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的军事战略思想及其优劣评析

曹操的军事战略思想及其优劣评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操的阶级出身对其早期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他对王室正统和宦官阶层的态度又对他后来的政治军事生涯有直接影响。而纵观曹操的整个军事生涯,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为限,先后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赤壁之战后,曹操为继续统一事业而进行的军事努力。相比于同一时期的袁氏兄弟,以及荆州的刘表、汉中的张鲁、徐州的陶谦、益州的刘焉和幽州的公孙瓒等地方割据势力,曹操统筹全局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能力最为突出。

曹操的军事战略思想及其优劣评析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追尊为武皇帝(魏武帝),三国魏国奠基者,在历史上受到非常高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擥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1]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祖父曹腾字季兴,年轻时做了黄门的属官。在秦汉时期,宫门多漆成黄色,故称黄门。东汉开始设立黄门专官,称为给事黄门侍郎,是隶属于少府的官员,又是皇帝近侍,地位较为特殊。“给事黄门侍郎,秦官也。汉已后并因之,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无员。及晋,置员四人。”[2]永宁元年(120),邓太后诏令要选出“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由此曹腾被选中进宫侍候太子读书,太子特亲爱曹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太子即后来的汉顺帝刘保。刘保即位后,曹腾任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3]。汉桓帝刘志即位后,曹腾又被封为费亭侯。曹腾在宫中服务30余年,侍奉四任皇帝,不曾有大的过失,并以“好贤达能”著称,是汉桓帝时的权势人物。由于当时准许宦官收养子嗣袭取爵禄,曹腾就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以养子身份先为司隶校尉,后任大司农、大鸿胪,并在187年买到了太尉这一要职。陈寅恪先生称“魏统治者曹氏出身于寒族,且与阉宦有关”[4],即指曹操出身不高,到了曹操这一代仍仰曹腾的余荫。曹操的阶级出身对其早期的发展是有利的,而他对王室正统和宦官阶层的态度又对他后来的政治军事生涯有直接影响。

作为曹嵩的长子,曹操年少时很机警,有智谋,但“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熹平三年(174),20岁的曹操受举荐孝廉为郎,做了京都洛阳的北部尉,后因得罪权贵被迁往顿丘(今河南濮阳清丰县西南)为令。中平元年(184),黄巾军大起义爆发,曹操“拜骑都尉,讨颍川贼”[5],因功升迁为济南相,自此在镇压起义军和参与诸路军阀混战中起家。而纵观曹操的整个军事生涯,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为限,先后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9年举义兵反董卓到200年赢得官渡之战。这一时期主要是建立和夯实个人势力。中平六年(189),并州牧董卓受诏进京,废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专擅朝政。曹操因董卓残暴,不愿与其合作,召义兵五千人,拥兵割据,并号召天下英雄攻讨董卓。次年,各路武装集团成立讨卓联军,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奋武将军。联军虽聚兵十万,但各路将领皆拥兵自保,以求发展个人势力,在战场采观望态度。曹操不满,独自率兵进击,大败,遂决意独立发展。汉献帝初平三年(192),曹操出任兖州牧,在与黄巾军的作战中大胜,得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聚其精锐编成青州兵,这也成为其后来征战的基础力量。立足兖州后,曹操佯顺袁绍,借机先后击败幽州的公孙瓒和南阳的袁术,破解了受南方和北面两路夹击的威胁。初平四年(193),徐州陶谦杀害曹嵩。“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6]曹操为报父仇进兵徐州,后因粮尽退兵。第二年再攻徐州,吕布趁机夺取兖州大部。兴平二年(195),曹操三败吕布,收复兖州。建安元年(196),曹操兵进洛阳迎汉献帝,先封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参与朝政。后迁汉献帝都许昌,封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此后,曹操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先后击破张绣和吕布,与袁绍渐成争雄态势。建安四年(199),曹操兵屯官渡,准备和袁绍决战。在建安五年(200)二月至十月间,经过一系列的艰苦会战后,曹操彻底击败袁绍。(www.xing528.com)

第二阶段是从官渡之战后到208年赤壁兵败。这一时期主要是完成统一北方的任务。建安七年(202),袁绍病死,袁谭袁尚二子相争。曹操一鼓作气,先后消灭了二袁,平定冀州、青州和并州。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远征乌桓,赢得白狼山之战,“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7]。由此,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废除三公制,恢复丞相制,自任丞相,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进击荆州刘表,准备南下完成统一大业。但北军由于不习水战、自身的大意轻敌等多重原因,在赤壁被孙权刘备的联军所击败,由此也确立了南北分立、三方割据对抗的局面。

第三阶段为赤壁之战后,曹操为继续统一事业而进行的军事努力。兵败赤壁后,曹操重整旗鼓,亲征关中,大败马超韩遂联军,接着平定凉州。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起兵40万,再次南下征伐孙权,因水军失利撤军。同期被封为魏公和魏王,名虽汉臣,实际上已位同皇帝。随后数年,曹操在汉中、襄樊等地与吴蜀相互征伐,各有胜负。建安二十五年(220)初,曹操病逝洛阳,终年66岁,正值其声名日隆之时。同年十月,曹丕代汉自立,立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

一直以来,史家和兵家都对曹操推崇有加。相比于同一时期的袁氏兄弟,以及荆州的刘表、汉中的张鲁、徐州的陶谦、益州的刘焉和幽州的公孙瓒等地方割据势力,曹操统筹全局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能力最为突出。在魏、蜀、吴三个开国君主当中,曹操也是能力最强的一个。其军事战略思想尤为突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