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焘继位时,虽然经过祖、父两代经营,北魏已成为北方的强国,但其国家安全问题依然非常严峻,南北两个方向都强敌环伺。
在南方,有日益强大的刘宋王朝。刘裕是南朝几个朝代中最有能力、有作为的皇帝。他建立刘宋王朝后,实行政治改革,稳定政权。其儿子刘义隆继位后,经过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人力物力雄厚,拥有南朝以来最大的国土,其版图东起大海,南至两广,西至巴蜀,北达黄河以南,国力达到极盛。尤其是以刘宋为代表的南方,坚持恢复中原的理想,而恢复中原势必发起北伐战争,与北魏迎头相撞。
拓跋焘继位时,虽然经过两代经营,北魏已成为北方的强国,但整个北方还有大夏、北凉、北燕、柔然等多个势力。其中,北凉据有河西走廊一带,其创建者为匈奴人沮渠蒙逊,全盛时期攻占了武威、酒泉、西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西平(今青海西宁)、乐都(今青海海东市乐都区)等郡。在外交上,北凉与北魏为敌,对外结好西域,南则先后向东晋、刘宋称臣。在北魏的东面,有汉人冯跋建立的北燕,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据有今辽宁的广大地区。北魏西境则隔黄河与大夏为敌。大夏是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民族政权,全盛时占据今陕西、河套以及山西南部等广大地区。大夏拥有精锐骑兵十余万,军事实力强大,对北魏构成直接的威胁。在北魏的北方,则有强大的游牧民族柔然。柔然强盛时,据有东起大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南至大漠,北到贝加尔湖以南的广大地区,且拥有数十万精锐骑兵,不时越漠侵扰。北魏被这些政权包围,战略环境可谓非常恶劣,如不能进行正确的战略统筹和指导,连国家安全稳定都难以保证,更无余力与南方的刘宋对峙。而要南下攻取中原,就得先统一北方。当时的现实情况是,北方虽然强邻环伺,但这些势力并未结成联盟,而是各自为战,互不统属。而南方的刘宋虽实力较强,不断声言北伐,但因为缺乏与北魏相抗衡的骑兵,其所谓的北伐往往是虚张声势,实际上还在于自保。正如拓跋焘的谋士崔浩指出的,南方的刘宋不过“先声动众,以备不虞”“止望固河自守,免死为幸,无北渡意也”[91]。(www.xing528.com)
拓跋焘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如整顿税制,分配土地给贫人,安置流民等。此外,他任用崔浩等汉族知识分子为辅弼,加强与中原汉族地主的结合,推进北魏社会政治封建化的进程,同时发展军备,提高军队作战能力。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奠定了北魏强盛的基础,使得北魏的国力日益兴盛,为统一北方军事活动的展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汉族谋士崔浩等人的辅佐下,拓跋焘制定了先北后南,各个击破,然后依靠精锐的骑兵优势相机南下的战略方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