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斯霆
1937年7月27日上午,天津水产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邵冠祥,背着行李,匆匆从地处河北铁道外的学校赶往老龙头车站,欲乘火车去塘沽,再转搭翌日开行的海轮回浙江舟山老家探亲。然而阴差阳错间,竟错过了当日上午的班车。随后他得知,就在几小时前,已侵入天津的日军先头部队控制了车站。邵冠祥似乎预感到危险,又匆匆返回学校,打算改乘下午的车出走。岂料刚刚吃过午饭,几个日本特务便来到学校,在确认邵冠祥就是海风社主持人后,随即将其抓捕。与此同时,海风社另一主持人曹镇华也在街头被日方抓走。三天后,随着天津沦陷,二人惨遭日军杀害。身为青年学生的邵冠祥和小学教师曹镇华是因何遇难的呢?海风社又是个什么社会组织呢?这一切,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1935年,19岁的邵冠祥考入天津水产专科学校。由于少年时期是在湖光山色的杭州度过,或许天堂美景早已滋润了这个文学青年的情思,在负笈津门之前,他已开始新诗创作。来到天津,他更是意气风发,诗如泉涌。然而此时的天津不比杭州,已成为中日角力最为紧张的地方之一,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窒息感。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邵冠祥热血沸腾,一反往昔的抒情,而是以笔为枪,写出大量救亡图存的诗篇,很快,便成为天津新诗歌运动的带头人。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年轻诗人,并发出时代的呐喊。(www.xing528.com)
1936年9月,为了将沽上诗人凝聚起来,共同肩负起民族救亡的责任,邵冠祥发起成立了日后在民国北方诗坛颇具影响的海风社。作为主持人,他和诗人曹镇华以实名向天津市政府进行了申请登记。诗社成员包括王余杞、张秀亚、白莹、简戎等20余人(1937年5月发展到50余人),并下设事务股、印刷股、发行股、宣传股。1936年10月10日,代表着海风社救亡倾向的《诗歌小品》杂志创刊。1937年初,海风社与北平、上海、南京等国内四十四个诗歌社团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呼吁全国诗人联合起来,为争取民族胜利而创作“国防诗歌”。当年5月30日,由邵冠祥等人组织的天津文艺座谈会召开,天津各文艺社团的代表、作家共30余人参加,决议将海风社“作为将来新组织的基础”。文学史家称这次会议“标志着天津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形成”。7月初,以海风社为主要成员的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天津分会在北宁公园成立。作为执委,邵冠祥等人向全市民众发表宣言称:“我们要毫不犹豫地肩负起民族兴亡的责任!”
邵冠祥与海风社的行动,早已引起在津日本特工的注意。随着日军对天津步步逼近,特务终于凶相毕露,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篇所述邵冠祥被捕的悲壮一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