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库成果的优化交互式转换方法

智库成果的优化交互式转换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表现为政策影响力,主要是通过智库成果的政策性转化。作为智库,一方面要推动智库成果的政策性转化,一方面要推动智库成果的社会化传播,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交互式转换,实现智库产出效应的最大化。

智库成果的优化交互式转换方法

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智库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一方面表现为政策影响力,主要是通过智库成果的政策性转化。另一方面,智库具有多重功能,智库除了影响决策者外,还要影响社会和大众,进行舆论引导和社会启蒙。不同智库影响力的侧重点不同,党政智库的成果主要是政策性转化,社会智库的成果主要是社会化传播。

一、 推动智库成果交互式转换的必要性分析

智库具有五大功能,智库的成果也具有多种形态。智库产出需要多元化,不同形态之间的成果也需要转化。作为智库,一方面要推动智库成果的政策性转化,一方面要推动智库成果的社会化传播,并且能够在两者之间交互式转换,实现智库产出效应的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推动内部成果与外部成果之间的转换,又要推动平面传播与立体传播之间的转换,或者建立专门的发布和推广平台,或者通过与专业媒体的合作,进行专业化推介、品牌化传播,不断丰富智库成果的传播方式,拓展传播途径,放大传播效果。

学术研究更多地关注一般规律,智库研究更多地关注特殊规律,即对智库专家服务区域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智库专家应保持敏感、敏锐、敏捷。对问题要敏感,能够及时发现并捕捉问题。思考要敏锐,发现问题后要寻找认识问题的独到视角,争取对问题的认识比别人更加深刻,有独到的创新点。行动要敏捷,选题确定后要快调研、快成文、快报送,形成紧凑的链条,打造快捷的通道。如果研究成果既可形成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也可以形成短小精悍的研究报告,一般情况下要先撰写研究报告,按照先政策性转化,再社会化、学术性传播的顺序促进成果的转化。

二、 智库报告与学术论文交互式转换的案例分析

案例1: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城镇化道路,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

学术成果:《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史的视角》,发表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正文12000字左右。

决策咨询成果:《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汇编》(2013年),学习出版社,2014年5月版。研究成果包括题目和摘要在内1704字。

两文的主要观点和承载的指向现实问题的信息基本相同,但文章题目、篇章结构、话语表达和行文风格明显或截然不同,可以作为学术论文与智库报告联系与区别的范例分析。

我们可以首先从两文的摘要或导语入手,了解论文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论文摘要指出:目前我国有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仍是以2002年时对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的主导技术——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加以定义的,并没有反映出目前已逐渐清晰的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化道路的巨大影响。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革命(绿色技术)、智能化和纳米技术革命的新内涵。抓住新技术革命历史机遇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落后的美国和德国通过抓住“第二种机会窗口”成功地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史的视角进行分析,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依托民族产业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从新技术革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入手,重塑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与美、日、欧共同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领导者的必由之路。咨政报告的导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提出,目前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还没有反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应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智能化、新材料技术革命的新内涵。现将两者的题目、每个部分的标题内容和特点,列表分析如下:

表5.1 学术论文与咨询报告的题目与结构对比分析

续表

案例2:关于江苏1+3重点功能区研究,作者为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刘西忠

决策咨询成果:《关于推进1+3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建议》,江苏省委研究室内刊《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2017年第19期(6月25日印发)。

学术论文成果:《省域主体功能区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以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决策咨询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结构提纲分别如下:

关于推进1+3功能区战略实施的建议

导语:在今年5月举行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1+3”功能区战略构想,“1”即扬子江城市群,“3”包括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形成江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布局。

一、 实施以功能区为主的“1+3”战略,是新常态下江苏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传统的三大区域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苏中苏北发展的负担和束缚

2. 由行政区为主到功能区为主,是新常态下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必然选择

3. “1+3”功能区战略中的“+”具有丰富内涵

二、 推进江苏“1+3”功能区战略实施的方向重点

1. 突出水系在功能区战略中的标识作用,坚持发展规划一盘棋,彰显水韵江苏的世界品牌效应

2. 突出功能区边界的柔性管理,打造战略功能叠加区

3. 突出县域在功能区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加高效的协同机制

4. 突出轴带引领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实现1+3>4的整体效应

三、 关于推进各功能区战略实施的若干建议

1. 关于扬子江城市群

2. 关于沿海发展带

3. 关于江淮生态经济区

4. 关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省域主体功能区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以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例

近年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发展单元也逐渐从单一的行政区向功能区、行政区并重转变,主体功能区由规划层面上升到战略和制度层面,促进了我国区域发展布局的优化、格局的重塑以及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成为顺应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开辟新征程的重要实现路径。

一、 主体功能区制度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实践依据(www.xing528.com)

