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系统性的研究文章不多。从各地所举办的决策咨询方面的培训,可以发现一些专家从事决策咨询研究和撰写报告的“诀窍”。天津市委研究室决策咨询工作处处长李庆松认为,做好咨政研究的四个要点,即一手资料最重要;胸为帅谋高站位;解决问题是根本;把握时机很关键。撰写咨政报告有“四宜四不宜”:题目宜聚焦不宜宏观;组织材料宜摆事实不宜讲道理;观点宜直接亮明不宜散落在内容里;语言表述宜通俗生动不宜专业理论(14) 。重庆市社科院彭国川认为,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需要做到八个方面:一是要做到思维独立、思考客观、论证专业;二是要做到读者与决策者统一、创新性与实用性统一、分析透彻与言简意赅统一;三是要做到切入点要准、站位要正、创新点要高;四是要做到直击问题、先人一步、化繁为简;五是要符合咨政五大要素;六是要做到咨政立场稳定、目的清楚、手段有效、结果到位;七是要做到选题上紧扣发展的堵点、决策的盲点、公众的关注点;八是要做到立题有引领、能帮助、可提醒、要纠正(15) 。四川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贾舒认为,决策咨询研究团队在选题方面要做到“在学习中领会精神、在调研中发现素材、在策划中找准时机、在比较中取长补短、在协作中共享资源”,在报告撰写方面要做到“标题引人注目、内容强调实效、措辞拿捏分寸、数据准确可靠、问题剖析深刻、文字简明扼要、语言通俗生动、对策行之有效”(16) 。总之,与撰写学术论文一样,撰写智库报告,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章法。从标题到行文,从结构到布局,从思维到表达,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掌握规律,探索方法,总结经验。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的定位是国家社科工作办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创办的一个内部刊物。征稿对象主要为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的承担者。征稿要求:1.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中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2.选题要有思想性战略性,突出问题意识;3.文风朴实,语言精练(2500字以内);4.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为了便于专家撰写《成果要报》稿件,国家社科工作办先后多次发布样稿。从2010年到2015年,每年会从上一年度的《成果要报》稿件中选编部分稿件,汇编公开出版,以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本节重点结合《成果要报》样稿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汇编(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汇编(2014年)》(以下简称《〈成果要报〉汇编(2013)》《〈成果要报〉汇编(2014)》),从标题、摘要、结构、表达、版式和分类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
一、 如何拟写智库报告的大小标题
智库报告的标题观点要鲜明,内涵要丰富,在文字表述上要有一定的新意,避免使用中性、平淡的标题。智库报告的标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七类:
1. 观点理念类:用判断句做标题,重点在阐明观点,在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思路方面影响决策者。如:第二产业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重点应由需要转向供给。
2. 概念范畴类:在标题中,提出一个或一组概念,主要涉及研究的对象和范畴,重点阐明问题的内涵、逻辑或者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如:关于我国金融改革次序的思考,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
3. 趋势行动类:针对某一问题的趋势做出分析并建议采取行动,强调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行动,常用“迫切需要”“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等词语。重点说服决策者要做某件事。如:我国城镇土地资源二次开发势在必行,构建新型主动的开放模式势在必行,迫切需要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急需提高财政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化水平。这类标题也包含对策建议的成分,但对策建议的最核心观点已经在题目中有所体现。
4. 否定批驳类:针对当前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或者对政策举措的实行或效果予以否定,重在提醒决策者注意。如:“内科手术”式调控无助利率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应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5. 现象阐释类:重在对某一现象做出解释或阐释,有时会用设问句。如:怎样看M2过百万亿元,不稳固的反弹与可能的波动——当前宏观经济的特点及未来走势。
6. 路径目标类:路径+目标,通过或者沿着某个路径,实现某一目标,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结合起来。这类标题,有时会用含有并列、递进或因果关系的句式。如: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实现城镇发展转型,借鉴明清“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模式,以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城镇化”,“三管齐下”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 问题建议类:围绕某个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对策建议或政策建议。与趋势行动类不同,这类标题一般包含政策建议、对策建议字样,单从题目本身看不出具体的建议。重点建议决策者如何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建议,推动我国外贸长期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选择与建议,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与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类型,可以把《〈成果要报〉汇编(2013)》中收录的50多篇报告的标题,大致上做如下归类(表4.3)。
表4.3 《〈成果要报〉汇编(2013)》题目分类表
续表
决策咨询报告标题的特点:少用虚词,一般不用或少用“关于”。在《〈成果要报〉汇编(2013)》中,57篇中只有2篇用了“关于”。智库专家的自信要在题目中体现出来,报告的观点要鲜明,要能够从题目中看到作者的底气和自信,如果自己将信将疑、半信半疑、模棱两可,你又怎能说服见多识广、处在信息中心的决策者呢?对于一些紧迫急迫的事情,可以使用相关词汇,如迫切需要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构建新型主动的开放势在必行、急需提高财政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化水平、我国急需制定一部民法典、应当尽快制定草原保护红线、重大公共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亟待改善、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急需完善文化产业立法,等等。
