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掞惜青齋筆記(詞話)抄本的考察

卓掞惜青齋筆記(詞話)抄本的考察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掞善詩詞,年六十餘卒,有詩集詞話未刊。可見卓掞著有筆記,壬申時尚未編訖,詞話爲筆記之一,當時也未成書。今按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有卓掞《惜青齋筆記(詞話)》抄本一冊。對比《水西軒》和《惜青齋》本,兩者差別較爲明顯。《水西軒》中的詞論諸條基本都涵括在《惜青齋》中。《惜青齋》中的看法或許才是卓氏深思熟慮后的認識。從《惜青齋》中的詞論看,卓掞論詞重視音律和詩詞之分,于此反復致意。

卓掞惜青齋筆記(詞話)抄本的考察

劉曙初

卓掞,原名祖茂,字幼庭,號炎男,福建侯官人,光緒癸巳(1893)舉人。掞善詩詞,年六十餘卒,有詩集詞話未刊。《中國詩學》第13輯曾發表陳昌強君整理的卓掞《鈔本〈水西軒詞話〉》(下文簡稱《水西軒》)[1]。該本分甲乙稿,甲稿前有卓掞《識語》云:“素好弄翰,隨意塗抹,約可數種,綜曰《筆記》。惜人事梗盭,未遑編纂。詞話亦筆記之一種,緣未成帙,姑取《夢窗集》例,以干爲次,甲乙兩稿,多師友之作,風概交義,略及一二,亦存其人焉。適訒盦同年自海上寓書索觀,爰繕已成者爲甲稿,先郵商政,餘俟賡續云爾。壬申尾春侯官卓掞幼庭識。”可見卓掞著有筆記,壬申(1932)時尚未編訖,詞話爲筆記之一,當時也未成書。單行的《水西軒》是從未克蕆工的詞話中挑選已完成的部分編輯而成。

今按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有卓掞《惜青齋筆記(詞話)》抄本一冊。館藏書名卡著録云:“卓掞,字炎男,侯官人,此冊爲其自定手稿之關於詞話者。”此本系紅格抄本,工筆歐體小楷,半頁十行,行二十四字。首頁署“侯官卓掞”,另鈐“福建師範學院藏書印”和“無一面不當山樓藏書”朱印兩方。福建師範學院即今福建師範大學。“無一面不當山樓藏書”是鄭麗生先生的藏書印。書末有“己丑閏七月麗生記”跋文一篇,並鈐朱印“麗生手稿”。凡此足證此書曾經鄭麗生先生收藏。鄭先生曾在福建師範學院圖書館工作,或即此因緣,此稿得入藏該館。己丑爲1949年,該年閏七月。鄭麗生(1912—1998),字一序,號恬齋,福建福州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諳熟閩中掌故,著有《鄭麗生文史叢稿》、《閩中廣記》等。跋文云:“炎男先生,侯官小箬鄉人。寓福州竹林境,家有池閣之勝,余少時常趨侍焉。先生歿後,所藏詞曲爲余輾轉而得者不少,皆朱墨爛然,真讀書人也。此冊爲其自定手稿,出於女公子謄寫者。”據此,此本爲卓掞女據其自定手稿謄寫而成。鄭先生與卓掞關係密切,此説當可信據。鄭先生認爲此本爲定稿,書名卡當即據鄭説而著録。但稿中“劉小雲孝廉”條天頭墨批:“詞不甚佳,故節去。”而下全録劉詞《風入松·爲校書俊仙作》;“詞韻灰半與佳韻通者”條天頭墨批:“此條緩入。”下亦全録原文,可見此本亦非定稿。

對比《水西軒》和《惜青齋》本,兩者差別較爲明顯。首先從體例看,《水西軒》分甲乙稿,甲稿選登卓掞伯父卓雲祥和父親卓鴻中的詞作,附《先優行悦軒公發喪録書後》記録清代福州滿漢相處情形。乙稿首條即標舉林葆恒編《閩詞征》之用心,即“助閩人張目”,這也是卓掞自明其志。然後述詞論,最後記詞人。《惜青齋》不分甲乙稿,前十三條均爲論詞人,卓雲祥和卓鴻中分列为第七、八條,後十一條中除“林畏廬《玲瓏四犯》”條爲記詞人,其餘十條都是述詞論,大體上先詞人後詞論,眉目清晰,體例較《水西軒》爲優。

