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目标制订的总体思路

课程目标制订的总体思路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在注重课程目标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毫无疑问,课程目标要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意志与要求,但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不同于工厂生产中对物质产品规格与质量的要求。

课程目标制订的总体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并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重要条件。处于新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

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性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认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在注重课程目标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在制订《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时主要遵循了这样一些基本思想和原则:

1.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历史课程目标。

毫无疑问,课程目标要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意志与要求,但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不同于工厂生产中对物质产品规格与质量的要求。因为学校教育中所要面对的不是有形的、无生命与情感需求的物质产品,而是有思想情感、有独立人格和平等权利,但又因年龄和心理原因而没有发展成熟的青少年。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但他们已有的知识准备还不丰富,已有的知识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体的,还没有形成可以认识更复杂事物的知识体系,还很难形成抽象的理论认识。由于年龄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还无法在学习上保持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因此,他们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注意力等,都还需要更多的间接兴趣来提供维持的动力,如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课程目标要求的难度、相对减少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论内容就变得十分必要。

2.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因此,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变得格外重要。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而不是在外来压力下被迫进行学习;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超过课程目标要求的深入学习,也就是说,对不同的学生在达到课程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允许其拥有选择部分学习内容进行不同广度和深度学习的自主权,并且教师应当给予支持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得出与教材或教师不同结论的广阔空间;学生有对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等教学环节提出建议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对其合理部分应积极采纳,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在履行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www.xing528.com)

3.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重视“教”的过程和方法,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则依靠考试来完成。现行的课程目标则要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人而异,其效果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教师不仅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的效果,而且要从关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入手,向学生传授怎样才能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了解历史学习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技能、了解哪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历史,进而学会如何学好一门新课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和“考试”,而是还要有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悉心指导与关注。

4.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课程目标力求历史课程要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内容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并做出结论、问题的设置、教学活动建议、课型选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鼓励学生动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兴趣。

5.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第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升华与提高,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之所以把教育的社会目的说成是间接的,是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才能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人性得以不断完善。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重视对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训练,重视对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以此为最终形成历史意识和历史观打下基础。因此,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成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