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人合一:中医学中的理念和应用

天人合一:中医学中的理念和应用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西汉时期大儒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观点,则正式确立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理论。中医学正是在这种古代哲学先进思想影响下,确立了“天人合一”“天一相应”的理论,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曰:“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在这种总的理论指导下,中医学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防病、养生等各个方面都贯穿着这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

天人合一:中医学中的理念和应用

战国时期的大哲学家子思和孟子最早提出了“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相通和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与天地相同。至西汉时期大儒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观点,则正式确立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理论。中医学正是在这种古代哲学先进思想影响下,确立了“天人合一”“天一相应”的理论,如《素问·四气调神论》曰:“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在这种总的理论指导下,中医学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防病、养生等各个方面都贯穿着这一“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理念。

中医认为,四时五季气候及一天之内阴阳变化都影响着人体五脏功能的正常变化,春温主生、夏热主长、长夏湿主化、秋燥主收、冬寒主藏。《黄帝内经》中以很大篇幅论述这一观点。如《素问·生气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反映了人体一日之内阴阳消长的过程。此外,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学说又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年节律”“月节律”的气候变化与疾病流行的关系。

其他如《黄帝内经》所言“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病善痹厥”等,都提示了季节不同,发病亦有不同的规律。(www.xing528.com)

诊断治疗上,中医学强调,诊察疾病必须结合治病的内外因素,包括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考察,方可决定辨证及立法选方,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正如《医门法律》中所言“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再如针灸学方面的子午流注针法等也都证实了这种观点。

现代医学自产生起,一直秉承“生物医学模式”,认为人体各种生理、病理变化都是物理、化学、生物等活动规律的结果。直至20世纪60年代左右,才开始认识到心理、社会对人体生理及发病治疗上的重要作用,出现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的结合医学模式”,而后至八十年代,才注意到外界环境,包括自然气候等对人体的影响,最终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四维一体的综合医学模式,显然受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理论的影响。但直至今天,现代医学仍停留在“理念”上,方法学上与中医药学还有很大差距,想必会在吸收中医学的精华中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