其次,從具體內容看,《水西軒》專門論及的詞家只有卓雲祥、卓鴻中、劉小雲、何梅生、林述祖、林翊虞等六人。《惜青齋》專門論及的詞家則有張堯燊、梁鴻志、梁感惺、劉小雲、何梅生、池栩客、卓雲祥、卓鴻中、陳毓琦、陳湯奏、顧韶、林怡、林述祖、林紓等十四人。《水西軒》中的詞家只有林翊虞不在《惜青齋》中,其他人都包括在《惜青齋》中,而《惜青齋》比《水西軒》多出張堯燊、梁鴻志、梁感惺、池栩客、陳毓琦、陳湯奏、顧韶、林怡、林紓等九人。多出的九位詞家除顧韶外都與卓掞交遊、相識。卓掞對其中有些人的詞作評價頗高,如評梁鴻志“才調俊敏……亦工填詞”;評梁感惺“其詞不爲少游之婉約,而爲東坡之豪放,亦適肖其爲人”;評池栩客“詞勝於詩……小令較勝,頗有晏元獻風味”;借謝章鋌語評陳湯湊《憶王孫》“不露是非,獨得含蓄”;評林怡詞“清空一氣,如往而復,此境煞非易到”;評林紓“善古文,詞勝其詩”。凡此諸家,如果《水西軒》晚出,似不應刪除。《水西軒》中的詞論諸條基本都涵括在《惜青齋》中。而《惜青齋》多出聲律音調的內容,並多出對“僝僽”的詞義訓釋。其中聲律音調部分多達六條,涉及聲調、押韻、節奏等方面,是卓掞詞論的重要內容和特色。

最後,從同樣的條目看,兩書詞論部分不僅有條目分合和語言繁簡的差別,而且還有一重要變化:《水西軒》乙稿首條標舉林葆恒《閩詞徵》之用心即“助閩人張目”,以事實反駁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閩人不能詞之論,而《惜青齋》則云:“閩人治詞者少,而能唱詞者從未有聞。”如何評價閩人的詞學成就是近代詞壇的一樁公案[2],卓氏《水西軒》中的態度可能是爲了與林葆恒《閩詞徵》呼應,故而左袒鄉賢。《惜青齋》中的看法或許才是卓氏深思熟慮后的認識。卓氏的認識與其師謝章鋌有關,謝章鋌致黃宗彝信中云:“閩中詞學,宋代林立,元明少衰。然明人此道本少專家,昧昧者蓋不獨一隅。特怪國初漁洋、羨門、迦陵、竹垞諸老,南北提倡,一時飆發泉湧,電掣雲屯,倚聲一途,稱爲極盛,吾閩卒無特起與之角立者。即二丁勉強繼響,顧附庸風疋,不足擅場。近時葉小庚太守,著書數十卷,先型略具,宗風未暢”[3],對清代閩中詞學的衰落不勝唏噓。謝氏致劉存仁信中亦云:“閩中宋元詞學最盛,今日殆欲絕響”[4]。兩書都記録了卓雲祥、卓鴻中、劉小雲、何梅生、林述祖六人,但選取的詞作卻無一相同,頗令人費解。兩書相較,《水西軒》對詞的評論很少,《惜青齋》對詞的評論稍多。如卓雲祥條,《水西軒》僅録詞兩首,不著評論。《惜青齋》則録《鵲橋仙》一首,並評曰:“灑灑落落,殊有龍洲之概。”何梅生條,《水西軒》録詞兩首,並綴以評論:“梅生詞愛幽靚,女弟子張凝若、王耐軒均得其緒餘。”《惜青齋》則録《高陽臺》一首,並評曰:“梅生晚年之作,轉多細膩風光。此詞作于宣元以前,特覺雄傑,是亦年齡意境爲之。”後者對何振岱詞的評論更全面。

綜上所述,《惜青齋》應是在《水西軒》之後繼續擴充修訂而成,但還未最後定稿。《惜青齋》所記録的詞人除張堯燊是四川人外,其餘均爲福州及其郊縣人,從中可以覘知晚清至民國福州地區的詞壇風氣。從《惜青齋》中的詞論看,卓掞論詞重視音律和詩詞之分,于此反復致意。卓掞從對“詞”字的詞源學考察入手,提出“音尚”的觀點:“《説文》大徐本以詞爲意內言外,小徐本以詞爲意內音外。夫意內言外,何文不然?若詞則減字偷聲,而音尚矣,未可抹煞小徐本也。”清代常州詞派張惠言從《説文解字》“意內而言外謂之詞”引申出重詞意的詞學觀[5]。卓掞明確反對這種觀點,認爲“意內音外”才是詞體的獨特規範。因此《惜青齋》反復討論詞中入聲字、押韻、節奏、演唱等音律問題。卓氏的這種理論傾向也與其師謝章鋌有所不同,謝章鋌論詞雖然也重視音律,但更主“性情”,認爲“與其精工尺而少性情,不若得性情而未精工尺”[6],因此謝章鋌説:“若小徐則曰音內言外,謂詞在音之內,在言之外,卽後人之稱語助者。核以傳注‘某,詞也’‘某,詞也’之訓正合,而移其説於塡詞則大非。詞調長者百余字,短者亦數十字、十數字,安得不用意,不選言,而第以虛腔見美,將妃呼豨、兒郞偉之類卽爲千古之絕妙乎?”[7]卓掞很重視詩詞的不同,多次申論:“近人愛學宋詩,以瘦削爲能事。若填詞則可瘦不可削,此詩詞之分際也。”“一花一草,一風一月,要眇悠揚,引人無盡,詞能之,詩不能也。”認爲婉轉悠長的抒情功能是詞體的主要特徵。這與其師謝章鋌的觀點比較接近,謝章鋌雖然認爲“詩詞同源”[8],但也強調詩詞分限,認爲:“言情之作,詩不如詞。參差其句讀,抑揚其音調,詩所不能達者,宛轉而寄於詞,讀者如幽香密味,沁人心脾焉。”[9]無論是強調音律,還是重視詩詞之分,都表現了卓掞對詞體特徵的認識。將音律和諧和婉轉悠長的抒情功能視作詞的本質特徵,這就導致了卓掞的詞論偏向傳統婉約派,因而認爲“詞以描寫閨襜爲主,楊柳岸,曉風殘月,詞之正宗也。銅琶鐵板唱大江東去,斯變體矣。”