关于智库研究报告的小标题。每个部分的大小标题,应不重形式重内涵。从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看,有少部分采用句式整齐、排比式的小标题,以及短标题,比如对策建议等。大部分标题不拘泥于形式的对称和排比,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句式上,比较普遍的是使用较长的句子,有的甚至三四行、数十个字,表达的内涵比较丰富,观点比较鲜明。一般情况下,复合句式表达的意思更完整。比如,举措+结果,目的+手段,重点+全面。有些智库报告,把各部分的标题接起来,就是一篇小短文,决策者只需要浏览标题,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树成研究员的《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7) ,报告共四个部分:
1. 回顾我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每一轮改革都会确定符合阶段性要求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体现出一贯的历史逻辑性。
2. 现在社会上对新一轮改革突破口的选择,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七种。
3. 综合判断当前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和改革所处的历史阶段,应该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4. 顺利推进新一轮改革,必须将法律制度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以及其中的各领域、各环节。
决策咨询报告的标题要长,段落要短。比如,总结性的段落,要有措施和成效;问题性的段落,要有原因和表现;建议性的段落,标题中要有一些具体的动作,并且突出重点和要点。决策者需要得到的主要是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是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问题的完整答案。真正的解决方案,决策者需要辅助部门、职能部门深入研究,在综合权衡多种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形成。
二、 如何撰写智库报告的内容提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86)》,文摘是指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价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包括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智库报告的内容提要,介于标题和正文之间,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明了有新意。所谓“提”,即提出、提炼、提纯,所谓“要”,即重要、要点、要义。内容提要,即把报告最精华、最精要、最突出的观点和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决策咨询报告的内容提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背景导语型:交代研究的背景或者成果的来源,研究成果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做出相关铺垫之后,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兴趣。有的智库报告,会采取编者按的形式,比如,会议观点综述性成果的摘要。
2. 全面概括型:与正文的结构相对应,主要保留每部分的标题,按照先后顺序,通过一些连接词或者连接句,组织成完整的一段话。在结构上,内容提要与正文是一种对称关系。
3. 提炼精华型:非对称性,内容提要的结构与层次并非与正文一一对应。有时候是通过长镜头观察事物的全貌,有时候是把镜头拉近,集中展示一个重要的局部。
4. 问题导入型:通过对问题性质和状况的描述,或者提出问题并界定问题,显示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增强决策者进一步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兴趣。
撰写内容提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决策者在看到的一瞬间能够找到关注点、兴奋点和共鸣点,有眼前一亮、“一见钟情”的感觉。内容提要的信息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载。内容提要出自并尊重原文,在表达上要尽可能出新出彩,但并不是哗众取宠、夸大其词或者虚张声势。有些时候采取平均用力,每个部分、每个要点都兼顾到;有些时候是突出重点,避免用过多的排比句或相同句式给人以空洞之感。
2011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成果要报》样稿,共6篇。从“要报要点”的内容和风格看,大都是三段论式。点题(现状、意义)+问题(特征、原因)+建议(思路、对策)。在建议部分,从语气词的使用来讲,更多的是建议,而不是指令或命令,一般情况下用“需要”“要”“应进一步”等,没有用“必须”等强语气词。智库报告用祈使句,但一般不用强烈语气的祈使句。
表4.4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样稿要点一览表
续表
续表
三、 如何进行智库报告的谋篇布局
要注重报告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布局。智库报告,要有一个鲜明观点,所有材料围绕的中心点、聚焦点、闪亮点,更应当是党委政府决策者正在关注或者应当关注的点。整个材料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点来展开。要有能够支撑观点的材料,材料是否要用,用多少,用在什么位置,要全部根据观点的需要。凡是与观点不相称的材料,通通不能保留,避免出现信息孤岛或信息冗余。
要反复提炼各个段落的中心思想。智库报告各个部分的标题,可以适当长一些,把要表达的观点揭示出来。智库专家在撰写智库报告时,不妨运用一个在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上学到的概括段落大意方法。对于每一个段落,都要概括出大意来,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或者段首句。如果决策者时间有限,只浏览报告的大小标题和段首句,就能把握报告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意图。如果有兴趣的话,再进一步看各个部分的具体论证。
要注重报告结构的整体逻辑,精心布局篇章结构,锤炼能够精准表达的题目和标题。文章题目,各个部分的标题,每段落的标题,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意组合。标题多用句子,标题本身不只体现研究内容,更要体现作者的核心观点。要注重报告内容的前后照应逻辑。比如,问题与建议,如果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提;既然有改进的建议,前面必然有问题作为伏笔。整个智库报告要一条线贯到底,前后要照应,避免出现前后矛盾、首尾分离。
