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摄影是“减法”的艺术,画面需要果断地舍弃干扰视线的枝枝蔓蔓,突出重点,以保证视觉效果。
但是摄影记者和普通摄影师不同,前者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
街拍的时候我比较偏爱广角镜头,主要因为除了可以表现想要突出的重点,还能展现周围的环境。我希望这个重点可以和社会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大场景和一些细节,不人为地将事物的内在关联隔开,在图像中透露出和现实复杂性相关的信息,让照片有更多的“看头”。
当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和商业摄影师不约而同地用镜头逼近拍摄对象时,摄影记者要学会退后一步,拍摄更广阔视觉空间下行动的人,这就是做“加法”。
虽然拍摄的重点始终是人,但是作为一个摄影记者,除了关注人本身,还要学会关注人所处的环境,人在环境中的状态以及他和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或许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间还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联系,我希望不用太多的文字,以照片本身来表达这种隐藏在画面之下的联系,因而拍摄的时候会尽量保留一些细节,包括主角的细节和周边环境的细节。(www.xing528.com)
为此我特意挑选了一组宽视角的照片。宽视角便于读者在广阔的视野里更深刻地了解城市特殊的氛围,就像电影一样,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都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呈现的会是非常和谐非常自然的一种状态。
这可能会让一些重点不那么突出,也会牺牲部分视觉冲击力,但是我想,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一些视觉形式证明自己是一个会拍照片的人,我需要的是照片为观点服务,让观点从细节和环境中流露。我的目的不是吸引眼球,而是让读者在照片前多停留几秒,然后读出不同的内容来。我希望让这系列的照片成为能够传递社会信息的历史素材,或是探讨真相的工具。
这并不是说不注意形式,拍摄的时候也要寻找好的角度、光影和构图,但我觉得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影像本身。好的影像应该是朴素的,但是丰富耐读,处处透着看似不经意却难以捕捉到的细节,而恰恰是那些见微知著的细节,为变革的时代做了最好的注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