1. 由行政区为主到功能区为主,是新时代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必然选择

2. 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形成,是区域发展理论不断深化的结果

3. 以功能分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外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二、 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形成过程与省域实施

1. 国家主体功能区制度的形成过程

2. 部分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战略格局

3. 以主体功能区为主导、以战略格局为参照打造省域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功能区

三、 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主要内容与创新探索

1. 江苏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提出

2. 江苏“1+3”重点功能区的板块构成与定位

第一,扬子江城市群。江苏经济的“发动机”、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核心区、江苏高端产业发展的“金色名片”。

第二,江淮生态经济区。江苏生态经济的探路者、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

第三,沿海经济带。

第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的“CBD”。

3. 推进江苏“1+3”功能区战略实施的重点方向

一是突出水系在功能区战略中的标识作用,坚持发展规划一盘棋,彰显水韵江苏的世界品牌效应。

二是突出县域在功能区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形成更加高效的协同机制。

三是突出功能区内部及之间的合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创新共建园区机制。

四是突出轴带引领作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实现1+3>4的整体效应。

五是突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国家战略的对接,在更加宏观视野中进一步放大特色优势。

四、 统筹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精准落地,促进省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思路与政策举措

1. 完善规划制度体系

2. 完善组织推进机制

3. 完善政策支撑机制

4. 完善空间治理体制

5.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决策咨询报告与学术论文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目的不同。2017年5月10日,江苏召开苏北发展座谈会,省委主要领导提出“1+3”重点功能区的思路。其中,“1”即扬子江城市群,“3”包括沿海经济带,以宿迁、淮安为主的生态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关于各个区域的范围和名称,在当时的思路中,扬子江城市群的范围以沿江的21个县级市为主,不包括扬州、泰州的里下河地区;宿迁、淮安以及苏中北部部分地区围绕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区,讲话中提到的名称是“‘三湖’生态经济区”。决策咨询报告的形成和刊发,是在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构想一个多月之后,目的在于探索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学术论文成文的时间是在战略实施近一年之后,相关做法在全国有一定的典型性,采用正副标题,将研究视野进一步放大到全国范围内重点功能区的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只是将江苏的“1+3”重点功能区作为一个案例。

第二,篇章结构不同。决策咨询报告,围绕“1+3”重点功能区战略,重点谈实施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四个原则和重点方向,并结合四个区域分别提出若干建议,重点明确,用笔集中。学术论文,有关江苏的内容集中在第三部分,并且对意义部分大幅压缩,把各个区域的定位与实施的重点方向进行位置互换。主要围绕江苏推进这项工作的逻辑思路展开。特别是在决策咨询报告基础内容上增加了三部分内容,着眼于国家层面理论视角,从梳理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践的背景、演变的过程、省域的实践入手,并把江苏作为案例,最后上升到省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探讨实施的制度体系、推进机制、支撑机制、空间治理和考核评价等。

第三,研究重点不同。决策咨询报告,重点是在阐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寻找战略落地的具体举措,并分别针对四个区域,提出具体的建议。在内容布局上,突出给省委领导提出建议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建议将沿江八市整体纳入扬子江城市群,形成一体两翼格局。一体,即以靠江近的20多个县级单位作为实施主体,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核心区;两翼,即以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江苏部分的7个县(区)作为南翼,高邮、宝应、兴化等里下河地区作为北翼,为扬子江城市群插上生态绿色翅膀。既然问题的关键在于里下河地区,就通过一体两翼的方案来解决,并且在文中重点强调了战略叠加区。二是建议将生态经济区命名为江淮生态经济区而非“三湖”生态经济区,主要是考虑到,“三湖”好像是静态的,它和河还不一样,河是流动的。我们觉得江淮是江苏的一个长江、一个淮河,当时江苏已经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报告建议,这个区域的名称可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后来这两点建议,都进入省有关决策。学术论文更多的是关注全国层面功能区的理论变迁,并且以江苏实践为例,分析战略的提出、板块的构成定位及实施的战略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统筹推进主体功能区制度精准落地,促进省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思路与政策举措。

(1) 蔡昉:《智囊的作用绝不仅是附和》,载《北京日报》2014年9月22日。

(2) 参见陈功亲自讲述安邦的套路,安邦智库,http://www.anbound.com.cn。

(3) 同上。

(4) 《关于修订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征稿启事的通知》,http://www.nopss.⁃gov.cn/n/2013/0321/c219469⁃20862599.html。

(5) 王传奇、李刚、丁炫凯:《智库政策影响力评价中的“唯批示论”迷思——基于政策过程理论视角的研究》,载《图书与情报》2019年第3期。

(6) 张道根:《如何解决中国智库的“跟不上”与“不适应”》,参见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54044。

(7) 本节主要内容发表在《光明日报》(2018年7月12日),原题为《融媒体时代智库成果如何社会化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