1.四川射洪縣張堯燊,字孟劬,癸巳同年,乙未會榜,官法部主事,能填詞。丁未四月過余京寓,自云官比部十餘年,未補實缺,他人有入署兩三月即予補缺者,言下不勝感憤。《滿庭芳·柳絮詞周紫庭韻》:“盡日顛狂,因風輕薄,暗里催送殘春。慣鑽簾隙,沾入綺筵茵。休笑浮花浪質,青雲裡,容易飛身。蕭疏髪,何須點綴,堆鬢已如銀。慵巡。堤畔路,風流舊事,多半成塵。怕漂泊無根,泥溷終淪。任爾晴空攪亂,頻拂去,莫上羅巾。傷心處,匆匆變夏,啼鴂惱東鄰。”末自識云:“昨看竹歸來,漏已四下,偶有所觸,夜不成寐。枕上偶占此解率和,藉以消遣牢愁,非敢學罵人劉四也”[10]

2.同里梁眾異鴻志,玉樹臨風,風流跌宕。甲辰借闈河南會試,相晤汴城。每見余必談藝,談必酣,無以答其相許之意。丁未,余應選入都,時眾異已領鄉薦,分發廣西知縣,不稱意,復肄業北天學堂,時時來訪小雲及余。君才調俊敏,所交多海內佳士。有《一微塵集》,亦工填詞。《疏影·詠柳》:“餳簫吹徹。看是處垂垂,偏筦煙月。韋曲陰中,小系斑騅,攀條多少佳客。繁華老去黃金盡,卻又早、纖腰輕折。待拖將、青眼看人,已過禁煙時節。掩映衣衫添緑,有當年張緒,相對癡絕。短髮初髡,嚬眉慵展,寫汝秋疏顏色。無端慣逐隨風絮,祗一樣,江關搖落。倩煙絲,綰住斜陽,莫更路傍傷別。”末注云:“三事大夫憂生念亂之作。”蓋眾異於身世遇合之間有餘嘅焉。[11]

3.長樂梁感惺,幼即聰敏,恃才傲物,意氣逼人。與同輩爭風,或至用武。余年稍長,對余必溫遜,亦可感也。嘗攜林紀洲應陳桂生學使經古之考,賦題爲《楊柳岸曉風殘月》,以題爲韻。題牌甫下,感惺見之狂喜,高聲呼紀洲曰:“此場古學,我首而君次矣,惟勿爲他人道也。”蓋料同考生必不識旨,且必悞作春景。及揭曉,感惺果列案首,紀洲次之,均於實歲掇芹。感惺能詞,《摸魚兒》云:“寒天淒切,擁重衾獨臥,疏燈明滅。萬疊鄉心新病後,欲睡何曾睡著。蘇錦裁愁,溫裾揩淚,鑄就吾生錯。枝頭杜宇,聲聲枉自淒咽。一樣門外天涯。浮家有地,願釣珠江雪。半枕梨雲推手起,好夢明宵休絕。庾信年衰,相如渴甚,來日何須説。菱花春老,鬢邊多少華髮。”時感惺閑廢不得志,擬走入粵,故有“願釣珠江雪”之句。辛亥遜詔下,省自爲制,遂推長閩省司法。其詞不爲少游之婉約,而爲東坡之豪放,亦適肖其人也[12]

4.劉小雲孝廉,與余同受知祥符沈師,補弟子員。丁未同客都下,益相視莫逆。孝廉有酒趣,饒風情。每讌遊必偕,或詩或詞,必相唱和。有《風入松·爲校書俊仙作》一首(天頭墨批云:詩不甚佳,故節去。筆者按:批語字跡不同正文,亦不同鄭麗生手跡,或是出自卓掞):“仙鬟謫下絳雲樓,情劫幾時休。轉喉聽取鶯聲脆,數玉京、怎及纖柔。妝羅璚花壓鬢,歌馀錦段纏頭。回眸微笑依香篝,銷得阮郎愁。可兒算只章臺柳,向誰家、更揭簾鉤。才分三分明月,二分卻在皇州。”署名曰“銷魂”。余與徐寸緒(天頭墨批云:徐寸緒即滄士)並次其韻。又《一萼紅·次韻何枚生》云:“正銷凝。又顰煙恨雨,望斷翠微深。朵藥殗春,叢蘭霣暑,一掬眶淚難禁。故山在、幽人俱遠,誰料理、清磬落空林。好向同舟,重尋仙侶,慰藉從今。長負天涯延佇,怎雲裳爲織,不蹋花陰。雛燕聲嬌,鵓鳩語澀,歌吹春榭沉沉。休怨其、黦衣塵土,趁風光、華髮未侵尋。且共薲洲橫篴,弄月樓心。”嗟乎,小雲甯無意爲詞人耶?[13]

