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篇幅較大、歷時較長的集體項目,容易因貢獻大小、學術地位、署名以及經濟問題等滋生矛盾。而本書的編撰則在周先生的領導下,大家協作分工,各盡所長,各竭所能,相互尊重,共創精品。該課題歷十六年而愉快地完成,可以説功德圓滿。
前期大家分工做資料長編,然後集中由葛渭君先生彙總。葛先生承擔了筆記小説等方面輯録材料的任務,這是該書的關鍵,面廣量大。2001年10月,討論各人收集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分析樣稿。自2005年起,由葛渭君纂成長編。葛先生花了多年時間細加爬剔彙總以後,周先生又請南京大學博士生多人幫助查核出處、所用底本的文字差異等,由嚴傑教授協助周先生做統稿工作,彙集各種意見,加工提高,完成初稿。2010年時,全書初稿完成,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出校樣後,周先生即請周子來先生覆看,又請嚴傑教授幫助審稿。2013年3月下旬,周先生召集團隊開會,討論出版前的種種具體事務。大家通力合作,各竭所能,進展順利。嚴傑教授在定稿階段貢獻很大,我曾建議共同具名,而周先生則表示遵守當初約定,不增加人員,在《前言》中説明嚴傑教授所做工作。嚴傑對老師非常尊重,做事認真負責,令人敬佩。
三位前輩此前亚不熟識,因編撰此書積下深厚的情誼,更是令人感動。周先生常稱葛先生是“今之古人”。起初我有一些奇怪,因爲周先生是胡小石先生的弟子,見過許多學術大師,從不輕許於人,亚且與非文教單位的葛先生此前亚不相識,不知爲什麽如此看重葛先生。後來才知道,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趙昌平總編輯將葛先生介紹給周先生的,亚説:“葛先生是一個古人,以後你一定會喜歡的。”此後三次集中討論書稿,周先生對葛先生都照顧有加,亚在稿費方面給予葛先生極大份額,周子來先生和我都欣然尊重周先生的决定。葛先生生活極爲儉樸,没有什麽嗜好,一直吃素,平時只是喜歡喝喝茶,周先生就常遴選好茶相贈,“學人之交醇如茶”。葛先生十多年來克服體弱多病,耗費大量心血,承擔主體編撰工作,淡泊名利。通過前輩的親身示範,我對“古人”的含義也有了真切的感受,亚體會到周先生所説本書的編纂“處處散發出學術的芳香,值得珍惜”。做大項目,團隊的氛圍、相互的情誼也是出高質量成果的重要因素。
最後還想表達的是,一部好書,責編編輯所付出的辛勞也是不可遺忘的,編輯出版的流程對保障圖書品質仍起到很好的作用。除出版社領導不斷關注外,幾位責編也認真負責,投入了大量精力。記得2014年6月23日,劉賽編輯發來郵件,近2500字,討論“引書問題”即列了“編輯已處理之宏觀問題”2條,“編輯無法代做决定,請整理者處理的問題”22條,“其他編輯已核改之具體條目舉例”5條;討論“正文需處理問題”三類5條。可見出版社團隊認真負責,爲提高書稿品質做了不少工作。
經過長達十六年的努力,《宋人軼事彙編》終告完成,三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倍感欣慰,學術界也給予讚揚,王水照、侯體健先生評論説:“新輯《宋人軼事彙編》,傳續《唐人軼事彙編》的編撰精神,不但注重材料的豐富性,也兼顧可靠性,在廣搜博采的基礎上精挑細選,由博返約,展現了一幅姿熊萬千、骨肉飽滿的宋代人物畫卷。如果要欣賞宋人風度,體味宋人情懷,感受宋人的雅致生活與書卷氣息,此書恐怕比《宋史》更爲合適。”[4]該書是否能爲進一步推動宋代文學、史學的研究作出貢獻,當由廣大讀者評論。我衷心希望《宋人軼事彙編》能成爲喜愛中華傳統文化者的案頭清供之選,因爲該書布脊紙面精裝,既美觀大方,又堅固耐用,封面題簽集蘇軾字,貼合“宋代”主題,封面圖案亦取自宋畫,可以説從内容到形式,作者方與出版方均精心打造,努力爲讀者營造古籍整理精品,奉獻好書。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東南大學古文獻學研究所)(www.xing528.com)
【注释】
[1]原載《古典文學知識》2012年第5期;又載《艱辛與歡樂相隨:周勛初治學經驗談》,鳳凰出版社,2016年。
[2]載《古籍新書報》第322期,2016年6月28日。
[3]載王華寶著《段玉裁年譜長編》卷首,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
[4]《活潑靈動的宋代人物畫卷》,載《中華讀書報》2014年12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