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树鹏
20世纪初,天津处于北洋新政前沿,新政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先试先行的新制度、新事物、新团体层出不穷,尤其是新型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当时的中医药界仍墨守成规、保守僵化,对西方传入的现代医学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消极抵制,还有一些新派人士否定起中国的传统医学。此时有一个人却清醒地认识到,两种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积极的态度应是互相借鉴,找出两种医学的结合点。这个人就是丁国瑞。
丁国瑞(1870—1935),字子良,号竹园。1895年从北京来津。他是天津最早吸纳西方医学理论的中医大家,也是时刻关注民生的社会活动家。他认为,应该吸纳西医之优长,对中医进行新的研究,特别是对当时的传染病,需要寻找简便的中医方法进行防治。为此,必须培养新型的中医药人才。
丁国瑞联合天津32位名医和有身份、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向直隶提学司提出申请创办天津医药研究会,并对研究会的地点、宗旨、经费、研究方向和人事财务管理细目进行了细致的报告。其计划从为贫民治病开始,推广各项事业,实现“由诊视贫病,推至立医院,由讨论推至著书,由中医研究推至中西汇通,由改良丸散推至化学考验”,还详细地制订出培养研究生的计划,规定五年为一期,可谓天津医学教育史上的一大亮点。他们充满自信地认为,在八年之中可申请到官方的拨款,建立公立的医学堂,天津就有了培养中西汇通的医师的学堂和自编的教科书以及各种实习用的药材,之后,就不需要再借助外国人的力量来培养医学人才。为便于研究生研究中药,研究会决定在老河东(现小关以西地方)建立安国药材市场,供学员实习。医药研究会申请当年就得到了直隶提学司和南段巡警局的肯定与批准。会址临时设在西北角西宣讲所。(www.xing528.com)
丁国瑞自编《竹园白话报》(后改为《天津竹园报》),普及卫生知识,提倡科学生活习惯。他对当时人们生吃天然冰、平时不洗澡、未洗净的瓜果直接入口、乱泼乱倒、不注意和有传染病的人隔离、死尸停放时间过长等陋习都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对当局在传染病流行期的做法,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每当传染病流行时,把患病者不分轻重和体质强行关在一起,使之“衣食不足,益之以冷浴消毒,惊魂未定,加之以虐待恐吓,虽无疫症亦不敢不死,揆情度理,天下有此等隔离病室乎?反不如不隔离者。尚有一线之生路也,所以人民有不怕疫而怕防之谣”。他还提出预防传染病要从教育入手、从改变民生入手、从建设公共设施入手。
除了倡导组建了天津第一个中医社团——医药研究会,丁国瑞还在《直报》《大公报》《益世报》发表文章,从各个层面评论社会时政,可谓既治人们生理疾病又治人们思想疾病的两栖人才。他一生的言行,体现了20世纪初天津知识分子的忧国与担当以及改造社会的激情和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