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优化分析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优化分析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史共有7个学习主题,依次分析如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确立这样一种认识。

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优化分析

中国现代史共有7个学习主题,依次分析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阐述了建国后头三年的历史。内容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这一学习主题的主要内容有: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终于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这是新中国成立的最重大历史意义。

2.抗美援朝。

建国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是通过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来反映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要从时代背景对人物思想的影响方面发掘志愿军战士英雄行为的产生原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这是建国初期开展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应当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摧毁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学习这一主题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内容标准以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要求学生认识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

在学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特别是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切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学习这一主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内容: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进行改革。内容标准通过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基本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这种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www.xing528.com)

3.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信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4.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因此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揭开了新篇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内容标准通过“民法”、“刑法”等重要法律的颁布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过程。

6.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确立这样一种认识。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培养上,要让学生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这一学习主题主要展示我国五十年来的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内容标准要求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并以我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国防力量日益增强,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内容标准以新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等史实,概括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说明我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树立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形象。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要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现的军威国威,认识我国开创国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意义;认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的外交成就。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这一学习主题反映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下,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科技领域,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某些科技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国的生产力正在经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在教育领域,我国广泛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教育发展为“科教兴国”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文化领域,我国高度重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反映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成果;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感受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七)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因此中国现代史关注社会生活的演变和发展。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是通过各种历史现象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条件有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要使学生体验社会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