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与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与作用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达程度和发育质量,深深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力。以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为支撑的科学决策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制度保证。

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与作用

新型智库与哲学社会科学什么关系?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还是交叉关系,还是上下游关系?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的第四部分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并就新型智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智库是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载体和媒介,或者说链接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治国理政实践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分析新型智库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强调“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联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达程度和发育质量,深深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支撑力。一个民族的成熟最终表现为理论上的成熟。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主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生产力层面的问题、提高物质生产的能力;社会科学也是重要的生产力,主要是通过改造人们的思想世界,解决生产关系层面的问题、提高社会再生产的能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是提高我们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有效工具。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贯穿国家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全过程,提出适用于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把握好马克思主义资源这个最大增量,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不可多得的资源,吸收好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的有益滋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支撑。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思想产品的供给程度,深深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构建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品质和重要价值所在。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1)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能否供给相应的知识产品和思想产品。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智库要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任务、研究课题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出思想、出战略、出对策,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要进一步明确问题导向和评价指向,通过创新改革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确立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实践取向和质量标准,引导社科界广大专家学者更多地关注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加强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研究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增加更有针对性、更富时代性、更具实效性的理论供给,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引领和学理支撑。(www.xing528.com)

领导干部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掌握和重视程度,深深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有比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不断提升决策和领导水平”(2) 。以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为支撑的科学决策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高决策能力的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国理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注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加快知识更新,增强知识储备,站在现代科技和时代发展的前沿谋划和决策,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领导干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理论支撑和知识支柱。当前,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要通过理论界的解读阐释和宣传宣讲,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移植到领导干部头脑中,能使其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按制度规章办事、依法办事的自觉,善于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3) ”的要求,进一步畅通机关与智库之间的人才流通渠道,选派专家学者到各级党政部门挂职锻炼,引导卸任官员到智库从事政策研究,促进理论研究与政治实践之间有机转换、智库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提升智库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大力发展新型智库的同时,提高领导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提高决策者分析研判能力,增强决策者既能够从智库的思想产品中充分吸收营养,又能够用火眼金睛识别智库成果真伪的能力,避免被不切实际的智库成果所误导。

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转化和社会普及程度,深深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执行力。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4) ,也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执行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现代化,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类智库,是智慧和思想的集散场所,最重要的是要产生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知识,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担负起社会公共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加强对人民群众的舆论引导和思想启蒙,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思想优势、理论优势和能力优势。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熔铸到民众的血液中,增强其正确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引导其更加自觉地敬畏与遵守程序、制度、法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创新开放程度,深深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世界竞争力。哲学社会科学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自娱自乐,应该是一个服务社会、创新开放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建立人才旋转门机制和资金的多元投入机制,注入更多的外部资源,激发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活力,让专家学者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更多地接地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社会组织在社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各类学会、研究会去行政化,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另一方面,推进高校和研究机构社科资源开放,建立“互联网+”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传播体系,办没有围墙大学,让大学的精神产品走向民间、走进群众、走入社会,更好地提升市民的思想内涵和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此同时,要从民族国家竞争与发展的全球历史逻辑中,从不同文明的对话、交锋与合作中,透过国际和国内两个视野,思考中国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问题,促进中国问题与全球理论的对话、对接、理解乃至认同。如果说,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过去开放的重点是“引进来”,着重强调引进西方的人才、理论、教材,那么,在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开放不仅强调“引进来”,更要注重“走出去”,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展示给世界,促进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进一步提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断增强中国软实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