整篇决策咨询报告,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每个部分和段落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展开。要注重每个段落的内在逻辑,处理好文章主旨句与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每个部分的标题或者每段的第一句,一般来说都是这个段落的段意,论据是什么,数据是什么,运用的论据和观点之间一定要有逻辑关系。上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和下一自然段的大意之间也必须有逻辑关系。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和症结是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前提。无问题不咨询,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出解决方案,促进问题的解决。问题+对策是决策咨询报告最基本的结构模式。智库报告的基本逻辑,就是三段论,现状(规律)+问题(原因或经验)+对策建议。分析智库大家的决策咨询报告,除以上三个元素外,还有通过对问题或者形势的分析,做出重要判断。这个判断,以学术权威为基础,体现出智库大家观察问题的创新性与创造性。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之间,做出一个重要的判断,并且对这个判断做简要的论证,实际上这是智库专家最希望决策者能够“GET”到的点。有时候,决策者认同一条理念比看几条对策建议更重要,能够影响决策者的思想观念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层次,是智库追求的更高境界。智库专家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引导决策者去按照自己的逻辑思考问题。针对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要不要讲意义,要不要围绕一个重要的判断做论证。如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让决策者接受一个理念,并且这个理念对于决策者来说是全新的,那么需要一定的意义阐释。否则,没有必要讲过多的意义。
智库报告典型的结构为纵向递进结构、横向并列结构和纵横结合结构。
纵向递进结构:从问题发生到剖析原因到提出解决方案,按照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展开,各个部分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比如,《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树成研究员)一文,逻辑关系是每一轮改革都有突破口,新一轮改革突破口有多种见解,应该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进而提出要顺利推进新一轮改革,必须将法律制度建设贯穿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相比较而言,刘树成研究员在《财贸经济》2013年第6期发表的《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一文,包括五个部分:一、问题的提出,把七种意见放在这一部分;二、前四轮改革是怎样确定突破口的,对四轮改革的突破口逐一分析;三、第五轮改革突破口的选择;四、怎样展开改革;五、进一步的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比较两文的标题、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的不同。
案例:“三管齐下”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者:武汉大学卢洪友教授(18)
一、 2020年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三大制约因素
1. 财政吃紧
2. 制度缺失
3. 机制不活
二、 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全面实现均等化
1. 三大制约因素具有内在联系,必须通盘考虑
2. 非均等程度严重且呈加剧态势
3. 时间紧,回旋余地小
三、 “三管齐下”助推均等化之路怎么走
1. 以财政为突破口
2.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3.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换
该案例,整篇文章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没有冗余信息。第一部分坚持问题导向,概括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大因素。第二部分标题采取“只有……才……”句式,重点分析三大制约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问题的严重程度,单靠哪一项单一的举措都不能解决问题。第三部分,使用设问标题,“路怎么走”,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提出三管齐下的具体思路。本部分三个小标题,将财政作为突破口,将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将机制转换作为重点。
横向并列结构:整篇报告按照总论或者导语+主体的结构布局,主体部分以并列的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包含有递进关系)横向展开。前面一般有段总论或者导语性质的文字,甚至在导语中把主要问题交代清楚,然后再分几个方面提出思路和建议。还有一种横向并列结构,就是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每个部分按照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路径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是把提出问题作为导语,然后把对策建议部分,提升到第一个层次,形成一个并列结构。
案例: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实现城镇发展转型,作者:合肥工业大学黄志斌教授(19)
一、 扭转“造城运动”,推动城镇建设集约化
二、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发展智能化
三、 多管齐下治理污染,实现城镇绿色低碳化
四、 多种制度改革联动,实现城镇服务均等化
本案例四个小标题,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手段、举措与目标、目的的关系。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纵横结合性结构:把纵向与横向有机结合起来。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整体纵向、部分横向。实际上,在纵向结构中,每一个大的部分,比如问题的罗列,对策建议的展开,往往是采取横向的结构。二是整体横向、部分纵向。比如,对于一个研究命题,可以分解为四个维度,在每个维度,都从问题开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相当于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样稿一:《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作者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文2800多字,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呈现的五大新特征;第二部分,针对五大特征,提出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发现在概括特征时,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单句,在提对策建议的时候,一方面紧紧扣住特征,另一方面,小标题全部是两句话,包含了主要路径、重点举措、效果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见表4.5。
