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是一个被神化的人物,围绕他改编的一系列传奇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如孔明祭东风、草船借箭和空城计等,虽然有些是讹传,但也可看出后世对其推崇程度。台湾三军大学主编的《中国历代战争史》一书评价诸葛亮,“其眼光之巨远,于其隆中策可以见之。彼于隆中之策定,终其身而践履之,使蕞尔之蜀汉,能巍然独立于魏吴两大之间;其治蜀之良,则使其敌国畏服。惜其死后,即无继起之人才;然蜀汉竟赖其余荫,延续国运于数十年之久,诚可谓伟矣”[29]。
诸葛亮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30]。诸葛亮早年丧父,时值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跟随诸葛玄前往豫章。后东汉朝廷选派朱皓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投奔旧交荆州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在南阳邓县(在今湖北襄阳)安家,号曰隆中,过起隐居的生活。隐居期间,诸葛亮熟读诸子百家,专注治国用兵之道,由此逐渐形成其战略思想,并因远见卓识而有盛名。
当时正值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寻求南下。孙权以江东为根据地,徐图发展。另外两股比较重要的势力是占据荆州的刘表和盘踞益州的刘璋。刘备被曹操打败后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建安十二年(207),在诸葛亮好友徐庶的推荐下,刘备拜访诸葛亮,前后三次始得见面。也就是在这次君臣会面中,诸葛亮给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和盘托出一套成型的战略谋划。由《隆中对》始,诸葛亮一生都在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实现他所提出的战略目标。赤壁破曹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占据荆州,进图益州,攻取成都以为基业。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亮以丞相录尚书事”,负责军政事务。由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章武三年(223),刘备病亡,临终托孤。刘禅继位后,封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总理军政事务。诸葛亮深知要实现恢复中原的目标,须先在内部恢复蜀国元气,外部维持与东吴的联盟,巩固西南统治薄弱地区。建兴三年(225),诸葛亮进军南中,七擒而降服孟获,重置郡县,抚定西南边境,加强经济联系,国力日增。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227年,诸葛亮给刘禅上《出师表》,统领10万大军进驻汉中,准备伐魏。次年,诸葛亮率主力出祁山,关中震动。但因马谡在街亭败于张郃,赵云在箕谷失利,诸葛亮撤军,第一次北伐失败。此后至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连年北伐,皆无功而返。也是在最后一次北伐的军中,诸葛亮忧劳成疾,在兵营中去世,终年54岁。蜀军还成都后,诸葛亮被追谥为忠武侯。(www.xing528.com)
诸葛亮以谋略著称,治军以严谨闻,用兵以奇正胜,在军事后勤、军械制造和兵法阵法等方面都有大贡献。这里,我们重点对诸葛亮的战略谋划思想做归纳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