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十
天津国学研究社,简称国学社,是私人讲学团体,1932年由李实忱创办,1937年“七七”事变后停办。社址借天津特别二区海河沿(今海河东路进步道口)天津市立师范学校。讲课时间为市师下课后的时间,比如夏季和冬季的晚间,或星期日下午。讲课地点在市师礼堂,可容四五百人,经常听课的学员有三百多人。凡爱好文史、有志研究者都可报名,也不收费,各课程还印有讲义,分送学员。
社长李实忱(1869—1952),名廷玉,天津人。保定将弁学堂毕业。曾任九江镇守使、赣南镇守使、江苏督军公署参议、江西省长等职。1922年卸职返津。1928年北伐军抵津前,被各界公推为天津绅商临时委员会委员长,维持市面治安。李实忱热心公益,且有很深的文化情结。刘炎臣先生在谈到李实忱时说:从1925年,李实忱脱离宦海生活,在天津经营盐务并热心于地方公益事务。内战频仍的年代,遇到天津地方行政因变乱出现无人负责之时,他毅然出头,组织临时机构,以维持过渡局面。1937年天津沦陷后,他隐居不出,保持民族气节。对国学研究社,李实忱《回忆录》中写道:“年六十三,主办国学研究社,以便文化长存,并可精神文明日益发展。”
国学研究社的讲师,全是由李实忱聘来的天津知名人士,讲课无报酬。开办之初,由陈哲甫讲《易经》,郑菊如讲《诗经》,裴学海讲《左传》,吴杰民讲《音韵》,陈翯洲讲书法,李实忱讲《书经》,钟蕙生讲《大学》。后来,又增聘张芍晖、尚子志、陈泽寰、金潜斋,分讲唐诗及《礼记》《说文》《孟子》等。据称,李实忱先生曾宴请国学研究社各位讲师,在宴会上强调“序德不序齿”,正反映了他对各位先生的尊重。(www.xing528.com)
李实忱为办好国学研究社付出莫大心血。他身为社长,每日早到迟归。后来先生回忆说,当年他“每日到社讲经,或批改文字,或核正讲义,虽忙碌异常,而精神至为愉快”,创社以来,报名听讲者日益增多,肯任导师者亦不时加入,“由是莘莘学子,争自琢磨,本埠学风,蒸蒸日上”。
天津国学研究社是当时天津唯一的讲学机关。《大公报》曾载文称赞:国学研究社在资格上、时间上均能为听讲的人着想,给服务社会与业余进修的人们以莫大的便利。该社学员为自修性质,每天两三个小时,不记考勤,也不考查,但学员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教师则诲人不倦,乐于指导。该社学风甚浓,不少学员学有所成,著名书法家、学者余明善、余明象、龚望、王坚白、李邦佐、刘炎臣、唐石父、梁介夫、周铁正、董家宝、张淑纯当年均就学于国学研究社。我的伯父章邦宪也曾就学于该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