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级工程师倒逼沙障设计 专家助力沙尘暴应对

高级工程师倒逼沙障设计 专家助力沙尘暴应对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它要占用相当一部分劳力,经常从事清除流沙这项工作。同美国盖蒂基金会保护研究所合作保护的协议,是国家文物局同美方签订的。敦煌研究院是接受单位。控制风沙的工程,是由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三方合作进行的。樊锦诗身材娇小,体质羸弱,衣着朴素,相貌平平。于是,他下决心,在风速最大,风力最强,飞沙最多,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冒着风沙,亲自到风口去做实地调查。

高级工程师倒逼沙障设计 专家助力沙尘暴应对

晚秋的风,刮个不停。莫高窟九层楼檐角上的铁马风铃,叮当作响。鸣沙山上的流沙,随着西风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地飞向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的窟区。

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飞往莫高窟的流沙,并未飘落到窟区,被最近设在窟顶的耐高温、抗辐射、高密度的尼龙防沙网阻挡在窟顶。

樊锦诗

地处大漠腹地且与世界风库——安西县近邻的敦煌莫高窟,防沙治沙是经常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5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保护人员就将它视为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他们与中国科学兰州沙漠研究所的人员合作,首先提出了“堵”的办法,而且在窟顶修筑防沙墙,企图把来沙堵住。结果没有成功。以后又有人提出“清”的办法,就是让风把沙子刮下来,然后再把它清除掉。这种办法效果较好,一直沿用了几十年。但它要占用相当一部分劳力,经常从事清除流沙这项工作。

1986年金秋季节,我国外交部邀请各国驻我国大使参观敦煌莫高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我国代表泰勒先生也应邀前来参观。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向客人详细介绍了莫高窟的历史、内容、价值、现状、保护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表示希望能得到国外的合作保护。

泰勒先生回去后,根据樊副院长的建议,拟定了一个计划,跟各国大使馆联系,看哪个国家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有兴趣。

1988年1月,泰勒先生同樊锦诗在北京又一次见面,他首先幽默地对在座的人说:“我们今天能在这里见面,是樊女士召集我们来的。”接着他对樊锦诗说,“美国有个民间组织,名叫盖蒂基金会。他们曾经支持过埃及爱弗塔林古墓葬壁画的保护,以及‘狮身人面像’的修复。他们治沙是采用设置尼龙防沙网的办法。你们有无兴趣?如有兴趣,我可以帮助联系。”

当时,樊锦诗是同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儒僴,还有我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位同志一起去的。他们向泰勒先生表示,可以考虑同盖蒂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

50年代的防沙墙,没有能堵住来沙。现在提的这种防沙网究竟如何?樊锦诗心中也没有底。她忽然想起了参加省党代会期间认识的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邸副所长。于是,她写信向专家请教。

她在信中说,过去,我们用墙堵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设置尼龙防沙网,是否能解决?我不熟悉这方面的情况,请你给我拿个主意。

邸副所长给她回信说,过去不行,是因为我们没有经验,缺乏资金。设置尼龙防沙网,是我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积累了经验,又有人提供资金和设备,我认为可以搞。如果你还不放心的话,我可以给你派一位专家协助你搞。

读了邸副所长的来信,她心中踏实多了。

1988年3月,盖蒂基金会派了一名职员,同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代表一起,来敦煌莫高窟参观考察。

这位先生经过详细考察后,非常高兴。他感到莫高窟如同其名,高深莫测,神而不凡。中华民族以其高度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创造出这天工难及的人类艺术瑰宝,真是难能可贵。(www.xing528.com)

也许是莫高窟的老佛爷显了灵,或许是恢宏的敦煌艺术感动了他,他不仅高兴地给敦煌研究院留下了一份有关“盖蒂”的介绍材料,回国后还对派他来敦煌的盖蒂基金会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易斯·蒙雷尔说:“敦煌,实在太伟大了。你要是不保护敦煌,你这个研究保护就没有意义!”

1988年5月,刘易斯·蒙雷尔来北京访问,刚到不久,就同国家文物局的同志一起,在历史博物馆观看埃及“狮身人面像”修复的录像片。他一边看,一边询问身边的人:“敦煌研究院的樊女士来了没有?”

樊锦诗也是刚下飞机,风尘仆仆,还未来得及洗漱,就去看录像。她以为这样会见外国朋友不礼貌,就对身边认识的同志讲:“不要告诉他我来了。”

不一会,刘易斯·蒙雷尔又大声询问,别人就把樊锦诗介绍给他了。因为他是直接奔敦煌莫高窟而来的,他的频频询问,也说明他的急切心情

在国家文物局的安排下,樊锦诗副院长同刘易斯·蒙雷尔在故宫博物院的一个会议室里开始正式会谈。本来樊锦诗要先介绍一下敦煌的保护情况,但蒙雷尔说:“你不要介绍了,让我来说。莫高窟的情况,我们派人作了考察,情况我们了解。根据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都是些基础设施。我们同意提供。”樊锦诗听了后,认为符合实际,结果取得了一致意见。

1988年9月,盖蒂保护研究所派来了保护专家,再次进行考察,为正式合作保护做准备。初步确定的保护项目有:治沙防沙;建立莫高窟自动气象站;监测洞窟小环境;壁画颜色监测;地质崖体裂隙监测和治理;薄顶洞窟治理等。

1989年6月,樊锦诗作为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考察团成员,赴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她对于将要合作保护的项目充满了信心。

同美国盖蒂基金会保护研究所合作保护的协议,是国家文物局同美方签订的。敦煌研究院是接受单位。

控制风沙的工程,是由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三方合作进行的。在与盖蒂保护研究所的合作保护工作中,樊锦诗副院长是该院的总负责人。

樊锦诗身材娇小,体质羸弱,衣着朴素,相貌平平。可是,一个人真正的魅力,在于气质。正如她的父辈给她起名字时所希冀于她的,读史使人聪明,读诗使人灵秀,学问变化气质。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智慧,而不在于躯体。她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举止泼辣。此项工作从联系、会面、讨论合作保护项目,到工作的组织实施,都是由她负责。

沙漠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林裕泉,开始设想了一个“之”字形的防沙网设置方案。这个设计是否符合实际,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他下决心,在风速最大,风力最强,飞沙最多,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冒着风沙,亲自到风口去做实地调查。根据调查中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他把“之”字形的方案,改为“”形,在“人”字下边,又增加了一个“二”字,这样就形成了“人加二”形图案。“人”字的头顶,是一望无际的鸣沙山,“二”字的身后,是莫高窟的窟口崖面。

这个“人加二”形的防沙图案,是很科学的。它既可以阻挡多方来沙,把沙子隔阻在尼龙网前边;又可以导沙,使沙子沿着尼龙网设置的走向,从窟口崖面两侧流下去。

盖蒂保护研究所确定的敦煌保护项目的负责人,是内维尔·阿格纽先生。此人责任心很强,为了完成他的使命,已经七次来敦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