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向融合:智媒互动大势分析

双向融合:智媒互动大势分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推动智库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三是推动智库人员构成的多元化。在西方国家,大多数智库产品是公开发布,通过媒体影响选民,进而影响公共政策。发挥媒体与智库的优势互借效应,推进第四权力与第五权力的有效有序衔接和互动,形成由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到自媒体的传播链条。

双向融合:智媒互动大势分析

中办国办《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着眼于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这既强调了智库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又明确了智库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的路径,是融媒体背景下促进智库产品传播和转化的重要遵循。媒体是智库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是智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把媒体的第四权力与智库的第五权力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决策,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1. 强化新型智库的社会化传播意识,完善创新性、规范化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党对智库的领导,加强对智库生产的思想引导和宏观调控,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加强智库与决策部门的对接和各类相关主体的良性互动,构建政(党政部门)、学(学术研究机构)、智(智库)、媒(媒体)、社(社会公众)相贯通的发展格局。逐步建立思想产品交易市场和对接平台,把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地连接起来,增强智库思想产品生产的精准性,生产更多的有利于网络化传播的智库产品,形成多维的、适应网络社会需要的思想产品生产交换和评价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导向,坚持以质量为根本的传播理念,按照民政部等九部门出台的《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社会智库开展涉外交流与合作,创办发行刊物,开设网站,开立微博、微信之类的社交账户等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建立相应的审核和发布制度,规范智库类成果发布的程序、形式和渠道。

2. 强化新型智库的专业化经营意识,构建去行政、扁平化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推动智库组织形式的社会化。推动传统的科层制向现代的扁平化发展,通过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更加前沿的思想理念,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生产更多高质量的产品,产生更高的传播效率和更好的传播效果。要把握智库在发声方式和运营方式方面应遵循的规律,设立专门人员,比如首席媒体运营官,负责协调与媒体的关系,策划组织智库的宣传活动。二是推动智库研究方向的专业化。现代网络环境下,有智库产品传播的冲动,但却难以静心从事智库产品生产。要处理好产品质量与传播效率之间的关系,解决传播的便捷性与生产质量之间的矛盾,避免网络传播思维下智库产品的粗制滥造。要针对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问题,建立专业化、差别化、高质量的智库产品体系。三是推动智库人员构成的多元化。作为思想生产的集中地,智库要有海纳百川的情怀,积极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加盟智库,特别是优秀的实际工作部门研究型人才、具有潜质的社科研究人才和新闻评论人才。相对于从事一般新闻报道的新闻记者,做深度新闻和评论的记者更容易向智库专家转型。

3. 强化新型智库的双向度驱动意识,形成全程化、立体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在新媒体时代,智库既要靠生产驱动,又要靠经营驱动,既要依靠智库产品在决策者产生内部影响力驱动,也要依靠智库产品的社会化传播产生外部影响力来驱动。智库影响公共政策,可以体现在制定前的决策咨询、制定中的方案讨论、出台后的政策解读,包括以第三方身份开展政策效果评估。要突出抓好智库生产与智库经营,把智库的经营链向两端延伸,增强前端吸引力、中端生产力、后端影响力,通过智库产品的多元化、智库运营的专业化,形成复合传播、多元发展的格局。特别是有深度的思想产品,在更多的情况下,自媒体和新媒体能够起到加速传播的作用。

媒体是智库产品社会化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通过社会设置议题的重要方式。在西方国家,大多数智库产品是公开发布,通过媒体影响选民,进而影响公共政策。在我国,大多智库把影响的重心放在决策层上,通过影响决策者来影响公共政策。但随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推进,决策者会越来越多地通过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来观察了解民意。有些议题,会遇到进入不了决策者视野或者进入政府视野之后被阻断、内部转化窗口关闭的情况,必要时可通过社会化传播、社会舆论力量的撬动来引起决策者关注从而得以进入政策议程。

目前,智库成果报告,与新闻记者的内参有相似性,但也有明显的不同。有些特定的智库报告是涉密的,有些智库报告是半开放的,智库报告的主要和第一读者是决策者,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媒体推向社会。因此,智库的产品也要多元化,既要有以内部报送为主要目的决策参考类产品,又要有以社会传播为主的阐释普及类产品,从而拉近社会公众与公共政策的距离感,为政策的推行和落地创造更加有益的外部环境。要避免智库产品过渡内部化、神秘化、单一化,增加智库产品的社会化、透明化、多元化,推动智库服务决策模式更多地由内参式向公开化转变。

