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在农田基本建设中,遗址文化层不断暴露,精美文物时有出土。1978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6]对大地湾遗址区进行了复查。复查结论认为,大地湾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价值远远超出了首次发现时认定的范畴。于是,大地湾遗址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发掘项目,于同年7月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秦安县文化馆组成联合发掘组,首次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
考古发掘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发掘组始终遵循田野考古规程,将计划发掘的遗址区按自然和人为造成的地理现状,划分10个区域进行。在发掘过程中,他们采用科学的探方发掘法,对每个区域内的遗址和文化堆积,首先按土质、土色划分地层,然后按照先上后下,先晚后早的次序逐层清理,出土遗物也按其所在区域分别保管和建档。
1978年秋,发掘人员首先对遗址清水河南岸第一台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出仰韶文化房基127座,窑址30座,灰坑200多个,墓葬42座。1979年,发掘工作继续在这一阶地进行。这一阶地地层情况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耕土层或垫土层,褐黄色,为现代扰土,一般厚0.3~1米;第二层为仰韶文化层,一般厚1~2米,最厚处达4米多,文化内涵包括仰韶半坡、庙底沟及马家窑文化石岭下、马家窑等类型的遗迹和遗物;第三层为“特殊”文化层,厚0.5~0.7米;第三层以下为黄色生土。当年的考古发掘进展顺利,喜获硕果。当考古工作者发掘到第三层时,令他们激动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发现这一文化层出土的陶片极其松脆,色泽不匀,且彩陶片不多,纹饰多为单调的自然绳纹或宽带纹。据此,他们马上意识到这些破碎陶片年代可能早于仰韶文化。接下来,与上层已被揭露清理的仰韶文化层面貌截然不同的独特遗存的不断出土,更加证实了他们的推测。
在这层,考古工作者共清理出“一期”文化遗迹两千多平方米,墓葬13座、灰坑9个、房址3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共90余件。其中陶器的主要器形有圜底钵(有的加三足)、筒状深腹罐(有的加三足或圜足)、球腹壶、圈足碗。从出土器物的特征上看,它与仰韶文化遗存差异较大;从地层上看,它与仰韶文化相互叠压,又早于仰韶文化层,仰韶文化层普遍厚1~2米(最厚处达4米多),“一期”文化层一般厚0.5~0.7米;从范围上看,大多探方下层均发现这类遗存。难道这是比仰韶更早的文化遗存?带着这一令人兴奋的疑问,考古工作者采集木炭标本迅速送北京进行了碳14年代测定。结果正如他们所料——送检的五个标本年代均为距今7300年~7800年,比仰韶文化早了近千年!1981年,这一发掘研究成果一公布,当即轰动了考古学界。
大地湾一期文化,即考古界后来命名的大地湾文化,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也是黄河中上游流域继磁山文化[7]、裴李岗文化[8]之后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文化遗存。正是这期文化,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整整3000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一期遗存的文化面貌,1980—1981年,大地湾发掘组接着在五、六、七、八发掘区继续进行发掘。1980年进行的第三次发掘,扩大揭露面,考古人员在4000多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进行发掘。发现文化堆积层有五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现代填土层;第三层为仰韶文化层,内含大地湾属仰韶晚期遗迹、遗物;第四层为仰韶早期文化层,含有大地湾二期、三期、四期遗迹、遗物;第五层为大地湾一期文化层。一期文化遗存在二、三、四发掘区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发掘区中部。在这次2000多平方米的发掘范围内,又发现一期房址3座,灰坑1个,墓葬5座,出土陶、石、骨器200余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钵形器的内壁上绘有各种不同的彩绘符号,这对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有重要价值[9]。这次发掘又获得了有关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的更为丰富的资料,尤其是3座房址和彩绘符号就是新的重要发现。截至1980年年底,共发现一期房址3座,灰坑13个,墓葬16座,出土器物共300余件,从而使人们对一期文化的内涵和分布状况有了充分的认识。同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第五发掘区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房屋建筑遗迹(编号为F405),其结构之复杂,面积之宏大,在我国仰韶文化房址的发掘史中是罕见的,被誉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雏形[10]。(www.xing528.com)
八区挖掘现场
1982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大地湾遗址进行第五个年度的发掘。发掘地点选在邵店村东约一公里处的五营河南岸的第二级河谷阶地上,总编号为第九区。其台地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60米,地势宽阔,南高北低,环境优越。其文化层堆积分为五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至第五层均为仰韶晚期的文化层。发掘工作历时4个月,开探方3个,实际揭露面积105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25座,灶坑8个,灰坑77个,窑址6座,出土陶、石、骨、角、蚌器等1200余件,均属单一的仰韶文化遗存。这次发掘较全面地解释了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晚期文化面貌,对仰韶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1]。同年10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第五发掘区又发掘出土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房屋遗址,就在这一编号为F411的房址地面还出土了令人惊叹的地画。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地画,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堪称我国原始艺术的瑰宝。[12]
1983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第六个年度的发掘。发掘地点编号为第10区,其介于第五区和第九区之间,位于长虫梁山腰一块修整过的水平梯田地上,距清水河1公里许,距河床垂直高度约80米。考古工作者在第十发掘区发现了一座距今5000年左右的罕见的仰韶文化晚期的特大型房址,这座编号为F901特大“宫殿式建筑”坐落在第十区北半部。该房址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布局和谐。更为重要的是其内部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我国古代建筑以对称布局、木构为架的基本特征已初具雏形,为我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增添了珍贵资料[13]。
1984午是大地湾遗址发掘的最后一年。这年,发掘组对F901房址继续进行详细探查,在为下一步F901的保护性建筑工程创造条件的同时,在第十发掘区又发现类似于甘肃镇原常山下层文化遗存。该遗存叠压于仰韶文化晚期之上,分布面积235平方米,发现白灰面房址2个,灰坑5个,出土少量的陶、石、骨器。常山下层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搞清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发展方向及齐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研究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