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师制的关键因素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师制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些网状化的导师制空间中,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这些成绩的获得,与岳麓书院的导师制息息相关。当然,两周一次的师生见面会,李柏杨同学都是很认真对待的。李柏杨所取得的成功,主要源自他的主观努力,源自他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是内因,对他的成功起到了主导性作用。总之,导师制的网状化布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是学生道德素养、处世能力、科研水准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师制的关键因素

围绕“天禄永终”的含义,笔者曾写了两篇论文。这里呈现的是较早所写的一篇,尚属粗浅,后来又完成了《魏晋禅让观念变迁探微》一文,从“天禄永终”语义转变出发更为详细地探讨了“禅让”观念、“天下秩序”等问题。

>>老师点评

岳麓书院有着丰富的、各种层级的导师制:班导师、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兴趣导师等,不一而足。立体化、网状化导师制的存在,共同构筑了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习、生活、兴趣的立体化、网络化空间。在这些网状化的导师制空间中,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既有来自班集体导师制的温暖,也有来自学业导师的悉心指导,还有来自兴趣导师的温情,也有来自生活导师的情感沟通,不一而足。立体的、网络状的导师制,是本科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网状化的导师制激励着本科生不断成长与进步。

作为2016级历史班李柏杨同学的学业导师,我的总体感觉是:李柏杨的成长与华丽转身,即是立体化、网状化的导师制对他的影响使然。大学四年,李柏杨连续收获了四年的年级第一,四年时间,他收获了“饶宗颐国学奖”等多种奖项,收获了各种论文赛事奖,可谓是收获满满。最终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些成绩的获得,与岳麓书院的导师制息息相关。

作为李柏杨同学的学业导师,我在指导方面的贡献在于:对他的人生规划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从李柏杨进入岳麓书院学习并选择我作为学业导师,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他的人生予以指导。我让他明白的是,读书的目标是什么?也即你为什么要读大学,你将来要干什么?你打算怎样做?我觉得我对学生的最大指导,就是指导他树立目标,然后围绕着学习之动力与方法层面进行激励,从而使他获得成功。在导师见面会上,我会不断鼓励他如何做,如何学习?如何在上课时努力奋进。同时还不时问问他的近况如何?帮助他分析其他同学的学习近况,让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管是我指导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对他们进行不断鞭策,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学生在这方面受益匪浅。我的专业为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而李柏杨的专业为中国历史,因此,具体在专业论文的指导方面,我可能帮不了多少忙,但学生依然很信任我,每次论文都发给我,我还是能从论文的基本规范层面给他们予以指导。不管指导得怎么样,他们最终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我的指导之下,他们既有远期规划,同时也有近期目标,因此,他们能朝着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当然,两周一次的师生见面会,李柏杨同学都是很认真对待的。他有时候会自己准备问题,主动问我。李柏杨所取得的成功,主要源自他的主观努力,源自他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是内因,对他的成功起到了主导性作用。李柏杨同学有点内向,不爱说话,却喜欢独立思考。同时,我在其后加油鼓劲,此乃其获得成功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从而使他收获满满。

总之,导师制的网状化布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是学生道德素养、处世能力、科研水准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个人体悟,对学生的关爱指导,激励帮助很关键。不断激励、点拨、背后抽鞭子的学业导师,辅以其他导师制,最终成就了李柏杨同学的美好未来。

学业导师 陈力祥

【注释】

[1]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2.

[2]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3.

[3]如阎若璩谓:“窃意当日舜亦以命禹,原未尝增减尧一字。而伪作《大禹谟》者,於呼禹之下增十三句,而至‘天之历数在汝躬’增四句,而至‘允执厥中’增九句,而至‘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又溢以二句而止。”见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93-494.

[4]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2.

[5]皇侃.论语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3:516.

[6]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15-1026;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756-758.

[7]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80.

[8]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59:2111;班固.汉书·武五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2749.

[9]班固.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3035.

[10]班固.汉书·上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4212.

[11]范晔.后汉书·礼仪中[M].北京:中华书局,1965:3122.

[12]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245.

[13]班固.汉书·韦贤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3122.

[14]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1122.

[15]陈寿.《三国志·吴书·虞陆张骆陆吾朱传》注引《会稽典录》(第1327页)。此外还有《诗经·周颂·振鹭》“以永终誉”,《汉书·外戚传》班婕妤赋“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第3986页)均与天禄、福禄无关,且此类诗赋词句含义难以确定,故不作为例证。

[16]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016.

