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是个勇于追求的人。她钟爱艺术事业,苦恋敦煌壁画。临摹绘画技艺高超,临品水平属第一流。她对艺术的酷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她把过去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看作是过眼烟云。她的思想方法是,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她没有沉溺于冤冤相报和耿耿于怀,而是注重向前看。
她奉献得实在太多了。她的丈夫孙儒僴是学建筑的。他的同学,不少都成了一流建筑师。而他只能在莫高窟修洞、修门、修墙。如果没有他,这些需要维修的文物,就会放任自流。她的3个子女,由于受父母的株连,一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天赋不高或学习不好,而是被耽误了。她自己从1952年转业到莫高窟,迄今整整40年了。铁马风铃伴她黑发染白,寒风黄沙使她“人老珠黄”。
在谈到身处逆境的那些往事时,她想得很开、很宽、很远。她说:“唐僧西天取经,不是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吗?那些事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现在如何把工作搞上去,赶上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
对于在临摹壁画时遇到的严寒、酷热、道路不通,上洞艰难等等困难时,她就想着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画师们,冒着猛烈的戈壁风沙,塑佛造像,彩绘壁画,晚上就住在莫高窟北边半崖上的那些小洞洞里。想到这些,她就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她崇尚那些不为名、不为利、为了艺术矢志不渝的人。她把那些一辈子投身壁画临摹,虽然年逾古稀,仍潜心进洞窟、搞研究的人,待为良师;对那些画技高超,专门为追求艺术而继续作画,不为金钱所动的人,视为益友。她常以他们为镜子,反思自己的不足。她对我说:“我虽在敦煌工作了40年,但在窟内工作的时间,据我计算,最多有10年左右。而且我也没有抓紧那些不该浪费的时间。”(www.xing528.com)
她是不愿别人采访她、宣传她的,生怕别人夸大她、吹捧她,只想安于现状,做一个平凡的人。她说:“前些年,我的一个老战友,要以我为素材发表长诗,我真是没有少抱怨他。我对自己是心中有数的。许多英雄人物为人民立下大功,尚且自愿隐姓埋名,我一个小人物却被一次又一次地报道,我问心有愧。有人说我这个人有点‘迂’,可能就是如此吧!不然的话,社会给我太多,而我却不相称,我会深感内疚的。”
李其琼先生虽年六十有七,身体瘦削,但她宝刀不老,雄风犹在,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每天早晨六时起床,独自一人在戈壁滩的公路上,大步流星地步行锻炼半小时。回家后,还要写半个小时的大楷。这倒不是她想成为书法家,而是为了练笔运腕,使她不至于丢掉画笔。
(1994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