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载佳句》中的非中土佚诗与唐乐曲调相关

《千载佳句》中的非中土佚诗与唐乐曲调相关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千載佳句》中的相關詩句存有十五聯,涉及傳統樂調十二個,現詳列如下。白居易《竹枝詞》⑨宴喜部樂曲第七八四聯:樓上金風聲漸緊,月中銀字韻初調。劉元淑的這首《薄命篇》,又以“妾薄命”之題見收於《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在《全唐詩》中,詩題則爲“明妃曲”。關於霓裳曲的先行研究已多,此不贅述。

《千載佳句》中的相關詩句存有十五聯,涉及傳統樂調十二個,現詳列如下。

①四時部秋夜第一八九聯:北斗星前横旅雁,南樓月下搗寒衣。 劉元淑《薄命篇房イ》

②地理部春水第三五〇聯: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王維《桃源行》

③人事部文友第四一八聯:陽春曲調高難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白居易《張十八員外以新詩見寄》

④人事部王昭君第四四九聯:一雙淚滴黄河水,願得東流入漢宫。 陳潤《送王昭君》

⑤宴喜部宴樂第七二四聯:樂可珎(稱)心應不謬,酒能陶性定無疑。

白居易《聽法曲霓裳》

宴喜部宴樂第七二五聯:酒面浮花應是喜,歌眉斂黛不開愁。 

白居易《聽法曲霓裳》

宴喜部妓樂第七三五聯:宴宜雲髻新梳後,曲愛霓裳未拍時。 

白居易《重題别東樓》

宴喜部樂曲第七八三聯:迥臨山月聲弥(彌)怨,散入松風韻更長。

白居易《霓裳》

⑥宴喜部宴樂第七二九聯:鸚鵡杯中浮竹葉,鳳凰琴上落梅花。 駱賓王《贈道進イ士李榮》

⑦宴喜部歌舞第七四九聯:白羽鳥仙歌不死,翠蜺童妾舞長生。 鮑溶《温泉宫》

⑧宴喜部樂曲第七八一聯: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 白居易《竹枝詞》

⑨宴喜部樂曲第七八四聯:樓上金風聲漸緊,月中銀字韻初調。 白居易《秋夜聽高調凉州》(www.xing528.com)

⑩宴喜部樂曲第七八六聯:不イ本有詩會當時翻曲意,此声腸斷爲何人。 白居易《水調》

游放部游獵第八九八聯:手擡白鼻嘶春雪,臂聳青骸入暮雲。 章孝標《貴公子行》

别離部旅情第九七二聯:歸心海外懸明月,别思天邊夢落花。 李邛《從軍行》

①此聯詩題作“薄命篇”,一作“薄命房”。“薄命房”難解,應誤。劉元淑的這首《薄命篇》,又以“妾薄命”之題見收於《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就“妾薄命”曲,《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釋之有悵恨燕私歡短、感傷良人不返、王嬙遠聘、盧姬嫁遲等意。[17]另外,《教坊記》也存有“妾薄命”的曲名,《藝文類聚·樂部》則有“妾薄命行”的載録。可見“妾薄命”曲作爲燕樂曲調在唐土的流行。有關此曲的樂辭還東傳到了日本,如宫内廳書陵部《雜抄》,即收載了李端的《妾薄命》一首。然而在平安古文獻内,“妾薄命”的稱呼,似多爲“薄命篇”所取代。例如,《菅家文草》卷四有“刻肌刻骨身爲鏤,此偈寧非薄命篇”之句。[18]又《文華秀麗集》卷中“艷情”所録菅原清公(770—842)《奉和春閨怨》有“良人不意思歸引,賤妾常吟薄命篇”云云。

②詩題的“桃源行”,曾以樂府雜題的形式,見收於《樂府詩集·新樂府辭》中。

③關於詩中的“陽春”曲調,《樂府詩集·清商曲辭》載之乃南朝沈約所製,具有曲高難和的特性。唐人温庭筠、莊南傑、僧貫休等皆作有相關樂詩。

④此聯的詩題“送王昭君”,國會本作“王昭君”。此詩又見録於《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和《全唐詩·相和歌辭》中。與《千載佳句》不同,在《樂府詩集》内,此詩的作者爲“王偃”,題作“明君詞”,句作“一雙淚滴黄河水,應得東流入漢家”。在《全唐詩》中,詩題則爲“明妃曲”。另外,《舊唐書》稱“明君”曲乃漢人哀憐漢元帝宫人王昭君遠嫁匈奴而作。此曲至唐則爲吴聲,“蓋吴人傳受訛變使然”[19]。是時,關於“王昭君”曲的樂辭頗多,如崔國輔、盧照鄰、駱賓王、劉長卿、李白、白居易等,皆作有《王昭君》詩。

