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分析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分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古代史共有5个学习主题,依次分析如下。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这些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与长江流域。此处的内容标准选择了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通过介绍希腊文明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分析

世界古代史共有5个学习主题,依次分析如下。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学习这一主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两个:

1.如何讲解人类的起源。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活着为了什么?我们走向何方?这些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是我们人类自进入文明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类起源是一个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的问题。人由类人猿进化而来是至今为止人类在认识自己起源问题上所达成的最新共识。距今二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猿相揖别之后人类祖先最早的代表,所以,人类出现的时间一般定为二三百万年前。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认知手段的提高,有关人类起源的诸多疑团会逐渐揭开。作为人生基本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了解人类的起源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意识,增进对人类本身的了解,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关于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

有关人类的早期社会组织,目前《标准》所采用的观点依然是摩尔根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学说,这是美国学者摩尔根在十九世纪根据对印第安人土著部落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的最初社会组织是血缘家族,后来杜绝了族内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实行了族外群婚,而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后来由于农业的出现及男子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作用的日趋重要和由此导致的生活地位的提高,父系氏族社会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阶段产生了私有制,在由父系氏族组成的部落和由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的基础之上最终产生了国家。摩尔根的理论虽然被许多印第安人的土著部落所证明,可是现代仍有一些学者不同意摩尔根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较典型的就是核心家庭和酋邦的理论,但目前还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标准》依旧采用摩尔根的观点。中国和西方的一些上古神话传说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摩尔根的观点,《标准》所说的该亚与厄瑞斯忒的神话故事就是取自古代希腊神话传说,它从另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的情形。

(二)上古人类文明

这一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方面:

1.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古代东方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文明在产生的时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这些文明分别产生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与恒河、黄河长江流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农业。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以后,文明率先在农业生产效率极高、人口稠密的大河流域产生,可能是出于修建和管理水利灌溉工程、统治众多人口和辽阔大陆地域的需要,而且,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体。所以,经济上的大河农业和政治上的中央集权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此处内容标准所提到的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这种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体现。在这里,有如下要点需要向学生讲解清楚: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一方面体现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水平和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结晶,另一方面它作为埃及法老们的陵墓又成为埃及统治阶级残暴专制政治的产物和见证;古代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东方文明最具典型意义的法典,它公开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也是古代东方专制政治的产物;印度的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南亚次大陆以后所形成的一种极为特殊的等级制度,它人为地把人分成世袭不变的等级,并且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强化,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虽然已经废除,但它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消极影响至今仍在阻碍印度的社会进步

在这里,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古代东方的中央集权专制政体,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的数量、疆域的规模、有效管理和统治需要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代东方的专制政体在其产生的初期,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在客观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以后文明的进步、人类自主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就将成为束缚人类自由和潜能,阻碍文明进步的桎梏,必将为民主政治所取代。

2.希腊文明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此处的内容标准选择了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通过介绍希腊文明的特点使学生知道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以往的教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介绍过于简单,评价更是不够,只一味地强调政权掌握在奴隶主手中,教师在这里应该客观介绍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指出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所采用的公民直接参政、轮流坐庄的形式所导致的结果也并非总是公正的;另一方面则要指出历史上所出现的政治体制虽各有特点,但比较而言民主政体的弊病最少,更接近于公正。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使学生知道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时,要注意强调希腊文明鲜明的海洋性质,它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所产生的价值观念都与此有关,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希腊文明的许多因素,由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3.布匿战争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是罗马历史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上承“王政时代”,下启罗马帝国,是古代西方历史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布匿战争则是导致罗马共和国兴盛与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最为关键的一次战争,也就是在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罗马基本上完成了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从此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但是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它导致罗马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使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另一方面它也导致了小农破产、公民兵制度瓦解、社会道德风尚败坏沦落,从而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埋下了隐患。在此,教师应向学生讲解一个王朝或文明盛极而衰的道理。在介绍完罗马共和国灭亡的原因和过程之后,教师需要向学生做这样的总结:文明形成之时,国家最初的形式一般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继之是地域性王国,然后是大一统的帝国。这是世界早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罗马共和国灭亡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罗马帝国,而罗马帝国的兴衰将古代西方的历史又带入了中世纪

(三)中古亚欧文明

这是有关中古时代亚洲文明和欧洲文明的主题,需要说明的问题有:

1.日本阿拉伯帝国。

关于亚洲文明,《标准》仅选择了日本和阿拉伯这两个比较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的历史之所以选择大化改新为其主要内容,原因是大化改新是日本文明形成的标志。在这里,教师应该注意强调日本的文明产生较晚,就其文明的渊源来讲应该属于古代中国文明的附生文明。大化改新就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了文明。善于学习和模仿是日本民族的特点,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教师还应该注意向学生强调:日本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因此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于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时候,整个阿拉伯半岛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十分低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最初的阿拉伯帝国也因此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伊斯兰教在今天的阿拉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依然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文明。

2.西欧封建制度与教皇国的由来。

在讲述西欧封建制之前,教师首先要把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蛮族国家的建立,中古西欧历史的开始做一简单的概述,以保证历史知识的连续。这里选择了西欧封建制度和罗马教皇国作为内容标准,主要的根据是,西欧封建制度可以说是中古西欧历史中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虽然也构成了封建等级制,但它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当时的法律所保护,而且还受到当时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因此,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内容与含义截然不同。他们所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中国不存在着类似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教师在这里应该向学生强调这一点。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是构筑西欧封建制度的一个最为典型的事例,以法兰克封建制来说明西欧封建制的形成是比较合适的。

中世纪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对中古西欧历史的影响是极大的。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此处以丕平献土的故事引出罗马教皇国的形成,通过讲述天主教在中古西欧的作用来说明罗马教皇国的地位。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在整个中古时期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对西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历史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无不与宗教有关系,宗教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重大的。

因为在以后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程内容中,还要介绍到基督教的形成和基本教义,所以在这里教师要注意这两部分内容的分配和衔接。

3.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文明形成之初,作为文明的成果和体现,古代中西方都出现了许多城市。但中古西欧的城市与古代东方的城市在特点、作用和意义方面有诸多的不同,西方文明在许多方面与东方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就的。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而不是像古代东方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它们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所以自从城市产生的时候起,西欧的城市就展开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剥削、统治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这里所提到的琅城起义就是中古时期法国的一座城市为争取城市的自治而同封建主展开的斗争,教师可通过琅城起义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在经济方面,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例如,城市与当时的封建庄园争夺劳动人口,一个农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就会受到城市法律的保护。中古西欧的一句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在中古西欧兴起的这些城市里面萌芽、发展、壮大的。在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王权给与城市自由、自治特许状和商业方面的便利以换取城市在财政上对王权的资助。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城市文学的出现,世俗大学的产生,不断积累着对西欧天主教宗教文化的反动,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正是中古西欧的城市,才孕育子近代西方文明。了解和掌握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意义,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这一问题能做到根源性的解释。这一部分的阐述包含着比较重要又相对繁难的理论,希望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运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这些内容。(www.xing528.com)

4.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启示。

之所以选择拜占庭帝国的衰落这一内容,主要是因为拜占庭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教师在这里应首先交代东西罗马帝国分裂的概况,然后向学生阐明,在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之后,西方的古典文明毁灭了,刚刚走出原始森林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所建立的蛮族国家还不能建立一种与古典文明相媲美的新文化,所以中世纪的初期习惯上都被称为“黑暗时代”。与此同时,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它的货币是当时国际贸易通用媒介;在文化方面,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卓越地理位置,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在它俯视之下的西方世界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当十字军的士兵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他们为人间竟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然而,拜占庭帝国就在这种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于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拜占庭文明就像是一只同乌龟赛跑而半路停下睡大觉的兔子,不仅被乌龟超越,而且被时代所抛弃。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教师可以联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遭遇,比照拜占庭的历史命运,向学生讲解一种文明是否能够健康地走向进步,主要决定于它是否能够接受外来文明的启迪,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古代世界无数真切而确凿的史事明白无误地昭示给我们这样的经验和教训: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在这一主题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有:

1.文明的概念和文明的交往方式。

文明的概念,因其不同的角度和界定有不下数百种。但谨慎、客观地区分有关文明的众多概念,还是能有一些概念令我们感觉到具有普遍意义,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一般说来,所谓文明是指人类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精神遗产和物质成就。说到文明(CMli2ation),自然联系到文化(Culture)。在历史学中,同文明相对应的文化通常用来指尚未有文字,总的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的社会或时期,但其广义是指知识和艺术成就,如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和科学等。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如果某种阶段的文化较广泛地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初步形成,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政治权力,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较为完备,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为文明。

一般来说,文明的交往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交往的乐章。其中。作为主旋律的和平交往活动为这部乐章奠定了永恒的基调。我们以往的历史已经清晰地昭示: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上看,人类的和平往来活动都占有绝大比重。和平,是人们在自身生存实践中所生发出的一种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人们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所逐渐建立起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由血腥的暴力冲突所导致的伤亡、痛苦、仇恨及物资上的巨大损耗,在一般情况下是人们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承受的。而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却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及由此而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构成了人们选择和平交往方式的根本动机。同时,这种交往活动也确实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2.古代东西方文明几次重要的冲突和几次重要和平交往。

