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用秀
舍粥,是旧时代博施济众、播撒爱心的善举。清光绪初年,天津曾发生过宝生所暖粥厂因管理不善而失火,焚毙数百名人的惨痛事件。然而,天津的行善者并未“因噎废食”,而是继续以舍粥来救济贫民。清末至民国年间,天津至少有三个团体主动担负起“施粥救贫”之责。其中成立较早的为广济补遗社粥馍厂。
该团体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月由绅商訾永太等20余人发起募捐,假河北大街李姓故宅内施粥并恤嫠,1918年因开辟运河,将社址拆毁,遂迁至三官庙大街,占地一亩多,有平房八十间。经费每月一百二十余元,由各董事分担。每年1月1日起至3月1日,施放粥馍,余者每届月终恤嫠一次,每日施放时间自上午九时至十二时。施放手续:先由厂派人调查确系赤贫不能谋生者,然后给予领粥执照,届时携带至粥厂领取。每日领粥一碗、馍两个。(www.xing528.com)
佛教居士林施粥厂成立于1927年12月,由佛教徒潘洁泉、陈锡周等20余人发起,设于南市大舞台东,借用荣业公司长方形空地一块,长38丈,宽20丈。由潘洁泉、杨幼甫二人捐洋四百元作为开办费,以后经费则向各处募集。施粥时间为每年12月15日至至次年春分,共三个月,如有余款尚可延期。每日上午九时至十二时施粥,若人数过多,可临时延长。来厂领粥者,自备餐具,先领取号牌,依次领食,领粥之多寡不拘,唯不准携出厂外。厂中筑席棚两座,一为男子食粥处,一为女子食粥处。领粥人数每日平均3000人以上。对于食粥者,办事人员皆“诚敬和蔼,处处以礼”,即使遇有妨碍秩序者,也以平和的态度设法劝导,“不得怒慢轻视,有违慈善本旨”。
天津红卍字分会施粥厂,由天津红卍字分会承办,假新唐家口中国漂白粉厂旧址,厂内有主任1人、职员8人,分司收米、施粥、庶务、会计等事。此外雇工友18人,管理查粥等事。经费由红卍字会向各处募捐。施粥期限为三个月,如经费充足,尚可延长。于每晨三时开始煮粥,八时左右煮成,九时至十二时施粥。男子由南面大门入厂,每人领一木签,至煮粥棚附近缴签领粥,由此领出至第一粥棚就地而食,食毕再绕至煮粥棚领第二碗粥,至第二食粥棚食之,至第二碗毕,则由西面小门出厂。妇女及幼童则在北面的旁门入厂,先进年老及残废、患病者,后进中年妇人及幼童。入厂后,先到领粥棚领粥,食粥棚食之,食毕再领。妇孺要自备碗具,男子则不用。男子可领粥两碗,妇孺无一定限制。施粥厂成立之初,每日平均领粥人数2000余人,到1929年已有五六千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