5.何梅生孝廉,爲余慎誠社友,善小品文,能詩詞,聲華藉甚。《高陽臺·章門夜聞大風》云:“旋樹才喧,排空更厲,天公一噫難平。萬竅同號,不知何處先鳴。淒清怨鐸都沉響,近深宵,瓦墜垣傾。夢頻驚、鐵騎邊馳,百萬軍聲。平生漫倚江湖興,記飛濤千頃,孤舶曾聽。快意長風,猶疑擊楫口口(天頭墨批云:落兩字,此句應葉韻。筆者按:《何振岱集》此句作:“猶疑擊楫堪乘”),幾時短髮催人老,看飛花、春晚江城。暗銷凝,短翼扶搖,莫問青冥。”梅生晚年之作轉多細膩風光,此詞作于宣元以前,特覺雄傑,是亦年齡意境爲之也[14]

6.池栩客爲滋膺太史公子,庚戌同居京邸,栩客介劉亞文來會,隨録詩詞示余,並索觀余作,過從寖密。栩客年少,儀度時髦,由京實業大學畢業,獎勵知縣,不耐聽鼓,遨遊東南諸省。所過名勝,必紀以詩詞,必郵余觀。余嬾似嵇康,無以答其諄意,每接兩三劄,始復一簡。栩客匯余劄稿裝潢成卷,風雨瀟晦,則出展玩,可謂好余矣。詞勝於詩,《憶秦娥·暮春曉覺》云:“無端的。夢魂驀地難尋憶。難尋憶。朝慵枕上,睡眸才拭。窗紗一角晴曦射。曙枝窗外篩新碧。篩新碧。流鶯聲裡,曉春消息。”《卜算子·秋日都居》云:“槐罅逗秋陽,莎徑稜稜影。一陣階前蛺蜨風,小立羅襟冷。疏葉打窗櫺,響息風還定。知是秋光淺與深,好向蟬聲省。”栩客小令較勝,頗有晏元獻風味[15]

7.先伯父望岩公(原文緊承上條,天頭墨批云:先伯父望岩公一條需另行頂格寫),諱雲祥,中咸豐己未科第五名舉人。以謝恩日娶親,主司袁筍陔侍郎希祖親臨賀問,一雙新偶上堂參拜,侍郎即以隨身金質鬚梳、耳挖、牙挑一串爲新娘壓鬢之禮,閭里穿爲佳話。及公計偕,侍郎亦晉京覆命,邀與俱行,足見師生相契之雅也。後就浙江道幕,夢至一洞,見一叟告之曰:“君與此間有緣,歸來可也。”寤而異之,無何病卒。楊子恂挽句曰:“才命總相妨,悵南浦煙波,白髮傷心餘二老。神仙原有分,夢西泠風雨,青衫灑淚説三生。”時年才三十七,椿萱在堂,璋瓦均稚也。公亦能詞,乙卯秋游湧泉寺,調寄《鵲橋仙》云:“無處安排,何緣擺脫,除是名山來訪。蒲牢狂吼一聲聲,便敲隔人間天上。丈室談僧,香廚餉客,慚愧塵容俗狀。更聞晚梵漲潮音,頓使我菩提心癢。”灑灑脫脫,殊有龍洲之概[16]

8.先訓導蔭庭公,早青一衿,十八次應秋試,堂備房薦,終於不售。課徒自給,四十載無間,弟子以千計,捷鄉會官內外者相望。王君碧棲爲公得意弟子。壬辰會試,陳吉士、周松孫兩太史並出門下,公喜曰:“天不發花于余身,而發花于余弟子,亦聊自豪。雖然受人脩金,即須以本身科名授人,此理當然也。”公熟精騷、選,背誦纚纚如貫珠。課弟子制藝外,另設專修詩賦雜體一門,如蔡玉舟、劉苓舫等,則專修詩賦弟子也。公受業梁禮堂先生,亦得其詞學,嘗以墨兵、酒榼、茶竈等命題,余各拍《沁園春》以進,甚當公意。晚年喜笠翁詞,親自選録,語余曰:此老無賴,有天趣也。公詞小令《釣船笛·泰兄于小市得琴,材樸,紋有別致,試之,良清越,爰紀此解》云:“不是爨餘身,掛壁幾年塵翳。青眼從加拂拭,黝深紋理(筆者按:此處脫一字)。棣花若個約牙期,暝坐聆音旨,小小山房一角,盪水雲無際。”先伯望岩公,原諱元泰。先嚴用先文貞公讀書江寧寶香山遺事,顏所居曰“寶香山房”[17]

