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尊重原则是保障患者根本权益的必要条件,并且,它的贯彻执行还会给患者家属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最大尊重原则的确立还可以为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
(一)最大尊重原则将极大地缓解目前医疗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重病不重人”的现象
在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攻克疑难杂症上,这固然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最大尊重原则在生前预嘱制度中的关键一步。由于患者已经对是否接受医疗服务以及接受何种医疗服务作出了选择,那么,医护人员就会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注重与患者进行交流,尊重患者的意愿。只有医生把目光放在患者身上,“重病不重人”这一问题才会得到解决。届时,“重病也重人”将会成为我国医疗领域的常态。并且,最大尊重原则是医学人道主义基本精神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患者往往不参与决定自己的医疗问题,而最大尊重原则正是打破这一藩篱的利器。由于预嘱文本的存在,医生势必会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可以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怀与陪伴。同时这种临终关怀也可以提高我国医疗领域的人文情怀。最大尊重原则实现的关键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但同时也要有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如果患者得不到医生的尊重,和谐的医患关系就难以确立;如果医生得不到患者的尊重,整个国家的医疗体系也会受影响。[33]
(二)最大尊重原则可以缓和目前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www.xing528.com)
医患关系的两方当事人是医务人员和患者,这种关系存在于医生为患者诊疗的全过程。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34]医生和患者的相互尊重使中国和谐的医患关系维系了数千年,近年发生在医院里的暴力伤医事件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的数据,2014年全国共发生杀医伤医事件155起,并且这一态势在近年来呈持续上升趋势。如何减少医患冲突,增强两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留给全社会的时代命题。作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最重要的制度设计之一,生前预嘱将是否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交给了患者自己,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患者自主权的实现,医生也从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配合者。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转变,医生和患者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整体,这会大大减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最大尊重原则的确立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和可靠基础。
(三)最大尊重原则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
最大尊重原则的确立可以释放宝贵的医疗资源,缓解医疗压力。患者在临终阶段治疗必须要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做支撑,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本来就非常紧张,“看病难”现象至今仍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家属违背患者意愿让其接受毫无意义的治疗,虽然绝大部分中国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作出相同的抉择。但是,患者家属采取此行为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患者临终时的愿望落空,留下无法弥补的人生遗憾,也与现代医疗模式相违背。毫无疑问,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占据了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医疗资源。而生前预嘱制度的确立和执行将使这一社会问题得到缓解。由于很多重症患者放弃使用一种或几种医疗服务,重症医学科的压力将会减小,节约下来的医疗资源可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这样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避免医疗资源过于向大城市集中。此外,该原则的确立在特定情况下还将救国家于危难。新冠疫情让中华民族备受考验,武汉作为重灾区各种医疗物资全面告急,在这种危难关头,国家、部队和各省市累计派出200多支共计3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实现了中国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而生前预嘱制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减少临终患者使用生命保障系统的概率,解放医务人员特别是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以备不时之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