表4.5 特征分析与对策建议对照表
智库报告撰写,在结构布局上要坚持五项黄金法则:
问题导向原则。无问题不咨询,整个决策咨询报告都围绕问题来展开。需要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设计什么样的篇章结构和段落布局,都需要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问题、观点和材料所运用的数据之间应当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提出的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提出的方案是不是真正能够推动问题的解决,是检验决策咨询报告质量的试金石。在分析问题时,坚持有限理性,不过于扩大问题的外延,要聚焦问题。所提对策建议不要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而是要有限的集中,用有限的篇幅,选取有限的角度把问题讲清楚,提出对策建议。
开门见山原则。智库报告要开门见山,直接亮出观点,紧紧围绕观点组织材料。由于决策者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智库报告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和过渡。最主要的核心观点,能在大标题中出现就不要放在小标题中,能出现在小标题中就不要放在段落中。智库报告不像小说和散文,把主要观点隐藏在文字之中让读者慢慢品味,不可藏宝于深山老林,千呼万唤不出来,千寻万觅才出现,出来后“犹抱琵琶半遮面”。
前后呼应原则。一份报告一般有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种推导、论证等。很多时候,需要注意前后呼应。比如,在论述主题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在进行分项阐述的时候,仍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切忌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与提出的对策前后不呼应,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后面提出的解决思路,与前列分析的问题没有关联。智库报告要有一条鲜明的主线,要有一贯到底的一种气势,通过部分呼应整体、论据服务中心、前后相互呼应,使智库报告成为一个有机体。
没有孤岛原则。智库报告的写作,所有的内容都应当围绕中心,前后呼应,避免报告中出现信息孤岛现象。一份咨询报告中如果出现了一个孤岛论点,不包含在框架内,与任何其他部分都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关系,那就要注意这个孤岛是否应该在报告中出现。举个例子,在一份传统企业转型的报告中,如果在框架中没有包含企业文化的转型,也没有文化转型的措施,那么关于文化的话题就不该占据任何一页来进行描述。
简洁第一原则。智库专家要语不惊人誓不休。但这个“语”,不是雷人雷语、不着边际,不是故作高深、哗众取宠,而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精确描述和研究结论的精准表述。智库研究报告需要扣题,但不需要穿靴戴帽,在开头不需要过多的介绍性和铺垫性语言,在文中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性语言,在结尾不需要使用领导讲话中的号召性或口号性语言。如果说写学术论文有时候要去简就繁、穿靴戴帽的话,写智库报告,就是删繁就简、脱靴摘帽。
四、 如何创新智库报告的话语表达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型智库的话语体系是借来的。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看,新型智库必须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话语体系构建,有两个参照下的两层含义:第一,相对于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和媒体宣传等,智库要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表达方式和话语系统。智库专家要知道决策者在想什么,知道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影响决策者。第二,相对于中国智库在国际上的后发和弱势地位,要在国际智库界和国际社会构建有影响力的表达方式,提升中国智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本节内容,主要聚焦前一种含义,探索用什么样的话语和逻辑对智库成果进行表达,即智库成果的表达方式问题。
1. 智库话语与其他话语的区别
话语包括智库话语、学术话语、政治话语、政策话语、媒体和大众话语,不同话语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表4.6 不同话语体系之间的区别
智库话语体系缺位,学术话语与政策话语之间隔着一道鸿沟,需要通过智库话语承担起转化和翻译的角色。智库专家,要用接近政策话语的方式,表达学术研究成果,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服务决策。换句话说,纯粹的学术研究成果,即使质量再高,一般也难以直接转化为政策。于是,需要建立一个在学术研究基础上以服务决策为主、专门从事话语体系转换和成果转化的机构,这个机构就是智库,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就是智库工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智库研究是用政策话语表达学术研究成果,是学术成果的通俗化、简洁化表达。通俗化不是庸俗化,简洁化不是简单化,智库成果要避免空洞,要有干货。
学术研究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智库研究的目标是改造世界(20) 。学术研究更多的是认识世界,如果不认识世界,就无法改变世界,改变世界需要建立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之上。开展智库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智力优化公共政策,进而推动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学术话语多用实证分析,智库话语多用规范分析。比如,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这是你听到的两种表述:甲认为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乙认为应该提高最低工资。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甲和乙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甲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他作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乙的说法像一个决策者,他作出了他想要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一般说来,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如甲的表述,是实证的。他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第二种类型,如乙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他们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
