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想,王道士这个狡猾古怪、胆小怕事、令人讨厌的家伙,却有着天真的聪明,对宗教有着极大的热情,对自己的目的又能采取各种貌似合理的手段加以保护。他想,中国人大都热爱唐玄奘,我不妨试探一下,或许会打动他的心。于是他让蒋师爷问王道士是否知道玄奘。
蒋孝琬走到王道士的住地,王正在收拾房间。蒋同他随便寒暄了几句,便有意识地问道:“王道士,中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高僧,我想你是一定知道的。”
王道士:“你说的高僧是哪一个,是什么朝代的,我怎么知道?”
蒋孝琬:“就是我国唐朝到西天取经的,著名的圣僧玄奘啊!”
王道士一听玄奘的名字,显得十分欣喜和激动,便说:“噢,你说的是唐僧嘛!那我不仅知道,而且这前边不远处,还有我给玄奘圣僧画的他老人家去西天取经的画像哩!”
蒋孝琬听后,随便敷衍了王道士几句:“唐僧是佛教大师,又是个大翻译家。他把佛经不仅从印度取来,而且把它翻译成汉文。他的功劳不小啊!”说完便急急忙忙离开了王道士,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斯坦因。使他和斯坦因高兴的是,这次抓住了王道士的思想苗头,可以立即迎合、奉承,以便引起王道士的兴趣,取得这个身材矮小的道人的信任。
一天,王道士领着斯坦因和蒋孝琬参观洞窟,走到一个走廊上,王道士向他们介绍说:“斯大人、蒋师爷,这墙上画的圣僧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是我花了很多银子,请了有名的、技术很高的画匠师傅画的。”
此话提醒了斯坦因和蒋孝琬,于是他们对唐玄奘大加赞扬。为了迎合王道士崇拜玄奘的心理,他们编造了一套荒诞离奇而又能使王道士信服的谎言。
斯坦因让蒋孝琬给王道士翻译,说自己就是玄奘的忠实信徒,是从印度循着玄奘大师取经的足迹,越过崇山峻岭、戈壁荒漠,才到达这个玄奘曾经朝拜过的寺院。
蒋孝琬翻译后,王道士对斯坦因表示出一种崇敬的心情,显得喜形于色,便对蒋师爷说:“外国人也有信奉唐僧的,可见圣僧玄奘多么灵验!”
当他们走到一幅画前,斯坦因突然停住了脚步。画面上画的是玄奘站在一条水流急湍的小河岸边,他的白龙马驮着佛经,站在他的身边。一只大乌龟朝着玄奘游来,表示要帮助他把佛经驮过河去。当时斯坦因站在画前,想了很久。他想说,藏经洞里的佛经,就是玄奘从印度带来的,现在我要把这些经卷全部带回印度它的老家去。可是,他终于忍住了,什么话也没有说。他让蒋孝琬留在王道士这里继续做王的工作,以便争取得到王道士曾经答应过,之后又反悔不想给他看的经卷。而自己向王道士匆匆告别后,先回去休息了。
王道士左思右想,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一拖再拖。斯坦因一筹莫展,别无他法,只得耐心地等待。
蒋孝琬在王道士居住的地方偶然发现了一盏漂亮的煤油灯。他阅历比较丰富,详细观察了这盏煤油灯后,认为这不是中国的产品,于是就煤油灯的来历问题同王道士攀谈起来。
蒋孝琬:“王道士,你这煤油灯好漂亮呀!在哪儿买的?”
王道士:“不是买的,是一个施主给寺院布施的。”
蒋孝琬:“这个施主很不一般,有这样好的东西。这位施主在什么地方?我打问一下,自己也想买这样一个煤油灯。”(www.xing528.com)
王道士:“实话告诉你吧,这是一个俄国人布施的。”
蒋孝琬:“俄国人什么时候到这里来了?是来干什么的?”
王道士:“俄国人搞了一个什么‘帕米尔考察队’来到中国。他们的一个人,名叫奥——什么夫,来到千佛洞参观,给寺院布施的。”
蒋孝琬:“他还给佛寺布施了些什么?”
王道士:“布施的东西可多了。除了煤油灯外,还有做袈裟和僧衣用的织物,以及线番、佛油灯、蜡烛、铜碗等,整整六大包。”
蒋孝琬:“这个人为什么要给佛寺布施这样多的东西?是不是他有求于你?”
王道士:“他不是有求于我个人,而是想从我们这里拿走一些写经。”
蒋孝琬:“他拿了没有?拿走了多少?”
王道士:“拿走的不多,比他给佛寺布施的少多了,而且还是经过上边批准的。”
蒋孝琬:“他拿走的有没有100件?”
王道士:“差不多,也就是一两包。”
蒋孝琬:“那你们这写经、绘画,就没有数目吗?给俄国人给了两大包,以后数目不够了怎么办?”
王道士:“当然有数目。而且还有详细的‘目录’,一件一件都登记在上边。这是几年前汪县长在任时主持搞的。以后汪县长调走了,我就把那个‘目录’给烧了。现在由我说了算。我说多少,就是多少。除我以外,谁也不知道确切的数字是多少。”
蒋孝琬:“噢,原来是这样。王道士,斯坦因先生不是也答应要给寺院捐赠银子吗?你就赶快让我们看看那些写经吧!”
王道士:“只要你们真的捐赠,看一下是可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