值得注意的是,此曲在日本古文獻中常有涉及。例如,抄寫於仁明天皇承和九年(842)的《五絃譜》,即載有“王照君(王昭君)”這一曲名。[20]另外,《倭名類聚抄》(編於931—938年)卷四、《樂家録》卷二八、《類筝治要》卷八、《龍鳴抄》(1133年)卷上、《教訓抄》(成於1233年)、《體源抄》(成於1512年)卷一二等也對此曲有所記録。其中,《教訓抄》卷六曰:“明君,漢元帝造,本朝二絶畢,而南宫從尺八吹傳御坐云云。又云:‘我朝醍醐天皇作改御坐云云。’延喜二十年御作之後,絃家二有之,管家二絶畢。”由之可見,平安朝初期,“王昭君”曲已在日本失演很久,後有南宫(貞保親王)(870—924)將此曲從尺八譜移入横笛譜,方有所復原。然至延喜二十年(920)以後,此曲雖奏於絲竹,而絶演於笛管。這段材料表明,在平安鐮倉時代,精通音樂的文人不僅對西傳而來的唐樂積極接受,還對佚失了本音的曲調加以改造性的還原。此外,“王昭君”之名,也時常出現於此時期的漢詩創作之中。如《凌雲集》收有滋野貞主的《王昭君》七言詩一首;《文華秀麗集》録有嵯峨天皇的《王昭君》五言詩一首,以及良岑安世、菅原清公、朝野鹿取、藤原是雄諸人的《奉和王昭君》各一首;《和漢朗咏集》載有大江朝綱的《王昭君》一首;《新撰朗咏集》存有菅原義明、津守棟國的《王昭君》各一首;《資實長兼兩卿百番詩合》之“雜”部收有藤原長兼的《王昭君》詩兩句[21],等等。

⑤這四聯詩句中的“霓裳”、“法曲霓裳”,非指《教坊記》載録的大曲“霓裳”。關於霓裳曲的先行研究已多,此不贅述。但通過這些詩句,可知早於奈良平安朝的日本,“霓裳”曲就已有流傳和影響,像此後的菅原道真的《九日侍宴,同賦天錫難老應制》在記述清和天皇貞觀十三年(871)重陽節侍宴事時,就有“霓裳一曲,鈞天夢裹之音”之謂。

⑥就詩中的“梅花落”,《樂府詩集》歸之爲漢横吹曲類,并稱之“本笛中曲也。按唐大角曲亦有《大單于》、《小單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聲猶有存者”[22]。可見,此曲雖古,却至北宋尚傳。唐人盧照鄰、沈佺期、劉方平等皆有五言體式的《梅花落》詩。而“梅花落”的曲名也被平安文人歸爲樂府曲調。像《文華秀麗集》卷中“樂府”類下,即收有嵯峨天皇的御製《梅花落》一首,云:“鶊鳴梅院暖,花落舞春風。歷亂飄鋪地,徘徊颺滿空。狂香燻枕席,散影度房櫳。欲驗傷離苦,應聞羌笛中。”菅原清公的《奉和梅花落》一首,曰:“春風吹物暖,朝夕蕩庭梅。花點紅羅帳,香縈玉鏡臺。榆關消息斷,蘭户歲年催。未度征人意,空勞錦字迴。”

⑦“翠蜺童妾舞長生”句的“長生”舞,文獻無載。惟有“長生樂”,見列於《樂府詩集·新樂府辭》的“法曲”内[23];另有樂名稱近似的“萬歲長生樂”,見載於太常梨園别教院教授的法曲樂章中。[24]至於“長生樂”、“萬歲長生樂”等是否與“長生”舞存有關聯,則尚待進一步的考證。

⑧⑨聯中涉及的“竹枝”、“凉州”,皆被《樂府詩集》歸爲“近代曲辭”中,一爲唐貞元年間由劉禹錫在沅湘依騷人《九歌》而製[25],一爲唐開元年間新製的軟舞曲調[26]。由於先行研究較多,此不贅述。

⑩此聯又見於《樂府詩集·近代曲辭》中。詩題的“水調”,《樂苑》載爲商調曲,“唐又有新水調,亦商調曲也”[27]

詩題“貴公子行”,《全唐詩》作“少年行”。“少年行”,《樂府詩集》將之歸入“雜曲歌辭”類。[28]李白、王維、王昌齡、張籍等皆有以此曲名篇者。

詩題“從軍行”,《樂府古題要解》卷下解之乃古樂府舊題,有述軍旅苦辛之意,《樂府詩集》列之爲“相和歌辭”[29]。唐人虞世南、駱賓王、劉希夷、李頎、李白、王維、劉長卿等皆作有《從軍行》詩。

綜上可見,以上詩句觸及到的樂曲中,不乏平安文人喜聞樂用者,如“薄命篇”、“(送)王昭君”、“霓裳”等。另有部分樂曲,則與中土所載有所不同,如“長生”舞、“貴公子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