表4.7 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的话语体系比较
注:本表引自乔元正《高校智库建设内外部协同的原理、问题及其对策》,载《现代教育管理》2017年第7期。
针对学术话语向智库话语的转换,江汉大学陈杰认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和学术话语体系是能够协同建构发展的,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将高校智库、话语体系协同建构发展的“四段三步”法。“四段”:第一阶段是指学术言说主体缺失及离散化阶段;第二阶段是指学术言说的实践性及其内涵阶段;第三阶段是指学术言说的社会历史实践性阶段;第四阶段是指学术言说的国家发展战略化阶段。四个阶段之间的转换,需要“三步”:第一步是指智库提升和协同方面的转型;第二步是指智库目标和功能方面的转型;第三步是指智库影响和战略方面的转型。
三种知识分子的话语政治
从黑格尔论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体系以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理解社会?从现代社会确立的那一天起,就存在谁来领导社会、谁来主导社会的问题。知识分子由此分化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叫作普遍性知识分子,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主要生产看起来与现代社会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诸如“物自体”“精神现象学”等等。事实上,他们为社会提供“命题话语”。第二类知识分子叫专才知识分子,或者技术知识分子,是以医生、律师、法律的制作者以及大众媒体的从业人员为主体的一类知识分子。专才性知识分子主要为社会提供“问题话语”,主要解决一些专业的技术问题。第三种为有机知识分子,或者批判性知识分子,是由依托一定的学术和理论背景的知识分子和知识大众构成的一个群体。这一类知识分子在今天不断生产“话题话语”。简单来说,从命题到问题到话题,三个层面的知识分子分别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话语政治。作为智库专家,更多的是扮演有机知识分子或批判知识分子的角色,主要职责是生产话题话语,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责任推动时代和社会的进步(21) 。
2. 智库话语的主要特点
新型智库的研究报告,要灵活多样,语言要鲜活,不要写成学术论文的“洋八股”,也不能按照公务员考试申论式的“新八股”,更不要形成千篇一律的“智库八股”。智库报告的撰写,一方面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变化,在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更富灵活性、多样性。
学术研究使用学术语言和学术话语,多用长句和注释,往往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其内涵需要仔细咀嚼才能体会出来。智库研究使用的是智库话语,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一般不用注释,易于理解和把握,能够让人一看就明白。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原主任慕海平表示,“准确、及时、有效”是该院对决策咨询报告的要求。选题是第一要义,直接服务于中央的政策制定,为了“连通天地两头”,决策咨询强调时限,选题制定过迟或过早都可能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效果,不能引起决策者的重视,或者因为时过境迁而失去效果。对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去网上浏览信息进行归纳完成的报告实行“零容忍”,每个人都必须去市里、县里、镇上、村里实地调查,只待在北京,以“空”对“空”完成的报告是不合格的。对决策咨询报告的基本要求是文风简洁,力求“短、实、新”,决不“长、空、假”。只要不是特别宏大的选题,原则上每篇决策咨询报告字数不超过3000字,其中送阅件的字数可以更短,可以是1000字,甚至是500字。必须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在我看来,凡把复杂的事物说得像小葱拌豆腐一样一清二白的,概不可信。作为智库,应多说一些启发建议,少下一些结论。”
要尽可能少用虚词、连接词,能不用的词坚决不用。智库报告,没有文献综述,没有脚注尾注,没有复杂的模型,也不列参考文献。智库报告,是省略了若干相关细节内容之后的精简版。对于决策咨询报告而言,对策建议大多数情况下不少于3条、不超过5条。
五、 如何设计智库报告的版式格式
智库报告对于作者信息淡化处理,有意淡化著作权、版权等意识。很多决策咨询报告都不在标题下直接署名,往往在导语中体现,或者在文末注明。智库报告作者的署名方式一般比较简洁,只有作者的一级单位、姓名和职称等重要信息。国家社科基金和省社科基金会点明是课题成果,但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体现出课题的名称。一切都是为了简洁,为了更加明确的表达观点,在决策咨询报告的第一页或者封面页上,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智库报告的“包装”很重要
报告的内容很重要,报告的形式和“包装”同样重要。因为智库产品要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也需要“包装”和“推销”。呈送给领导的版本与课题组形成的报告原文往往并不相同,而是经过专门的研究员字斟句酌地重新写作,成文更加精炼、可读性强。一位参与“包装”的智库成员说,“跟记者写文章一样,讲究‘倒金字塔’结构和新闻元素,得让领导看了有阅读欲”。比如,拟标题就是一门学问。这位人士认为,“‘当下经济风险与应对’就比‘当下经济形势与应对’更能引起领导的兴趣。”为了方便高层领导阅读,递送的报告字体要比较大,“一般规范是办公软件的‘小三’号字”。智囊机构的专家如果想让自己的建议能更快速地被接受,还要用更简洁易懂的形式来表达。“你要让相关部门很快明白你的意思。”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刘峰说:“自己感觉很好,但上面根本不知道你说什么,中间环节就给刷下来了。”关于政策建议的采纳率,一位智库人士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选题,看选题在当下是不是足够重要,是不是能有助于解决当下的主要矛盾和风险”(22) 。
六、 决策咨询报告的类别特征与结构示例
湖南省社科院周湘智根据决策需要与实践探索,将智库报告基本类型概括为以下六种:政策建议型,调研报告型,形势/信息/社情/舆情分析型,会议/活动综述型,经验借鉴型,事件回应型。学者陈安、贾传玲等按现代智库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将智库报告分为回音壁式反馈报告、进行时式事件报告、解读型政策报告、示警型研究报告、描述型分析报告、内参式针砭报告、建议式评价报告、拼凑式行业报告、大百科式年度报告等九类(23) 。在此,笔者将决策咨询类的智库成果,简称智库资政报告,分为趋势预测型、阐释事理型、问题应对型、批驳辨析型、未雨绸缪型、紧急呼吁型、事件回应型、推动实施型、他山之石型、政策评估(评价)型等十种类型,并且以近年来国家社科工作办(规划办)网站公布的《成果要报》样稿和公开出版的2013和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汇编》收录成果举例说明。
