后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即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然后向上逐级汇总;第三,本次改革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制度模式。部门将所有预算内和预算外收支统一纳入一本预算中列示,改变传统预算资金分散化的方式。
实施部门预算,并不是我国的独创,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实行部门预算制度。这一制度经过不断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制度。部门预算其实质是将政府的各种支出用严密、详细、精确的预算规范起来,并将它法律化,使它成为政府支出的依据。这一制度实施后,可杜绝政府支出中不规范、不透明的现象,实现了政府收支的清正廉洁。
思考:在1998年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我们看不到行政单位的基本建设的费用。而2014年开始实施的新制度中,就新增了“在建工程”等科目。这一变化和本节中的什么理论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