9.孝廉陳繡崑毓琦,與余無素,丁未應詮,同寓京館。既各以薄秩候覲,日與部胥因應,習儀已亟,相迴旋禁籞之間,余與繡崑乃大密。顧從不談及文藝,余愛其幹,未嘗不稍嫌其俗。事竣,東西勞燕,數歲不相往來。某年,予寄居榷署,天暮矣,繡崑不通閽徑入,時余乍被酒,抬倦眼延之。繡崑敘別後涉歷,娓娓詳盡,繼念所作詞若干首,如珠落盤,余曰:“口頭述念,過耳便忘。請筆于書,作余他日詞話料可也。”因録存數首而去。今繡崑已逝,茲録其較妥者一首,以無負亡友一夕之話。《唐多令·送別》云:“殘照短橋西,一鞭疏影低。話離情、燕子依依。都道不如歸去好,行不得,鷓鴣啼。心跡水分犀,淚痕燭替垂。兩心知、萬事休題。縱得尺書天樣遠,終不似,過從時。”(天頭朱筆注云:末語用白傅“縱令有使常寄書,豈如無事長相見”意。筆者按:此注似是鄭麗生先生手跡,注誤,此句出自陸遊《寄酬楊齊伯少卿》。)”[18]

10.陳韻葊鳴秋太史爲先嚴會文之友,其次郎子濩湯奏孝廉,先嚴門下之翹楚也。長身玉立,儀觀動儕輩。能詞,能畫,能鐵筆,能雙體字,文人能事應有盡有。謝枚如師主持慎誠榭,余入榭後,子濩亦與。顧詞稿不多見,僅記致用院課,《憶王孫·絕學寮》云:“頹垣廢址剩空名,絕學千秋感不勝。俎豆環峰尚有亭,問英靈,記取當年父老情。”枚師至爲激賞,置之第一,並評其後云:“不露是非,獨得含蓄。相傳張魏公爲環峰社境令(按:社境二字當互乙,環峰境爲福州地名,社令即土地神),余家藏有環峰亭小印,相傳爲慕魏公而作。以父老之厚形魏公之薄,得力在上‘感不勝’三字”云云。子濩領鄉薦後,名場不得志,橐筆依人,中歲遽沒。所謂目中湛然,心中悶然,殆以此而促其天年乎[19]?

11.金華章拱北觀察景楓,喜購字畫,所得輒多贗鼎。其後每有販至,必邀余觀,余爲審諦考較,始免魚目之枉。有素絹一幀,工筆繪高梧一樹,下置斑竹涼榻,旁置茶具,一宮裝美人,慵持宮箑,臥身微覆,衵衣半解,春思倦絕。旁簪花小楷題云:“如年晝,顛倒幾甌茶。雲影一些無處見,樹陰良久不曾差,慵把繡針拿。輕羅扇,筠榻依身斜。徹髓天香垂玉汁,一闌清韻夢蓮花,惱煞雨聲蛙。”款曰“螺峰女士顧韶”。詞爲《江憶南》調,輕盈有致,余甚讚賞,觀察亦好之,以索直稍昂而罷[20]

12.同年林仲沂怡偕弟季若文奎同領癸巳鄉薦。通籍後觀政儀曹,不耐郎潛之苦,出知山西沁州。辛亥相聚都下,日偕讌遊,諧謔語笑,略無繩檢。嘗曳余至所歡某校書寓,㪣擊舞蹈,校書不堪其擾,幾至不歡,殊真率而有別趣也。謬以余能詩詞,録金陵客次詩詞各一首,索余鑒論。《沁園春·過金陵題半山寺謝公墩》云:“曠代名流,屐齒頻經,傳到如今。祇一甌洌水,鐘泉剩瀝,數拳奇石,蔣阜煙青。謝傅棋枰,荆公詩宅,是我非伊爭又爭。儘陳跡,問孤墩終古,誰是居停。分明人世全更。似晉宋、風流沒處尋。況南勝跡(筆者按:此句脫一字,疑“南”字下當補“朝”字),僅留蕭寺,東山風景,恍在新亭。弔古傷心,憑高灑涕,徒惹鬢華霜易侵。吾何日,入深林結得,山水知音。”余曰:“君詞清空一氣,如往而復,此境煞非易到。彭羨門有云:‘詞以自然爲宗,但自然不從追琢中來,便率易無味。’更取斯言爲老友道也。”仲沂雅以爲然[21]

13.社人林述祖鑒殷喜填詞,嘗繪其所歡送別圖,懸之堂皇,題詞五首,中有“郎依蓬窗,儂依垂楊樹”,因自號依蓬。一日過我齋頭,述仁和吳女士萍香《卜算子》云:“愁不共春歸,界入雙蛾裡。門外殘紅咫尺深,個是埋愁地。依近碧闌干,淚濕羅衫子。芳草解斷腸(筆者按:此處脫二字。黄燮清《國朝詞綜續編》卷二十四作“芳草何曾解斷腸”),人自傷心耳。”女士年三十失偶,詞曰《花簾》,錢塘張樊圃太史爲序[22]

14.詞有某句某字必用去聲者,《白香詞譜》末附考證,間有示及,余深然之。詞與曲皆可入樂,皆可唱也。試聽劇本演《牧羊圖》“見墳臺”一闋,爲反二簧調,唱到“都只爲”三箇字,嗓音優者最足移人。蓋“爲”字去聲,設若改作“都爲只(只,上聲)”,便失之硬矣。又《斬黃袍》“孤王酒醉桃花宮”一闋,爲西皮搖板,唱到“兄封國舅,妹封在桃花宮”,“舅”字上聲,“妹”字去聲,善唱者只“舅妹”兩字唱到於此,輒令人情移而不自已。若將兩字上去改作去上,上音便耎,下音便囂,無委婉悠揚之致矣。劇本如是,詞曲亦如是也[23]