1. 趋势预测型。对重大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或国内外重要的经济社会形势,或对公共政策有重大影响、足以能够引起公共政策变化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这种类型就像智库专家发出的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天气预报”。有的侧重于分析形势的有利方面,增强信心;有的侧重于分析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困难,更多的带有预警性质;有的仅仅是形势的分析,有的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具有前瞻性的思路建议。
案例:《2013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毛振华(24)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一、宏观经济并未触及底线,下半年经济形势基本安全
二、 要更加重视宏观经济波动的性质变化
三、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应由短期目标向中长期目标倾斜
案例:《推动我国外贸长期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计广副研究员(25) 。
报告分三个部分:
一、 我国外贸增速持续下滑,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
二、 出口大国仍然是我国的长期发展目标
三、 推动我国外贸长期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2. 阐释事理型。一般情况下会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主要是向决策者介绍某种理念或者观点,通过耐心细致的说理,希望决策者能够接受;从正面阐释重要的观点或理念。或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汇编》(2013年)看,很多决策咨询报告都以阐明事理为主或者包含阐明事理的内容,一些大家的决策咨询报告,主要以对形势的精确判断和重要观点的深刻阐释见长,以观点制胜而不是以具体的建议制胜。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钢研究员围绕我国的工业化及其与城镇化的关系撰写的2篇阐释性报告,分别发表在2013和2014年度的《成果要报》上。其一,题目为“第二产业仍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产业始终是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尤其需要注重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大有潜力。其二,题目为“城镇化并未滞后 工业化仍是重点”,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不能拿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发展路径去对比中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第二,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比较,中国城市化进度并不存在所谓的“滞后”;第三,工业化快于城市化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常态;第四,进一步推动工业化仍是我国促进四化融合发展的根本着力点。具体提出三条路径:依靠第二产业创造非农就业岗位仍旧是最可行的方式;必须有第二产业生产率的长期提升,才能支持农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稳步转移;今后主要通过发展大、中型城市来促进我国城市化率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样稿《以调整社会结构为核心 深入推进新阶段我国社会建设》,作者: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陆学艺研究员
正文3500多字,共分四个部分:
第1部分,作出“当前我国已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的判断;
第2部分,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九个方面阐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及其积极的经济意义”;
第3部分,指出“当前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社会结构变动滞后”;
第4部分,提出“加快推进我国社会结构调整的建议”,主要包括四个重点和四条具体建议。就四个方面的重点而言,由于篇幅所限,并没有完全一一对应第二部分的九个方面,而是重点突出了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3. 问题应对型。直接点明问题的具体表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案例:《应对区域产业转移空间错位的建议》,作者:湖南科技大学刘友金教授(26)
一、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空间错位的表现
1. 沿海地区推动比较优势的产业未能适时转出
2. 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中忽视发挥比较优势
3. 符合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承接产业向沿海地区回迁
二、 区域产业转移空间错位的主要原因
1. 沿海地区政府的阻碍,弱化了丧失比较优势产业的转出动机(三个担心:GDP,税收,就业)
2. 承接地政府间的过度竞争,助长了转移企业存在区位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追逐产业转移政策的游牧企业)
三、 一些建议
1. 中央政府完善产业转移相关制度安排,加强跨区域政策协调
2. 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3. 中西部地区着力培育比较优势,增强产业承接能力
4. 批驳辨析型。对于现实政策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潜在的问题或者目前一些观点的错误之处,希望决策者能够不采取其他有缺陷的或者错误的观点,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推动政策问题的解决。
案例:《我国完全可以实施社会保险费改税》,作者:四川大学蒲晓红教授(27)
一、 部分学者认为的社会保险费改税“障碍”并不成立
1. 费改税反而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2. 费改税不会妨碍我国税收体制改革
3. 费改税并不影响政府对社会保险责任的承担
4. 费改税不会使我国被迫提前成为福利国家
二、 社会保险费改税也存在一些现实障碍
1. 通过税收筹资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匹配(www.xing528.com)
2. 费改税后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
3. 费改税不能根除偷逃社会保险缴款的动机
三、 社会保险费改税存在的障碍完全可以规避
1. 按照个人账户规模实施税收返还
2. 暂时不将城乡居民纳入征税对象
3. 暂时维持“二元征收”体制
4. 增强参保者对制度的预期
案例: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样稿《我国基层乡村债务膨胀的潜在风险及应对建议》,作者:吉林大学王郅强副教授
一、 我国乡村债务的基本情况
