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制度在古代也称兵制,是关于组织、指挥、管理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军事领导指挥体制。军事领导指挥体制的实现主要依靠一套复杂的制度设计,即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次通过职官的设置和职权的划分来实现,以决定和规范国家军力的指挥、调动、征集、人事任免及行政管理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战事频仍、政权更迭不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皇权对军权的控制出了问题。确保兵权的集中,对军权的严密掌控和垄断,在削弱将权基础上加强君权,杜绝武将拥兵自重,历来都是最高统治者最着意的;而统兵将帅对军事指挥权染指,历来都被视为对现存政治秩序最大的潜在威胁。正如著名学者何炳棣先生指出的:“皇权源自军力。尽管传统中国以‘偃武修文’为治国之本,开国后一俟秩序安定,例以文官治国,军队仅尽其内地和边疆驻防的责任;但是最后分析起来,朝代的盛衰与中央是否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兵力有密切关系;每次朝代的更替更是取决于军权重心的转移或内战的胜负。……国家政权与军权牢不可分,政治体制的形式和运作自然是倾向威权主义或专制主义的。”[1]
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在军队建设方面,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强调兵权的高度集中。而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分裂时期,正是皇权对军权的控制力降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的。东汉末年,之所以出现农民起义、军阀割据、社会动乱的局面,与皇权对军权的控制力下降和中央集权弱化有直接关系。三国时期,因为始终战事不断,魏蜀吴各国对军权的控制力都空前加强,这也为晋代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大动荡时期。此时的中央集权先强后弱,而地方权力则始弱终强。这与魏晋两朝在相同的军事领导体制下对军权和军队采取不同的分配与管理方式有关。”[2]正是因为看到了军队涣散分裂造成的弊端,这一时期有为的统治者才更加挖空心思,采取各种措施,在军队领导体制和军队建设上全面加强军权的集中,甚至不惜牺牲前线将领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想方设法限制统兵大将的权力,以贯彻“大一统”的政治原则。(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