15.按詞韻獨用者有下平之歌、麻、尤、侵四韻。考古人所作詩詞,侵韻容有與庚、青、蒸、真相通,以音叶之,信乎其可通也。即下平尤韻之秋、舟、勾、留、颼、䬟等字與蕭韻之超、招、苗、條,肴韻之交、㪣、膠、哮,豪韻之操、刀、搔、高,皆音叶而可通也。上平江韻與下平陽韻通。上平寒刪元半與下平先韻通。以音叶之,寒刪元半與下平覃、鹽、鹹三韻,當亦可通也。詞韻取叶,叶,雖異韻可通也;不叶,雖同韻不可通。似不必墨守沈去矜、舒夢蘭等成見也[24]

16.劇本自元明以來,介、白、唱三者代有損益,幾於盡美盡善。畏廬老人嘗曰:“劇本詞甚猥陋,若令詞人操筆,尚有可觀。”余笑曰:“先生重在詞,不知劇本重在音也。劇本詞雖猥陋,而音之抑揚抗墜合於節奏。設令詞人潤色,墨客揮犀,詞雖斐亹可觀,恐不盡足以入唱。同平也,上平、下平異其宜;同側也,上聲、去聲異其宜。累黍毫芒,胥宜審酌。不佞幼喜聽曲,嘗擠立人叢中,傾聽廟劇,只爲某劇中一段,或某段中兩三句而已。其板眼節拍非所深嫻,而耳入心通,甚有盪氣迴腸而不自已。曲雖小道,其感人微矣”。此亦足證填詞之須擇音也[25]

17.閩人治詞者少,而能唱詞從未有聞。安得十五女兒,把“楊柳岸、曉風殘月”就紅氍毹上引吭一鳴乎?閩人演唱曲本,土音曰“榕腔”,正音曰“囉唕”。囉唕亦有小調,以意揣之,如《十六字令》,宜從緩拍,如昆曲;如《望江南》《長相思》《法駕導引》,宜從促拍,如《小放羊》、《小上墳》等小調;如《鷓鴣天》《木蘭花》《玉樓春》《春曉曲》,宜曼聲吟唱,如《烏龍院》《戲鳳》等四平調。有問余曰:“梆子腔用繁弦急管以逐,君用何調當之?”余笑曰:“《滿江紅》其可也。”凡雖臆度之論,但以調體、曲體配合,或近是也[26]

18.失名(名家詞譜多選之)《一籮金》云:“一霎風狂和雨驟。柳媆花柔,渾不禁僝僽。”顧梁汾《真珠簾》云:“別久,心期輕負,爲深憐痛惜,越添僝僽。”按僝僽,《玉篇》:“惡罵也”,《集韻》、《韻會》:“惡言詈也”,含有“鹵莽”、“粗糙”兩義,今閩土亦有此語。世士學詞,喜用此兩字,輒解作“憂愁憔悴”之意,誤也[27]

19.《説文》大徐本以詞爲意內言外,小徐本以詞爲意內音外。夫意內言外,何文不然?若詞則減字偷聲,而音尚矣,未可抹煞小徐本也。

20.林畏廬《玲瓏四犯·聞倭人之警,填此排悶》云:“渴葉弄秋,深燈媒夢,何堪添上風雨。夜來心緒惡,搗碎津亭鼓。江干又聞警報,蘸刀光、菱洲蒹浦。海氣迷旂,漁煙吹帳,愁聽角聲苦。誰彎潮犀弩(筆者按:此句脫一字)。有長鯨昫沫,沾染蘭杜。銀濤回望久,妄想靈胥怒。馬櫻波亂顫瓊河水(筆者按:此句衍一字),已廢盡、東城樓櫓。盻慘澹。鏠旗甚、南來勁旅。”時畏廬家瓊河,乃甲午以前作也。畏廬善古文,詞勝其詩。入都執教職,鬻畫,鬻小説,聲名遂大起。所譯《茶花女遺事》,緜曼意境,足以入詞。又題畫每以宋人詞句,便覺翛然意遠。畏廬畫名,題畫與有焉。顧畏廬名滿海內而品甚自重也。己酉秋杪,余至都,候之於五城學堂,命爐煮羊,留餐談甚酣。自言:“近年苦工所入,乃至萬金以上,顧多斥於施與。余不屑於作官,否則山樝於頂上矣。”今畏廬已歿,時事譎變,百倍於昔。君《偕高愧室謁壽伯茀墓》有“萬事不如無見好”(狄葆賢《平等閣詩話》卷二引作:“萬事還君不見好”)之語,讀前詞鬱勃不禁。若使君在今日,不知更如何感慨。是亦無見之爲愈也[28]

21.近人愛學宋詩,以瘦削爲能事。若填詞則可瘦不可削,此詩詞之分際也。詞宜寧輕勿重,寧薄勿厚,所謂曲子相公多輕薄也。一句使人回腸,一字使人消魂,方心鈍舌者能之乎?

