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 君
津人杨以德,字敬林,1912年至1925年任直隶省警务处长兼天津警察厅长。杨氏在任期间,开警察办义务教育之先河。
北洋政府时期,津门是各派政治势力逐鹿之地,时局动荡,民不聊生。逃荒来津的大量难民生活更为艰难,衣食无着,更无力供子女读书,许多蓬头垢面的儿童整日在街头乱跑乱叫,做无益之游戏。杨以德决定将一些失学儿童聚集起来,从警官中挑选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有教学能力者任教员,教学工作属于纯尽义务。杨以德倡议用集资的办法兴办贫民半日学社,其带头捐出五百块银元。当时,天津有东、南、中、西、北五个警区,均将旧庙宇、闲房、空屋作为贫民半日学社的校舍。1915年4月,天津东区警察署在东芦庄子德润里北口的一处旧房舍办起了天津第一所贫民半日学社,招生40余人。
半日学社的经费一律不支公款,各项开支多由绅商捐献,地方绅商多积极响应,如1918年9月23日《大公报》便刊登了一则消息:绅士方药雨之母胡太夫人,临终遗嘱丧事俭办,余款大洋一百元捐半日学社。又如士绅李彦章捐出大洋五千元,开办了北区第二分驻所第二、第三两学社。(www.xing528.com)
半日学社,顾名思义,实行二部制,上午听课的学生,下午做工;上午做工的学生,下午听课。学社有规章制度,学生只能是警察子弟、贫民子弟,不限年龄,名额以教室容量为限,可多可少。课程设置为国文、习字、珠算、笔算、手工等,以实用性为主。学生均不收学费,每人还可以领到一套用旧警察制服改制的学生服装,有的学社还供给学生纸、笔等文具,提供免费午餐。因生活所迫,半日学社的学生流动性很大,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一名教员往往要在同一教室内,分年级轮流授课,一部分学生听课,一部分学生自习。起初,任课警官的警务工作照常进行,授课一律用业余时间。从1917年3月5日开始,杨以德接受建议,免除了义务教员白天的勤务,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半日学社兴办后,杨以德呈文直隶省省长朱家宝,并请朱转呈大总统袁世凯,希望北洋政府立案承认。朱家宝指派省政府教育科主任李金藻核实相关情况后,表示肯定,将杨之呈文上报。1915年10月11日,袁世凯批复嘉奖。同年11月6日,内务部、教育部同意天津贫民半日学社立案的决定。
半日学社开办初期,学制为一年半一期,后改为三年一期,毕业时由天津警察厅颁发毕业证书。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出路问题,杨以德经过多方协商,想出一些办法,如:年龄在20岁以上、品学兼优者,派充军营;年幼、天资聪颖者,送入小学插班;急于谋生者,安置在工厂、商店当学徒。1937年7月,日军侵占天津,不久,半日学社停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