二、 巨额乡村债务的成因及潜在风险
1. 规模庞大的乡村债务使部分乡镇政府难以正常运转
2. 过重的乡村债务使农民负担出现反弹空间,对基层稳定构成潜在危害
3. 规模庞大的乡村债务使得农村基层政权执政能力不断弱化,基层行政生态陷入尴尬境地
三、 化解我国巨额乡村债务的对策建议
1. 遵循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对现有政府财权事权制度进行改革
2. 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调动基层干部清偿债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强化对乡村债务的监督机制,实行乡镇主要领导化解乡镇债务任期责任制
4. 根据各地不同的负债因素及规模,采取区别对待的化解方式
5. 对乡村债务进行摸底细分和实时监控,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6. 测算各地适度的债务存量,对乡村债务实行动态偿还
7. 压缩乡镇行政开支,完善乡镇财政监督管理制度
5. 未雨绸缪型。针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性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建议或进行预警,为决策者解决问题储备方案。
案例:《防止经济增速出现“台阶式”下滑》,作者: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宋立、刘雪燕(28)
一、 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明显减速是世界性普遍现象
1. 90%以上经济体高速增长后出现减速,且绝大部分经济体减速发生在中等收入阶段
2. 大多数国家呈现波浪式而非台阶式减速
3. 台阶式减速比波浪式减速出现更早、幅度更大
二、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减速不可避免,但要努力避免“台阶式”减速
1. “十三五”时期我国即将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的阶段
2. “双重二元”结构决定我国波浪式减速可能性较大,但台阶式减速可能性仍不能排除
3. 如果出现台阶式减速,将明显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三、 提前采取稳定经济增长措施,为增长动力的平稳转换争取时间
1. 实施经济稳定增长战略
2. 有效挖掘要素供给潜力
3.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案例:《警惕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变异》,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刘元春教授(29)
首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第一,第三产业的景气并不可靠。第二,对就业市场的判断可能失误。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应及时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方面加大力度和灵活性。
1. 货币政策在保持定力、避免重返全面宽松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定向宽松的力度和广度,同时加强预期管理以提高政策有效性
2. 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给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3. 做好社会政策托底,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降低社会对刺激政策的依赖
6. 紧急呼吁型。问题导向,表明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表明问题极其严重,乌云压境,山雨欲来风满楼,呼吁决策者要采取某项重要的举措。
案例:《我国急需制定一部民法典》,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柳经纬教授(30)
一、 现行民商事法律体系缺失问题十分突出
1. 立法杂乱无章
2. 法宝法规重复
3. 法律概念不统一
4. 法律规范不一致
5. 法律观念冲突
6. 法律制度无法衔接
二、 《制定民法典的时机和条件成熟》,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将民法典列入立法规划
案例:迫切需要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待遇,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张思锋教授(31)
一、 现行新农保养老金待遇明显偏低
1. 新农保养老金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2. 新农保养老金远低于农村老年居民期望值
3. 新农保与其他社会养老金保险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悬殊
二、 新农保制度全覆盖后当务之急是提高养老金待遇
1. 逐步提高各级财政的补贴额度,增加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2. 逐步提高新农保个人参保缴费额,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
三、 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待遇不仅需要而且可行
1. 调整后的新农保财政负担系数可以适应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
2. 调整后的参保者个人缴费负担系数可以适应农村居民个人承受能力
案例:《我国城镇土地资源二次开发势在必行》,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32)
一、 开发已超规划,发展仍缺空间,管控日渐紧张
二、 实施城镇土地二次开发的建议
1. 大规模清理闲置土地
2. 整理低效工业用地
3. 整治农村住宅用地
4. 注重开发各种非农业、自然条件差的国土资源
7. 事件回应型。在问题发生之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此类问题发生的对策建议,属于雨后送伞,亡羊补牢。针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这种类型的文本主要是智库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突发、热点焦点性事件,从专业视角分析其历史脉络、事件成因、未来走势、潜在影响,科学提出应对措施。这种及时、深度、专业的分析产品,往往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澄清模糊认识、辅助科学决策、扫除认知盲点的重要作用,一直受到领导同志和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例如,2018CTTI来源智库年度优秀成果《由范冰冰“逃避税”事件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优化》《美国近期发布的〈2017年航行自由报告〉需引起重视》等。
案例: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样稿:《用工荒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教授
正文2600多字,共分三部分。
一、 用工荒现象原因分析
