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晓声:文学创作与生活的探索

梁晓声:文学创作与生活的探索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11日下午,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兰州大学专场报告会在本部活动中心举行,著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做了题为“文学创作与生活”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安黎哲主持。安黎哲介绍了“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和兰州大学的概况,介绍了梁晓声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并宣布梁晓声受聘我校兼职教授的好消息。

梁晓声:文学创作与生活的探索

6月11日下午,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兰州大学专场报告会在本部活动中心举行,著名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梁晓声做了题为“文学创作与生活”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安黎哲主持。安黎哲介绍了“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和兰州大学的概况,介绍了梁晓声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并宣布梁晓声受聘我校兼职教授的好消息。

正如梁晓声所言,受聘为兼职教授,便也没有了对兰州大学的生分的感觉,他表达了对早期的知识分子及兰大人坚守西北办教育的敬意。他用“穿越”来形容时隔30年后再来兰州的感觉,从“兰州印象”说起,谈到自初一与父亲书信就开始与兰州建立的超距离、超现实的情感联系;惊叹“缺水”的兰州创建的现代化的城市;赞叹《读者》诞生于此地的奇特。

梁晓声从自己的人生,自己和文学的关系及对社会的认识三个方面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父母的言传身教,让“珍惜东西”、善良、感恩、看重亲情等多种品质深深印入他的人生。母亲的文艺基因和青年时的博览群书让他汲取了丰富的人文营养。他热爱文学,因为他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学、需要艺术,它们能使生活变得更好,使人变得更善良”。因此,就不难理解在他以右派和知青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中传递的那种尊重人性的光芒。

从演讲中我们听到了《玻璃匠和他的儿子》《返城年代》《父亲》《母亲播种了什么》《年轮》《老屋的残骸》等多部作品中故事情节的现实原型和情感源泉。也听到了他分析批判了一些呈现亲情在利益面前脆弱不堪的电视栏目,分析批判了违背人性的饭店、超市员工培训模式,分析批判了花钱买影视剧主角等一系列社会乱象。

他阐释了自己的人性理想主义,因此他坚守的文学使命就是反映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性应该是什么样的。当他讲到“人即使在战争年代会有一时的沦落,但是最终也会站起来,这就是我创作的原动力”时,掌声响彻会场。(www.xing528.com)

梁晓声谈了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新印象:十八大以后之中国翻开了极其重要的一页,此页之重要性不仅相对于改革开放而言,对今后中国健康持续的发展必然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他还谈了自己对读书家风问题的看法。

在回答我校学生提问时,他勉励青年学生“打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年轻的公民,做好年轻的儿子”。他鼓励大学生理性、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进步中的矛盾和问题。他呼吁更多文化人和知识分子担当起文化育人的责任,能达成共识,共同发声,把握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尺寸,创造优秀的文艺作品,营造一个懂幽默、能包容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甘肃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与我校师生代表300余人倾听了报告。

据悉,“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活动是“中华文化四海行”的第三届活动,6月9日在兰州启动,本次活动为期五天,期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来、田青、李前宽、张大宁、梁晓声分别以“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发展与实践”“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与未来”“感悟电影——一个电影导演的画外音”“中华传统文化——关于中医学特色优势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文学创作与生活”为题,在兰州作5场专题文化讲座。“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于2013年起推出的一项大型文化品牌工程。首届和第二届活动去年6月、11月先后走进贵州、重庆,下一届“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将于今年11月在云南省举办。

(消息来源:2014年6月17日兰州大学网站,链接: http://news.lzu.edu.cn/c/201406/3083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