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活动都要在特定的时空进行,必然受地理空间的较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的状态,如山脉、沙漠、戈壁和江河的屏障,要道、隘口的阻隔;二是人造地理状态,如军事要塞的修建,军事工程的构筑。大体上,中国古代军事地理主要存在三种对立关系,即整体上以三面自然地理隔绝为依托的中原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关系,早期以四关之中的关中险要地势为界的东西分立关系,以及以长江、淮河流域为险阻的南北对峙关系。同时,中国古代的军事地理格局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军事政治权力的转移,以及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等,都会对军事地理格局产生巨大推力。而军事地理格局的转换,也会反过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军事政治实力转换、社会稳定和人口迁徙等。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后,中国军事地理结束了以函谷关为分野,东西对立的格局,更多地呈现出中央王朝以四周山脉、沙漠、河流和高原为屏障,外御游牧民族的“中央—周边”模式。三国时期,曹魏对北方的重新统一,孙吴在长江中下游的长期经营和蜀汉政权在西南的大开发,造成了三大区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平行发展,这是三国局面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北方经济还是要超过南方的,更非西南新开发地区所可比拟,因此西晋能够由北方而统一全国。然而,西晋政权内部早已形成不同的权贵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酿成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的“八王之乱”。而随着西晋的内部分裂和对周边地区控制减弱,少数民族很轻易就突破了军事地理上的限制,纷纷入主中原,形成了东晋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南北分裂,长江和淮河流域成为南北双方对峙的战略线。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由此中国军事地理格局由东西分立向南北对峙转换,并根据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形成了若干军事重镇、战略要点和战略孔道。(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