22.詞以描寫閨襜爲主,“楊柳岸,曉風殘月”,詞之正宗也。銅琶鐵板唱“大江東去”,斯變體矣。一花一草,一風一月,要眇悠揚,引人無盡,詞能之,詩不能也。

23.張子野歌詞曼妙幽冶,賦情能手,然如清暑堂贈蔡君謹(筆者按:吳熊和、沈松勤《張先集編年校注》作“蔡君謨”)之《喜朝天》,莊而能華;錢塘之《破陣樂》,穠而不縟。香奩、閣體,詩人分道揚鑣,子野於詞兼而有之。

24.(天頭黑批云:此條緩入)詞韻灰半與佳韻通者,入佳蟹韻;灰半與支微齊通者,入支紙韻。張子野《宴春台慢》微韻菲、飛、歸與佳韻街通押。即如灰韻回、雷、梅、煤、徊應入支帋韻,來、開、台、萊應入佳韻,子野則並不分別嚴格録之,子野審音殊疏也。(子野,吳興人)(www.xing528.com)

(作者單位: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

【注释】

[1]蔣寅、張伯偉主編:《中國詩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第284—288頁。

[2]楊柏嶺:《近代閩人詞學的論爭及其意義》,《閩江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3](清)謝章鋌:《與黃宗彝論詞書》,《謝章鋌集》,陳慶元主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第547頁。

[4](清)謝章鋌:《劉存仁詞》,《謝章鋌集》,第559頁。

[5](清)張惠言:《詞選序》,《柯茗文編》,清同治八年刻本,二編卷上。

[6](清)謝章鋌:《劉存仁詞》,《謝章鋌集》,第559頁。

[7](清)謝章鋌:《與黃子壽論詞書》,《謝章鋌集》,第49—50頁。

[8](清)謝章鋌:《與黃子壽論詞書》,《謝章鋌集》第49頁。

[9](清)謝章鋌:《眠琴小築詞序》,《謝章鋌集》第92頁。

[10]張堯燊:四川省射洪縣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進士。周紫庭:周翔,字紫庭,號嗣芬。四川彭山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曾任刑部主事、四川通省師範學堂監督、四川高等學堂總理等職,有《周紫庭先生遺詩》等。罵人劉四:用唐代劉子翼典,《舊唐書·劉禕之傳》:“父子翼,善吟諷,有學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李伯藥常稱曰:‘劉四雖復罵人,人都不恨。’”

[11]梁眾異鴻志:梁鴻志,字眾異,一字仲毅,福州長樂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曾任汪精衛偽政府監察院長,1946年以漢奸賣國罪被國民政府處決。有《爰居閣詩集》。按:《一微塵集》並非梁鴻志著作,系何震彝選編當時詩人之作,二十卷,梁鴻志詩在第三卷,卓掞所記有誤。

[12]梁感惺:梁繼棟,字感惺,福州長樂人,諸生。民國初曾任福建都督府政務院司法部代部長。陳桂生:陳學棻,字桂生,湖北安陸人,同治元年(1862)年進士,光緒中任福建學政。另按:梁感惺此詞詞調當爲《念奴嬌》,卓掞誤記。

[13]劉小雲:劉崧英,字筱雲,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官江西知縣,有《藜吹閣詩草》二卷。祥符沈師:沈源深,字叔眉,河南祥符人,咸豐十年(1860)進士,曾任福建學政,著有《使閩雜志》。徐寸緒:即徐友梧,字寸緒,光緒二十三年(1897)閩縣舉人,曾任江西信豐縣知事

[14]何梅生,何振岱,梅生,號心與、覺廬、悦明,晚年自號梅叟,福州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舉人。今人編有《何振岱集》、《何振岱日記》。

[15]池栩客:池滋膺子。池伯煒,字滋膺,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曾任廣東惠來、揭陽等縣知縣。與丘逢甲相善,《嶺雲海日樓詩抄》有《贈池滋膺同年伯煒二首》《滋膺同年以〈吟草偶存〉及〈西樓吟集〉見示題此歸之四首》等。按:池滋膺次子池漢功,字則文,曾任浙江知縣,有《飲緑山人詞》,不知是否即池栩客。

[16]卓雲祥:原名元泰,字望岩,福州侯官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有《抱琴室韻語》。袁希祖:字荀陔,湖北漢陽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科進士。歷任武英殿國史館纂修、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及工、户、刑、兵等部侍郎,曾任咸豐戊午、己未科福建鄉試考官。楊子恂:楊仲愈,初名仲愉,福州侯官人,字子恂,又字去疾,曾任內閣中書兼侍讀,有《劍秋閣詩文集》。

