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和
《新港》1956年7月15日创刊,此后不久,天津工人文学社也应运而生。万国儒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和《龙飞凤舞》,还赢得了茅盾的称赞。尽管有此影响,但因事过多年,这些早期成员都姓字名谁,发表过什么作品,就得从《新港》和《天津日报》来查证。1958年他们在《新港》“就发表了74篇作品”,查此可能十知八九。
《在党的培养下成长》发表在《新港》1960年1月号,据这篇署名为天津工人文学创作社的文章说:“我们全社有四十多人,在1956年成立时,只发表了五篇作品,字数只有6500字,形式多是生活速写和通讯。1957年共发表了十二篇小说、散文,字数有27500字。到了1958年,就发表了74篇作品,字数达到99600字。”但文章只对万国儒、于鲁和范以贤几个人作了介绍,其他人就得按期查证。
因目录页标有作者的身份,查证不仅可免出错,还知道在何处工作。只是1至3月号均为空白,4月号也仅有万国儒的一篇《风雪之夜》。5月号因是工人创作专辑,他们的作品已达10篇,小说、散文和特写的作者及作品是:天津铁路机务段运转张铁珊的《三人》,天津酿酒厂侯炳炎的《泥土代粮食的故事》,天津邮电工人王震的《早晨》,天津动力机厂刨工范以贤的《我们俩》,天津新兴钢厂张适民的《青春日记》,天津车辆弹簧厂董乃相的《在病中》。诗歌作者及作品是:天津动力机厂工人杨树楷的《为了更好的明天》(外三首),天津锻压机床厂工人达人的《工厂诗抄》,天津拖拉机厂工人周金钟的《煤气机》(四首),天津拖拉机厂工人夏寿邦的《欢腾的时刻》。
7月号是工厂史专辑,棉纺三厂参加整理编写者有王子经、李子生、王永春、王森林、周兰芬、许宗旺、许凤昌、郭旭年和袁鹤鸣。8月号和9月号为散文专辑,他们的作品依次是:天津织染厂万国儒的《开始》,天津帆布厂工人张知行的《感激》和侯炳炎的《在公共汽车上》,天津机务段工厂李海澄的《食堂小景》,天津肉类加工厂傅宝信的《我们三人》,天津车辆弹簧厂张文华的《生活赞歌》(两篇),天津铁路建筑工程队医生郭秀琰的《微雨》,天津动力机厂打字员王丽明的《耳聋前后》。(www.xing528.com)
10月号主要是诗歌,作者作品有:天津电器厂工人邢序凤的《毛主席走遍全国》(外两首),天津电器厂工人李慕静的《咱们住在光荣城》(外两首),天津机车车辆附件厂龚明达的《钢铁是和平幸福的化身》(外一首),天津针织站宋鸿源的《颂钢》(三首),天津棉纺六厂工人张明德的《歌颂大跃进》(四首),天津电器厂工人贾志政的《哲学回到工人家》(外一首),天津电器厂林昌智的《三件宝》(外一首),天津电器厂孙秉廉的《快快制造磁电机》(外两首),天津电缆厂程万里的《大家都做多面手》,棉纺三厂工人侯云生的《织出更多更好的布》和张适民的《在车间写下的话》。
11月号的作者作品有:天津钢厂工人赵泽恩的《厂长、书记上火线》,天津钢厂工人苏连昌的《钢水淹没美国狼》,天津绒毛厂张士骥的《赛诗会上献词》,天津劝业厂刘呈瑞的《毛主席来了》,天津新河船厂工人曹智余的《造船工人雄心强》,天津橡胶二厂毛福全的《嫦娥闻诗奔天津》,天津新华区专卖公司马玉峰的《颂鲁山英雄里》,天津针织站何宇清的《手套》,张适民的《为钢夜战》,龚明达的《炼钢工人的心》和《错把海河当银河》,王震的《出铁》(外一首),杨树楷的《叫钢水更多更好地吐出炉膛》,李慕静的《来吧,十月!》,李海澄的《“援钢号”火车头》,孙秉廉的《厂里十面跃进牌》。
这里应说明的是,他们有的作品因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一部分,以上的列目可能不足74篇,作者人数如超编,则因有的人还未加入文学社。还要说明的是,周扬1958年8月5日在津与文学社作者进行座谈时,二十八个单位的成员全都到场,这其中有些作者,就是超编人员。当然,这些编外作者以后也大都加入了工人文学社。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在学习写作上,我还是一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孩子,但我非常幸福。”此言出自万国儒的《我的决心》,这是他参加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回津后之作,刊于1960年第9期《新港》。正是有此幸福感,才有了他后来的小说集《欢乐的离别》和众多作品。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就是幸福,成为社员能够有新的提高和突破,这就是文学社迅速壮大的根本原因。他们都想在此一展才华,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天津工人文学史》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他们在文学之路耕耘的见证。其实,自从他们发表作品之时,就已经被载入《新港》的史册。从广义上来说,报刊也是社会的编年史,只要你来参与,就会与之同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