4. 强化新型智库与媒体良性互动意识,开辟便捷式、无缝化的合作双赢通道。智库可以生产大量的思想产品,为媒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媒体可以聚集大批的智库专家,围绕一些重大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并及时转化成果。发挥媒体与智库的优势互借效应,推进第四权力与第五权力的有效有序衔接和互动,形成由传统媒体(纸质发表)到新媒体(网络、官微)到自媒体(微信、微博)的传播链条。(www.xing528.com)

媒体要更多地承担起传播智库产品的职责,建立各种各样的专业化的智库产品发布平台,逐步完善有适度竞争和有限公开的决策咨询产品市场。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要加大对智库产品的认同和支持力度,开辟智库成果或决策咨询专栏。部分期刊可以向智库转型,打造一批有专业影响力的智库类期刊,一方面为广大的智库专家提供一个成果转化的平台;另一方面为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聚焦的智库产品搜索目的地。

新型智库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包括政府、高校、媒体、企业、社会)加盟到智库发展中来,智库需要多学科背景、多实践历练。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新型传播手段速度的加快,更多的新闻记者,要由采写新闻消息向深度报道转型,由以叙述事实见长向分析事理见长转型。

光明日报率先投身智库建设与研究领域,逐步明确“智库化办报”思路,形成富有特色的光明智库品牌。光明智库是光明日报整合全报社研究力量,广泛联系全国智库机构组建的新型智库平台,主要工作包括开展资政研究、进行智库研究与评价、发布智库成果、举办相关活动。光明智库通过光明日报《智库》周刊、智库专家深度访谈专栏、《光明智库》电子期刊、光明日报内参、光明网、“两微一端”等渠道发布国内智库重要研究成果,组织论坛、研讨、智库交流等相关学术活动,致力于搭建智库成果与声音的发布平台、智库发展与建设的研究平台、智库风采与成长的展示平台、智库联系与服务公众的沟通平台(16)

5. 强化智库思想产品集成的大数据意识,打造兼容传统与现代传播方式的评价体系。一是建立传统媒体与现代网络媒体相贯通的集成体系。打通自媒体与现代媒体贯通的渠道,让更多的优秀作品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在建设思想理论研究成果数据库的过程中,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当公共网络平台上的思想理论类文章达到一定的传播和点赞量之后,即自动推送到思想理论文章数据备选库,系统自动分配给专家进行内容把关,经平台专业工作人员审核后发布。二是打造全媒体的智库思想产品成果数据库。在目前的智库评价体系中,评价的大都是智库本身,缺少对智库产品的评价。评价智库产品,首先要对智库产品进行界定和认定。而进行评价的前提,则是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公共平台,即数据库。建立数据库,要坚持公益导向,有适当的行政力量介入和一定的资金投入,需要具有引领性、龙头性作用的机构牵头。三是把评价与传播结合起来。评价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让智库优秀的思想产品释放更多的正能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智库思想产品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六个结合:第一,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以质量为主的评价体系。引导智库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运用大数据,进行点击次数评价、阅读量度评价、阅读深度评价、阅读广度评价,完善思想产品大众化传播的实时监测和质量评价机制。第二,坚持第三方评价、同行评价与用户、社会评价相结合,以社会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学术论文的传播,主要以学术影响力作为主要指标,重点看引用量;智库思想产品的传播,主要以政策影响力和思想影响力为指标,重点看对决策者和民众的影响度。因此,在智库评价中,同行评价的权重不宜太高,专家主要是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文章内容进行把关。要确立以用户和读者为主的评价取向,打造思想理论界的“大众点评”。第三,坚持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长期效果的评价体系。思想理论产品的大众化传播的特点,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数据统计和评价的难度相对更大。评价智库产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少智库产品的效果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第四,坚持国内影响力评价和国际影响力评价相结合,推动更多的高端智库从事思想产品的国际传播,增强中国思想产品的境外传播力与全球软实力。第五,坚持智库评价、产品评价与区域评价相结合。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各个区域的思想理论素质指数,比如产出数、关注度、影响力、品牌化,绘制思想理论成果产出地图,进行区域思想理论创新力评价。第六,坚持评价与激励相结合,逐步实现智库产品评价体系与传统评价体系的接轨融合。例如,网络出版成果进入思想理论成果数据库,并形成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就可以参照核心期刊论文来认定。同时,强化高校研究机构社会服务取向,把思想理论文章的网络影响力作为思想理论类职称评审的一个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