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大象就不能起舞?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利益诱使,哪怕是猪都能飞上天!
TCL集团历来被二级市场看作是“铁公鸡”:资料显示该公司曾于2003年度每股分配红利0.08元,2004年每股分配红利0.05元,此后便一直没有进行过利润分配,并非是该公司吝啬至极,实在是盈利能力欠佳而囊中羞涩,无力回报股东。截止2010年年报,当年净利润金额为4.33亿元,但是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却巨额亏损了2.33亿元,以42.38亿总股本计算每股实际亏损了0.055元,累计未分配利润则为-2.42亿元。
但就是这样一个财务资源几近枯竭的公司,在2011年2月26日发布2010年年报时,竟然破天荒地提出了“每10股转增股份10股”的股本扩张方案,在令市场为之震惊的同时,也产生了疑惑:TCL集团2010年末资本公积余额共计56.94亿元,在实施了本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后,只剩下14.56亿元,折合扩张后总股本每股资本公积0.17元,基本丧失了依靠资本公积扩张股本的潜力,且同时还有超过两亿元的未弥补亏损,可以说该公司是在穷尽财务资源搞股本扩张,那么目的何在?果真是为了回报投资者吗?如果是的话,那么2009年时每股公积金高达0.83元,为何不进行股本扩张而偏要等到2010年呢,显然答案没有这样简单。奥秘就在于该公司于2011年7月实施完毕的定向增发,按照该增发计划以3.46元的价格向包括公司董事长和多达7家PE投资机构在内的10名特定对象,总共发行了超过13亿股股票,而截至到“10转增10”的股本扩张方案公布前,该公司股价一直徘徊于3.75元一线以下的价位,导致参与定向增发的公司高管和一向以精明著称的PE投资机构账面获利还不足10%。
这对于尝遍了资本市场盛筵的PE投资机构简直就是侮辱!高达数倍乃至数十倍资本收益都已是平淡无奇、习以为常的事情了,都不足以令他们欢欣鼓舞,还不到一个涨停板的收益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资金!那么势必会想方设法抬高股价,无奈公司经营情况实在不给力,若不是有了巨额政府补贴作支撑,恐怕2010年难保不亏损,搞不好还会戴上一顶ST的帽子。算来算去,也只有资本公积金还有些看头,如果拼上老本的话,每股1.3元的公积金还够一次高转增的,以此来刺激一下萎靡不振的股价。
果然如这些资本大鳄精心设计的一般,在正式发布年报之前似乎就已经有资金先知先觉了,公司股价一改此前如停跳的心电图一般的走势,开始放量昂然迈起了向上的步伐,从3.75元一线上涨到年报发布前的4.38元,而当年报正式面世时,措手不及的公众股东方才知道公司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天大的利好”,于是股价毫无悬念地涨停。
深谙此道的主要股东当然对此心知肚明,没有盈利能力支撑的股本扩张不过是数字游戏,是对公众股东的戏耍!因此当机立断从这场风口浪尖上撤离,公司于2011年4月1日发布公告称“飞利浦集团总部决定在中国减持其持有的TCL集团的股份”共计1.63亿股。
当然,事后证明这外来的和尚还是不如本土的实力强悍,或许是由于胆子太小,或许是由于贪心不足,总之是耐不住性子先跑了。但随后公司股价却没有兵败如山倒,反倒是在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这段时间里上演了彪悍的强权行情,一路上涨到最高时的6.38元(如图4-1所示),至此参与定向增发的公司高管和PE投资机构已能够获得84.39%的资本利润,虽然仍无法与那些数倍收益的IPO项目相比,至少也能抚慰一下他们此前“受伤的心灵”了。
图4-1 TCL集团股价K线图
如此高超财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不只是TCL集团这一家公司,在2010年年报披露的两千多家上市公司里,不乏有背负着巨额亏损尚且实施高比例股本扩张方案的公司,而这怪异行为背后都是定向增发惹的祸:
例如冠福家用(002102),2010年年报由于受到“主营陶瓷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营销渠道成本增加以及创意家居用品连锁超市尚处起步阶段费用上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出现了每股0.49元的亏损。但是业绩的“变脸”丝毫不会影响到公司推出“10股转增10股”的股本扩张方案。
究其原因也无非是由于2010年11月以8.08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3412.03万股。但是在发布年报前公司股价最低时已经跌落至8.86元,导致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获利不足10%。而年报公布当天,公司股价即封住涨停,随后便连续大涨,最高时达到16.49元(如图4-2所示),已远大大高于当初的增发价,令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图4-2 冠福家用股价K线图
对此,上市公司也毫不讳言,近三年来受整体行业发展环境制约,经营业绩不理想,给投资者回报较少。2010年定向增发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发行价格远高于预期。因此,在目前现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公司拟每10股转增10股。这显然就是在为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利益保驾护航,但此前不明就里、依据公司低迷的经营业绩而做出卖出决策的公众股东叫苦不迭,上市公司暗算公众股东之心昭然若揭。
