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关中为界,形成东西阻隔的格局

以关中为界,形成东西阻隔的格局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国以关中起家,占据地利之便,加之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最终得以在与战国几大雄主的较量中成就霸业。后继者刘邦建立的西汉短暂定都洛阳后,又将都城西迁长安,这既适应了军事地理的客观实际,也促成了东西对立格局的固化。“东西对抗的军事格局和豫西的首要战略地位延续到东汉,以汉末董卓集团与关东诸侯联军的战争为尾声而暂告结束。”

以关中为界,形成东西阻隔的格局

秦国关中起家,占据地利之便,加之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最终得以在与战国大雄主的较量中成就霸业。贾谊就说,“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9]。而其他六国的都城郢都、临淄新郑、大梁、邯郸和蓟等也都是建立在可以带动和辐射周边的重要地域。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后,将都城放在了咸阳。后继者刘邦建立的西汉短暂定都洛阳后,又将都城西迁长安,这既适应了军事地理的客观实际,也促成了东西对立格局的固化。“秦朝与西汉时期建都于咸阳、长安,把国土划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京师所在的‘山西’、‘关西’,或称‘关中’;其二是关外的‘山东’,或称为‘关东’。”[10]地理形势上,洛阳位于伊洛盆地西端,地势西高东低,东往吴越,南下荆襄,西抵陇蜀,北达燕赵,通会四方。具体而言,洛阳东控虎牢,西扼崤函,南据龙门,北面黄河,四周山河拱卫,形成了很好的战略屏障。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水系,适于农业耕作灌溉,且地势较高,能防范黄河泛滥的风险。另外,洛阳相比于长安,虽然更便于向东部发展和控制四边,但其地幅狭小,也容易遭受各方的军事威胁,因此统治者会根据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和时局变化,在洛阳与长安之间做出选择。如汉末董卓专摄朝政,遭到关东诸侯的联合讨伐,知洛阳不易镇守,遂烧宫室,挟持天子西迁长安。

三国以前,北方的战略枢纽区域经历了一个形成和转换的过程。夏商时期,政治军事重心在黄河中下游的今河南中东部和山东地区。后关中平原得到了开发,周人兴起,军事地理重心又由伊河、洛河流域向黄河上游的泾水、渭水区域转换,周朝统治者在洛邑建都经营,辐射控制周边。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战略枢纽地区经历了一个由点的控制向面的扩展的转变,控制地区由平原延展到山区。豫西走廊成为东西对峙的主要战场,其地域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东到荥阳,北抵黄河流域,向南则达南阳盆地。“东西对抗的军事格局和豫西的首要战略地位延续到东汉,以汉末董卓集团与关东诸侯联军的战争为尾声而暂告结束。”[11](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