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室蕭大訓,“少而脚疾,不敢躡履”。北齊劉晝認爲:“善者,行之總,不可斯須離也;若可離,則非善也。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類也。足不躡履,是夷民也。”可見,“躡履”的本意即是穿鞋。南齊王琰《冥祥記》講述了劉宋時,司馬遜好友袁炳在死後多年前來托夢的故事,“初,炳來暗夜,遜亦了不覺所以,天明得睹見。炳既去,遜下床送之。始躡履而還暗,見炳脚間有光,可尺許,亦得照其兩足,餘地猶皆暗云”[72]。可見,故事中的躡履與下床兩種行爲之間有關聯,下床後,兩脚剛剛穿在鞋上,未及提鞋,托著鞋走路,這裹的躡履便類似於屣履,也是穿鞋走路的一種形式。東漢末年,徐幹《室思》:“展轉不能寐,長夜何綿綿。躡履起出户,仰觀三星連。”[73]這便是拖著鞋走路的躡履。類似的事例還有梁徐勉在《誡子書》中曾説:“或復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良辰美景,文案間隙,負杖躡屩,逍遥陋館,臨池觀魚,披林聽鳥,濁酒一杯,彈琴一曲,求數刻之暫樂,庶居常以待終,不宜復勞家間細務。”[74]這裹的“躡屩”與“躡履”同意。隋煬帝《月夜觀星詩》有“被衣出荆户,躡履步山楹”[75]之句。梁徐悱《贈内》:“日暮想清陽,躡履出椒房。”[76]流行於晉宋齊時代的《冬歌》:“躡履步荒林,蕭索悲人情。”[77]宋齊《讀曲歌》:“初陽正二月,草木鬱青青。躡履步前園,時物感人情。”[78]躡履這一非正常的穿鞋行爲,也具有拖著鞋出迎之意,以示尊敬之意。如《古詩爲焦仲卿妻作》“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79]便表現了妻子迎接丈夫急切而恭敬的情熊。《世説新語·排調》:“謝遏夏月嘗仰卧,謝公(安)清晨卒來,不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躡履問訊。公曰:‘汝可謂前倨而後恭。’”[80]這裹的躡履,表現出謝遏匆忙迎客的一種狀熊。
梁宗室蕭大訓,“少而脚疾,不敢躡履”。北齊劉晝認爲:“善者,行之總,不可斯須離也;若可離,則非善也。人之須善,猶首之須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類也。足不躡履,是夷民也。”可見,“躡履”的本意即是穿鞋。南齊王琰《冥祥記》講述了劉宋時,司馬遜好友袁炳在死後多年前來托夢的故事,“初,炳來暗夜,遜亦了不覺所以,天明得睹見。炳既去,遜下床送之。始躡履而還暗,見炳脚間有光,可尺許,亦得照其兩足,餘地猶皆暗云”[83]。可見,故事中的躡履與下床兩種行爲之間有關聯,下床後,兩脚剛剛穿在鞋上,未及提鞋,托著鞋走路,這裹的躡履便類似於屣履,也是穿鞋走路的一種形式。東漢末年,徐幹《室思》:“展轉不能寐,長夜何綿綿。躡履起出户,仰觀三星連。”[84]這便是拖著鞋走路的躡履。類似的事例還有梁徐勉在《誡子書》中曾説:“或復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良辰美景,文案間隙,負杖躡屩,逍遥陋館,臨池觀魚,披林聽鳥,濁酒一杯,彈琴一曲,求數刻之暫樂,庶居常以待終,不宜復勞家間細務。”[85]這裹的“躡屩”與“躡履”同意。隋煬帝《月夜觀星詩》有“被衣出荆户,躡履步山楹”[86]之句。梁徐悱《贈内》:“日暮想清陽,躡履出椒房。”[87]流行於晉宋齊時代的《冬歌》:“躡履步荒林,蕭索悲人情。”[88]宋齊《讀曲歌》:“初陽正二月,草木鬱青青。躡履步前園,時物感人情。”[89]躡履這一非正常的穿鞋行爲,也具有拖著鞋出迎之意,以示尊敬之意。如《古詩爲焦仲卿妻作》“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90]便表現了妻子迎接丈夫急切而恭敬的情熊。《世説新語·排調》:“謝遏夏月嘗仰卧,謝公(安)清晨卒來,不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躡履問訊。公曰:‘汝可謂前倨而後恭。’”[91]這裹的躡履,表現出謝遏匆忙迎客的一種狀熊。(www.xing528.com)
躡履行爲所表現出的恭敬特性,也被經常用於描寫特定人群的行爲方式。東吴孫權曾與諸葛恪有一段對話,孫權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92]“登階躡履”表現出上朝時穿鞋走路的恭敬之情。《世説新語·簡傲》:“王子敬(獻之)兄弟見郗公(愔),躡履問訊,甚修外生禮。及嘉賓(郗愔子郗超)死,皆箸高屐,儀容輕慢。命堂,皆云‘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賓不死,鼠輩敢爾!’”《晉書》卷六七《郗鑒附孫超傳》亦有類似記載:“王獻之兄弟,自(郗)超未亡,見(郗)愔,常躡履問訊,甚修舅甥之禮。及超死,見愔慢怠,屐而候之,命席便遷延辭避。愔每慨然曰:‘使嘉賓不死,鼠子敢爾邪!’”王獻之兄弟在郗超在世時,見到其父郗愔,經常“躡履問訊”,畢恭畢敬,然而,在郗超死後,王獻之兄弟對待郗愔的熊度却迅速逆轉,“皆箸高屐”,以示輕慢。宋顔延之《侍皇太子釋奠》有“踵門陳書,躡履獻器”[95]一句,體現出行爲主體的恭敬之心。劉宋明帝崩,蔡興宗輔政,“時右軍將軍王道隆任參内政,權重一時,躡履到前,不敢就席,良久方去,竟不呼坐”[96]。“躡履到前”反襯出蔡興宗行事的小心謹慎。陳陸繕,“儀表端麗,進退閑雅,世祖使太子諸王咸取則焉。其趨步躡履,皆令習繕規矩”[97]。這裹的“趨步躡履”又指穿鞋走路的規範儀熊。北魏劉獻之論學曰:“立身雖百行殊途,准之四科,要以德行爲首。子若能入孝出悌,忠信仁讓,不待出户,天下自知。倘不能然,雖復下帷針股,躡履從師,止可博聞强識。”[98]可見,躡履的恭敬特性在北朝依然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