[17]卓鴻中:原名元根,字蔭庭,福州侯官人,雲祥弟,歲貢生,訓導,有《寶香山房詞》、《讀選劄記》、《選腴》等。王碧棲:王允皙,字又點、號碧棲,福州長樂人。光緒十一年(1885)舉人,曾官安徽婺源知縣,著有《碧棲詩詞集》。陳吉士:陳希賢,字吉士,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福州人。周松孫:周景濤,字松孫,號洵生,福州侯官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曾奉召入京爲光緒治病,光緒去世後革職還鄉,行醫爲生。劉苓舫:劉孝祚,字苓舫,曾任福建鹽政使。梁禮堂:梁鳴謙,字禮堂,福州人,咸豐九年(1859)進士,曾任禮部主事。有《靜養堂詩文集》八卷,《筆記》二卷,《詞存》一卷。文貞公:卓敬,字惟恭,浙江瑞安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進士,曾密疏建文帝徙封燕王朱棣於南昌,“靖難之役”後爲明成祖朱棣所殺,《明史》卷一百四十一有傳。宣德間劉球爲敬作傳,並私諡曰忠貞。據萬曆《溫州府志》卷一《輿地志》,瑞安有寶香山,卷十二《人物志二》載卓敬讀書寶香山事。卓掞所記諡號、地名似均不確。

[18]陳繡崑:陳毓琦,字繡崑,福州侯官人,光緒二十三年(1897)舉人。

[19]陳韻庵:陳鳴秋,字韻庵,號屏樵,福州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善山水,尤長墨林,與裴檗友善。檗工書,一畫一書,世稱“二絕”。陳子濩:陳湯湊,字子濩,福州人,光緒二十年(1895)舉人。謝枚如:謝章鋌,初字崇祿,後字枚如,號江田生、癡邊人、藥階退叟,福州長樂人。光緒二年(1876)進士,官內閣中書。曾主持聚紅詞榭、慎誠律社,晚年任致用書院山長。著作見陳慶元先生主編《謝章鋌集》。張魏公:張浚,南宋重臣,封魏國公,紹興四年(1134)謫居福州。環峰境:在今福州北庫巷,曾有祭祀張浚的廟宇。環峰亭、絕學寮:在今福州屏山(又稱越王山),山上有張浚讀書處,並奉張浚爲神。

[20]章拱北:章景楓,字拱北,浙江金華人,曾任福建武備學堂總辦。顧韶:字螺峰,浙江杭州人,畫家顧洛之女,螺峰繼承家學,尤精花卉、人物。

[21]林仲沂:林怡,字仲沂,福州侯官人,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林季若:林文奎,字季若,福州侯官人,光緒十九年(1893)舉人。彭羨門:彭孫遹,字駿孫,號羨門,又號金粟山人,浙江海鹽人,清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歷官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學士等。著有《南往集》、《延露詞》、《金粟詞話》等。卓掞所引出自《金粟詞話》。

[22]林述祖:林鑒殷,字述祖,福州侯官人,福州馬尾船政後學堂畢業,有《依蓬詞草》。吳萍香:吳藻,晚清女詞人、畫家,字蘋香,自號玉岑子,浙江仁和人,同邑黃某妻。著有《花簾詞》、《香南雪北詞》等。張樊圃:張景祁,原名左鉞,字蘩甫,號韻梅(一作蘊梅),又號新蘅主人,浙江錢塘人。同治十三年(1874)進士。曾任福建福安、連江等地知縣。工詩詞,有《新蘅詞》、《蘩圃集》等。

[23]《白香詞譜》:清舒夢蘭所著詞譜,收録詞調一百種,並選録示範性作品,流傳甚廣。舒夢蘭,字香叔,又字白香,晚號天香居士,清乾隆嘉慶間人,著有《天香全集》。《牧羊圖》:按當做《牧羊圈》,又名《牧羊卷》、《席棚會妻》、《雙槐樹》等,記朱春登代叔從軍,嬸母將其母、妻逐出家門。春登凱旋經歷曲折方與母、妻團圓。卓掞所引出自朱春登唱詞:“都只爲西施國黃龍造反,你孩兒替叔父去到軍前。”《斬黃袍》:記宋太祖趙匡胤寵愛韓妃,引起動亂事。卓掞所引出自趙匡胤唱詞:“寡人一見龍心寵,兄封國舅,他妹封在桃花宮。

[24]沈去矜:沈謙,字去矜,號東江,清初浙江仁和人,著有《詞韻》。

[25]畏廬老人:林紓,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福州人。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有《畏廬文集》《畏廬詩集》等。

[26]榕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戲曲聲腔,即福州戲、閩劇。羅唕:原指吵鬧。清代中葉徽班來福州演出,時稱“大班”,因福州觀眾難以聽懂徽調,故稱“羅唕”,俗稱“嘮嘮”,又稱“羅羅”。

[27]卓掞所引《一籮金》,唐圭璋先生編《全宋詞》收入卷550,作者署李石才,並加按語:“此首別又誤作朱秋娘詞,見《古今女史》卷十二。”顧梁汾:顧貞觀,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亦作華封,號梁汾,江蘇無錫人,康熙五年(1666)舉人。著有《彈指詞》、《積書岩集》等。

[28]高愧室:高鳳岐,字嘯桐,號愧室,福州長樂人。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任梧州知府。壽伯茀:壽富,字伯茀,號菊客。清宗室,滿洲鑲藍旗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憂憤自殺。著有《日本風土志》《搏虎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