华平股份内忧外患,慷慨送转只是浮云(www.xing528.com)
华平股份于2011年1月31日发布年报,公布了“10转15派10”的分配预案,由此也拉开了股价逼空式上涨的序幕:从1月28日的84元上涨到2月17日的128.5元(如图4-3所示),涨幅高达52.98%且期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回调,堪称年报高送转行情的经典案例。
图4-3 华平股份股价K线图
然而从该公布的年报及其他公开信息中不难发现,华平股份的经营状况却远不如股价表现这般抢眼,真实盈利能力的下降和预期市场格局的洗牌困扰着公司,可谓身处内忧外患中。
年报中披露,华平股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净利润4118.7万元,同比下滑2.19%,经营性现金流2000.72万元,更是同比大幅下降了55.79%。从这一组数据便可以看出华平股份的业务价值和真实盈利能力出现了显著下降。
首先针对营业收入,虽然出现了1.71%的同比增长,但是依照公司针对“多媒体通信系统”业务毛利率下降的解释,营业收入中包含了“向中国武警部队销售了1765台摄像机,销售额为746.73万元”的特殊事项,如果扣除这部分收入,则公司真实营业收入为9594.99万元,与上年度的10167.48万元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同时,“老客户的扩容升级为公司贡献了50%以上的销售额”,更说明公司在新客户开拓方面的迟缓。
其次针对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的真实利润下降幅度将远不止于-2.19%,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上市募集资金产生的945.19万元利息收入,以及创业板上市补贴280万元,扣除这两项后,公司的实际可比利润将降至3615.47万元,相比上年度4388.9万元同比下降17.62%。
最后,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大幅下滑,主要原因为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由去年同期的4.75,下降到今年的2.48。公司对此解释为“公司大客户应收账款未到回款期”,但是也无法消除销售难度加大、回款效率降低的客观现实。
尽管公司在年报中阐述“坚持继续实施大客户战略”,但是公司针对前5名主要客户的销售额从去年的7045.01万元,下降到今年的5853.76万元,下降幅度为17.16%,同时针对前5名客户销售占比也由去年的69.29%下降到今年的56.6%。可见公司的客户集中度在下降,这究竟是好是坏呢?客户集中度下降固然有利于降低公司的业务风险,但是就华平股份从事的“视频会议服务”业务来看,高端用户采购金额巨大,同时利润水平也较高,而大众化的低端用户虽然数量众多,但是销售难度大,势必导致销售费用比例增加、利润水平下降。由此不难推断,伴随着华平股份销售“红海”战术的实施,毛利率的下降将是大概率事件。
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并不鲜见,永久免费的360快速扩张就已令瑞星等传统龙头如坐针毡,现在这种情况似乎快要蔓延到华平股份所处的行业了,ppmeet(网页版网络会议)承诺的永久视频会议服务,成为搅动起整个行业的“鲶鱼”,而像华平股份这类传统服务商势必面临着价格战和业务利润下滑的威胁。基于互联网的ppmeet或许无法撼动像中国武警、中国人寿之类的高端客户需求,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型公司,“永久免费”无疑成为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利剑”,也“刺痛”了正处于“红海转型期”的华平股份的神经。
对于华平股份来说,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是通过高额的超募资金进行对外收购扩张,但是从华平股份的年报来看,募集资金中的5亿元已被存成定期存款,公司对外扩张的意图似乎并不明显。
相比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华平股份的估值水平无疑是被严重扭曲的,而造成这一扭曲的正是高价发行所导致的资本公积转增的“财富幻觉”,然而仅仅依靠“幻觉”又怎能长时间支撑起数十亿的市值?没有盈利水平高速增长配合的股本扩张,只不过将小盘绩优股变成大盘绩差股,而类似于华平股份这样的高送转“账面游戏”仍在不断上演:
表4-1 分配方案
资本公积转增和送股的表象并无区别,无非都是持股数量的增加和除权后的相对低价,但是二者在资本领域却存在本质的不同,送股属于利润分配的方式之一,来源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所得,而资本公积则基本“仰仗”于股东的“赠予”,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对于类似华平股份这样由于高价IPO衍生出来的资本公积转增,羊毛更是仅仅出在一小部分羊身上。流通股东恰是这一小部分羊,那么在“剪羊毛”的时候又有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