[17]张巍认为“永终”之“终”即长远之义。张巍.“天禄永终”辨正[J].学术研究,2004(1):140.其文谓汉魏去古不远故其说较为可信,实值得商榷。

[18]许慎.说文解字[M].段玉裁,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9]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62.

[20]房玄龄.晋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50.

[21]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102.虽然有这一种用法,但将“永终”作吉语使用的情形依然存在。如前引《三国志·吴书》数例。

[22]陈寿.三国志·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647.

[23]世说新语·方正[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75.

[24]沈约.宋书·礼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3:328-333.

[25]楼劲.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2-15.关于禅让后改正朔、服色,还可参看杨英.曹魏“改正朔、易服色”考[J].史学月刊,2015(10):47-59.

[26]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102.

[27]艾兰在考察中国上古王朝更替传说时提到了权力转移中的主动者与被动者的问题,指出存在一个结构性的转变,或可与本文的论述参照。艾兰.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8]萧统(编).文选·晋纪·总论[M].北京:中华书局,1977:2175-2191.

[29]阎步克.西晋“清议”呼吁之简析及推论[C].阎步克(编).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36-255.

[30]例如位列《晋书》列传首位大臣的王祥,又如司马孚、陈泰。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0-184.(www.xing528.com)

[31]世说新语·尤悔[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244-245.

[32]房玄龄.晋书·元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5.

[33]李磊.东晋初年的国史叙事与正统性建构[J].史林,2018(5):38-40.

[34]房玄龄.晋书·陈寿王长文虞溥司马彪王隐虞预孙盛干宝邓粲谢沉习凿齿徐广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55-2156.

[35]房玄龄.晋书·陈寿王长文虞溥司马彪王隐虞预孙盛干宝邓粲谢沉习凿齿徐广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56.

[36]房玄龄.晋书·陈寿王长文虞溥司马彪王隐虞预孙盛干宝邓粲谢沉习凿齿徐广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156.

[37]饶宗颐.中国史学史上之正统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雷家骥.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8]徐冲在《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单元一“起元”、单元二“开国群雄传”对“创业”与“功业”中也有所分析,然其论证或可进一步探讨。徐冲.中古时代的历史书写与皇帝权力起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7-91.

[39]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75.

[40]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19.

[41]如他曾批评曹丕道:“处莫重之哀而设飨宴之乐,居贻厥之始而坠王化之基,及至受禅,显纳二女,忘其至恤以诬先圣之典,天心丧矣,将何以终!是以知王龄之不遐,卜世之期促也。”(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59:62)。

[42]田丹丹.梁武帝萧衍的自我书写[D].上海:复旦大学,2014:45-53.

[43]魏征.隋书·高祖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3:17.

[44]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4-52.

[45]郝虹.魏晋儒学盛衰之辨——以王肃之学为讨论的中心[J].中国史研究,2011(3):16-54;华喆,高贵乡公太学问《尚书》事探微——兼论“天命”理想在魏晋的终结[J].中国史研究,2018(2):53-64.

[46]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7-229;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的政治文化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210-230.

[47]沟口雄三.中国的思维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生活三联书店,2014:199-227.

[4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80.

[49]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30.

[5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2011:17.

[5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2011:3.

[5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2011:16-17.

[53]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C].刘浦江.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7;孙英刚.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4]沟口雄三.中国的思维世界[M].北京:生活·读书·生活三联书店,2014:225.

[55]朱杰人(编).朱子全书外编·书集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

[56]黎靖德(编).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884.

[57]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214;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第3册·论语新解[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704;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生活三联书店,2008:565;论语[M].程昌明,译注.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218.

[58]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30-359.

[59]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5.

[60]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98-344.

[61]清高宗.御制文集:三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0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74.

[62]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7-141.

[63]李光地.榕村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5:212.

[64]张品兴(编).梁启超全集:第2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611.

[65]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21-422.

[66]刘浦江.倒错的夷夏观?——乾嘉时代思想史的另一种面相[C].刘浦江.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7.

[67]罗志田.清季民初经学边缘化与史学走向中心[C].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68]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性格,宇都宫清吉曾着力揭橥“时代格”的概念,用以解释汉唐间千年的历史变迁。参见宇都宫清吉.东洋中世史的领域[M].黄约瑟,译//刘俊文(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北京:中华书局,19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