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這些傳説多是在賈島身後出現的,與歷史真實或多或少有些距離,但多反映了唐末到宋初人們對賈島形象的接受與理解。賈島是一寒士,在科場蹭蹬多年,其遇合失意自然爲人津津樂道,自晚唐後,就流傳了衝撞要人的故事,衝撞對象有劉栖楚、韓愈、宣宗,已形成一個“衝撞”繫列。
王 燁
在唐代文學史上,賈島(779—843)的意義,不僅在於他以苦吟風格開創一個詩派,還在於他本人也成爲一個文學現象: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一:孫晟,本名鳳,性陰賊,好奸謀。少爲道士,工詩,於廬山簡寂觀畫唐詩人賈島像,懸於屋壁,以禮事之,觀主以爲妖妄,執杖驅出之,大爲時輩所嗤[1]。(www.xing528.com)
《唐才子傳》卷九:(李)洞字才江,雍州人,諸王之孫也。家貧,唫極苦,至廢寢食。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載之巾中。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録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其仰慕一何如是之切也[2]。
到了唐末五代時,他不僅作爲偶像爲寒士詩人崇拜,而且,圍繞他還形成了各種傳説。這些傳説多是在賈島身後出現的,與歷史真實或多或少有些距離,但多反映了唐末到宋初人們對賈島形象的接受與理解。因此,在真偽之辯之外,對這些傳説進行綜合分析,考察這些傳説產生的背景,分析其背後的文化心理,可以更具體地認識賈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賈島是一寒士,在科場蹭蹬多年,其遇合失意自然爲人津津樂道,自晚唐後,就流傳了衝撞要人的故事,衝撞對象有劉栖楚、韓愈、宣宗,已形成一個“衝撞”繫列。由現有材料看,這些傳説最初見於《唐摭言》、《鑒誡録》,從時間上看,何光遠《鑒誡録》要早於王定保《唐摭言》,但現存的《鑒誡録》卻更具小説家隨意成分。這些故事應是逐步衍生出來的,經歷了一個由詩家傳説到小説家漫説,再由小説到史家之説的過程,以下即對此進行分析,由這個故事的傳衍變化中可見出唐人科場文化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