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祖 张建虹
今年是中国话剧百年,我们十分怀念中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中国话剧创作的第一人,中国话剧的第一代导演张彭春和他任总导演的南开新剧团。
张彭春(1892—1957),字仲述,天津人,是南开校长张伯苓的胞弟。1904年严范孙和张伯苓创建了私立中学堂(南开学校前身),他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与梅贻琦同班。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1910年张彭春考取清华第二届“庚款”留学生,同胡适、竺可桢、赵元任等71人赴美深造,1915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教育学硕士学位。他课余的兴趣是研究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最喜欢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说,易卜生促使他这个学哲学的年轻人爱戏剧胜于爱哲学。
1916年夏,风华正茂的张彭春回到天津,协助其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主持南开学校工作,任专门部主任。当时南开的新剧(即话剧)活动在张伯苓校长的积极提倡下正蓬勃开展。张彭春擅长戏剧,一回到“南开”便被推选为新剧团副团长,开始了他在天津的话剧创作活动。
提起南开新剧团,她是我国早期话剧业余演出团体。1914年11月成立于天津南开学校。倡导人严范孙、张伯苓,第一任团长时子周。南开新剧始于1909年初(光绪三十四年冬),张伯苓编演了第一部新剧——三幕剧《用非所学》,这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话剧活动。《用非所学》取材于当时我国现实生活。该剧写的是中国欧美留学生贾有志归国后高谈工程救国的理想,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腐蚀的留日学生所讥讽,认为“空论无济实事”,唯有托人进入仕途才有出路,贾有志就晋谒万大帅,万委以县知事职。故事说明,在封建势力统治下,工程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此后,南开学校每年校庆新剧团都编演新剧:1910年演出《箴膏起废》,1911年演出《影》(五幕剧),1912年演出《华娥传》(八幕剧),1913年演出《新少年》(八幕剧),1914年演出《恩怨缘》(八幕剧),1915年演出《一元钱》(七幕剧),1916年演出《一念差》(六幕八场剧)、《醒》(中、英文,独幕剧),1917年演出《反哺泪》(八幕剧),1918年演出《新村正》(五幕剧)……
张彭春
新剧团每年演剧都在新学年开学后筹备,时间紧迫,演出质量受影响。1916年张伯苓决定在暑假期间到天津南郊高庄进行编剧活动,编写了新剧《叶中诚》(时子周初稿)。此时正值张彭春返回南开,他立即投入到新剧团指导、排演工作中。首先导排六幕剧《叶中诚》。是年10月17日校庆日专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接着又演出四场。南开学校创办人严范孙每次排演都来观看,还邀请天津著名教育家孙子文观看批评,请教育家林墨青一起修改《叶中诚》的词句。《叶中诚》后改名为《一念差》。故事记述了清末候补道叶中诚,为争得粤海关监督一职,不惜偏信幕友蛊惑而将同道诬陷致死,叶中诚良心未泯,杀幕友后而自杀,并遗书自悔“一念之差”。周恩来在《一念差》中负责幕及布景,并追记词句,整理为《〈一念差〉内容详记》,以“飞飞”笔名发表于《敬业》学报第五期上。(www.xing528.com)
南开新剧团1916年自编演《一念差》起,初步实行的剧本制和导演制,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张彭春通过导排《一念差》和《醒》剧(张彭春编剧),把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和理念逐渐传给南开新剧团。他进而提出构思,引导师生一起创作了五幕剧《新村正》。《新村正》一剧,充分运用西方戏剧美学思想和典型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审视现实,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欺压农民,使之破产,并让这样的事实呈现在戏剧舞台上,为我国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吹起了响亮的号角,被称为“走在时代前边的作品”。
梅兰芳20世纪30年代在天津意租界回力球场,右一为戏剧家张彭春
张彭春作为戏剧教育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人才。他培养出了如戏剧大师曹禺这样的戏剧家。曹禺在《雷雨·序》中说:“我将这本戏献给我的导师张彭春先生,他是第一个启发我接近戏剧的人。”
张彭春为总导演的南开新剧团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剧团,其以培养人才和改良社会为宗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在编剧上注重剧本创作,演出多用剧本;二是运用欧美时行的写实主义写作方法,选择本国、本民族现实生活题材,进行创作;三是南开剧作题材密切结合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创编。四是在导演、表演上,率先把欧美戏剧的表导演经验运用在剧团的演出中,使演出有较高的水平;五是在戏剧理论建设上,剧团成员撰写了不少有精辟见解的戏剧论文,其中,周恩来的《吾校新剧观》对当时的新剧运动有重要指导意义。
1919年,南开大学创立。为适应未来更高的教学要求,张彭春再次赴美深造,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中国女留学生蔡秀珠。1921年5月,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1923年张彭春任国立清华大学教务长,1926年任南开中学部主任兼任南开大学教授。1930至1935年,梅兰芳赴美、苏访演,张彭春先后两次担任梅兰芳剧团剧目总导演和随团顾问,在中外戏剧双向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1937年,抗战爆发,张彭春赴英、美等国宣传中国抗战,争取外援。1938年,他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1946年1月赴伦敦,任联合国创办会议之中国代表,并任中国驻联合国经济暨社会理事会常任代表兼人权委员会副会长,参与起草联合国《人权宣言》,是我国参与起草人权宣言的功臣。1947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新闻自由会议首席代表。1957年7月张彭春因心脏病猝发,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享年6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