1.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使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2. 一揽子刺激方案及经济回暖增加了就业岗位
3. 制度性分割妨碍了劳动力市场发挥自发调节功能
二、 用工荒现象预示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
1. 收入分配状况明显好转,社会进一步和谐
2. 产业升级逐渐发生,经济增长更有可持续性
3. 新的制度需求进一步推动经济和社会政策改革
三、 创造政策条件,把用工荒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
1. 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
2. 运用法律手段和劳动力市场制度,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3. 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4. 通过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
8. 推动实施型。智库专家希望达成的政策目标相对比较具体。在大的战略形成后,或者国家区域战略出台后,作为地方和区域如何对接,如何实施,推动国家政策和大的区域战略更好地落地,更加聚焦于实施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样稿《以扩大“住、行、学”供给为抓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王国刚研究员
全文2800字左右,共分三部分。
一、 扩大内需的重心是加大消费性投资力度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是城镇化建设投资
三、 缓解“住、行、学”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
1. 提高消费性投资增长率
2. 加快城镇经济产业化
3. 发展中心城市经济圈
4. 鼓励民营经济投资城镇化建设
5. 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案例:《急需提高财政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化水平》,作者:东北财经大学孙开教授(33)
一、 财政应急资金管理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 构建财政应急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三、 当务之急是优化财政应急资金分配使用方式
1. 设计、制定财政应急资金分配标准
2. 在制度化管理基础上尽快拨付财政应急资金
3. 协调好应急管理中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4. 强化对财政应急资金的使用监管
9. 他山之石型。主要通过比较研究来说明问题,同时借鉴古代或外地经验,为我所用。一般主要包括经验是什么,当前实际是什么,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和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
案例:《借鉴明清“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改革模式》,作者: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34)
一、 明清“田面权”制度曾经实现“一田二主”
1. 田面权的制度框架
2. 田面权制度的历史绩效
二、 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借鉴“田面权”制度
1. 田面权制度具有现代物权法的法理逻辑
2. 田面权制度具有土地权利分层上的合理性
3. 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借鉴田面权实施物权化
4. 物权化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所有权相辅相成
5. 田面权模式实施成本小,能够稳妥推行
案例:《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建议》,作者:浙江大学刘渊教授(35)
一、 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化调整的核心推力
1. 信息技术获得群体性突破
2.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小规模和分散化生产
3. 借助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产业垄断
二、 发展国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业化调整的新模式
1. 以信息技术改变全球能源格局,以能源工业推动工业化的模式
2. 以信息技术改变全球制造格局,以智能制造推动工业化的模式
3. 以信息技术改变全球服务格局,以大数据推动工业化的模式
三、 推进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建议
1. 紧紧围绕“两化融合”战略,加强系统布局和顶层设计
2. 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与生产方式变革
3.紧紧围绕信息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推动创新型企业健康成长
10. 政策评估(评价)型。对公共政策第三方评估,是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第三方政策评估报告,也是智库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类决策咨询报告对于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动态或者阶段性评估,提出需要改进和调适的内容,增强政策的适应性。
案例: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样稿《我国货币超发的真实内涵及其与CPI的关系》,作者:上海社科院胡晓鹏研究员
一、 货币超发的真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1. 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扭曲的汇率形成机制,是较早引起中国货币超发问题的诱因
2. 近期人们对货币超发的理解往往带有明显的异化倾向,矛盾的焦点指向了政府
3. 正确理解货币超发的现实意义、合理界定与度量货币超发,对于认识和指导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大有裨益
二、 我国货币超发的真实水平及其现实根源
1. 货币超发系数与货币超发率都可以用来衡量我国货币超发的规模与水平
2. 中国的确出现了货币超发,但其原因不是外汇储备变动下的基础货币扩张,而是货币乘数很大
三、 我国货币超发与CPI的真实关系及其现实依据
1. 中国最近20年的经济运行中,不存在所谓货币超发导致CPI上扬的情况
2. 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货币超发规模,但并不表明货币超发与CPI之间有因果关系
3. 虽然货币超发不一定必然带来通货膨胀,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货币超发对物价的影响
这篇报告从外汇超发与外汇储备与CPI上涨的关系切入,首先分析货币超发的内涵,然后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外汇储备变动引起的,最后梳理货币超发与CPI之间的关系。这篇报告,重点在于对于货币超发与CPI的真实关系的分析,而不是对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