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魏晋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据《三国志·吴书》记载,东吴孙家世代仕吴,“盖孙武之后也”[54],很可能是兵圣孙武的后人。
东汉末年的乱世当中,孙权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开创了江东基业,父子三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孙坚少为富春县吏,17岁杀海贼而显闻,后任盱眙丞和下邳丞,历佐三县,吏民亲附。因镇压黄巾军起义有功,拜为别部司马,后任长沙太守,封乌程侯。董卓擅政后,孙坚举兵讨卓,投奔袁术,袁术上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初平三年(192),袁术派遣孙坚征伐荆州刘表,孙坚被刘表部将黄祖的军士射杀。孙坚死后,孙策作为长子继承家业,背离袁术,回江东创立基业,占据了江东六郡[55]。此时的孙权常跟随孙策左右,“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56]。孙权每次参与谋划,都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识,使孙策自以为不及。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孙策本欲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在发兵前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射杀,时年26岁。临终之际,孙策嘱托张昭等辅佐孙权。孙权之所以能在诸强争雄的时代割据一方,除江东占有水上之利,得周瑜、鲁肃、张昭等扶持外,其本身的雄才大略更是重要原因。
孙权虽贵为国主,但统兵打仗的才能也是很突出的。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攻濡须。据史书记载,曹操乘油船夜渡洲上,为孙权所攻取,而后坚守不出,由此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57]正是在濡须口作战期间,曹操观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濡须口僵持一个多月后,孙权写了封信给曹操,劝曹“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并附上一张字条,“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看到信件之后,曹操对诸将说,“孙权不欺孤”,退兵北还。[58](www.xing528.com)
总体上看,孙权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