《标准》选择了几次主要的文明冲突事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和十字军东侵。希波战争是古代东西方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冲突,而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一个使得东西方文化出现大规模交融的希腊化时代。表面看来,希腊化时代是西方征服东方的一个结果,但这仅是军事上的,在经济和文化层面上,东西方的文化可谓是水乳交融,互映生辉,希腊化时代的科学成就就是东方久远而丰富的经验和资料的积累与希腊缜密的逻辑和方法互相结合的结果。而西欧十字军对东方的侵略则反映了宗教文明之间的冲突,这对于学生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和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极有帮助。

和平往来选择了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这两个事例说明古代人类文明之间和平往来的历史意义。

3.文明交往的结果。

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与暴力冲撞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交往方式,但两者所导致的结果却是一个——文明的整合。整合(inte gration)一词的英文含义是指综合集成为和谐之整体,并有融合的含义,它是现代社会学和文化学的重要理论范畴。从古代和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来看,文明的整合具有一种必然性。即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文明整合的这个结果是所有文明都要承受的。从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结果来看,世界上的文明都是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他的《通史》一书中早已论述了这一观点,他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古代文明乃至近代文明的整合许多都是通过暴力冲撞得以完成的,如武力征服和殖民扩张,也有一些文明的整合是通过和平交流得以完成的。开放的、主动积极的文明之间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实现文明的整合;开放的、积极的文明与封闭的、被动的文明之间通过暴力冲撞的方式来实现文明的整合。这正应了古罗马斯多亚哲学家塞内卡的一句话:“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古代亚欧大陆的文明整合大多是通过暴力的冲撞、武力的征伐得以实现的。

但人类毕竟是生物种群中惟一具有自我完善能力的高级动物,人类文明作为人类智慧和良知的结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逐渐摆脱野蛮而日趋文明化。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法西斯的独裁和侵略、极端的恐怖主义都遭到人类普遍的唾弃。现代文明的整合,需要现代多元性的文明之间进行平等和耐心的对话。

“文明交往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谐,是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平等互利,是对自己文明的自尊、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是抱着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广阔胸怀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追求。”

(五)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这是一个关于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的主题,需要说明的问题有:

1.最早的文字及文字出现的意义。

教师在这里要向学生说明文字的产生要大大晚于语言的产生,人类是经过上百万年的口语交流才最终发明文字的。文字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重大区别之一,文字是人类文明产生的一般性标志。

2.关于宗教的理解。

宗教是一个复杂、形而上的课题,此处的内容也最不容易让高中学生理解。这里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说明,绝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把宗教说成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通常说来,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宗教需要,这种宗教需要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虽然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但人类对于他们的起源、未来的归宿以及现世生存的意义并不清楚。现在的人类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手段,但并不能对人类生存的自然世界和宇宙做出全面的解释。人生的艰辛,世事的难料,几乎使所有的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困惑软弱的时刻。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安慰、一种寄托、一种解释和答案,这就形成了宗教需要。于是,巫术、幸运物、生死符、偶像崇拜、上帝、“第一推动力”,以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相继出现,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宗教需要。

宗教按其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原始宗教和文明宗教两个阶段。原始宗教源于原始人对自然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产生的原始崇拜,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文明宗教是指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所出现的拥有系统教义和主张的、拥有经典和神职人员的宗教,这些宗教一般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最终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所承认,这些宗教的教义大多有系统的哲学支持,教义体现了对人类的慈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反之,那些教义主张粗制滥造,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宗教,则是邪教,是我们人类应该反对和铲除的。这里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介绍应该简要而适度,力求让学生理解这些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以及它们的基本教义和主张。

3.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教师首先应该注意介绍和讲述过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向学生强调,古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点儿都不受时代的影响,它与科学技术不同,比如:古希腊人所创作的悲剧作品是近现代的悲剧难以望其项背和无法比拟的;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也是现代人很难模仿的。通过介绍和讲解,要使学生对我们先人的文化成就尊重赞美,持有一种欣赏的态度。

4.古代的科学成就。

这里,教师要通过对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科学成就的介绍强调,现代的科学技术虽然先进,但都是在古人收寻、探索和苦苦钻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进行科学发明方面一直在不懈的努力。人类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是我们认知世界惟一可靠的途径,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