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本质而言,自我教育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要求重视个人的荣誉与尊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就需要建立彼此信任、相互为善的关系。当一切都建立在惩罚的基础上时,是无法进行自我教育的;而缺少自我教育,就根本不会有正常的教育。要知道,良心是自我教育的最主要推动者。若良心陷入了沉睡,孩子也无法进行自我教育。但教育的逻辑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要谨防严重过错的发生。

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科学组织共产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尖锐,也是在当下极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集体与个人的精神财富相互依存的问题。

如果人人都只会索取,集体生活中又怎么会有精神的充实与丰富呢?若没有认真严谨地弄清涌入集体精神财富之泉的溪流从何而来,还能将集体视为个人的教育者吗?如果人与人在日常打交道时不敞开心扉坦诚相待,那么这群人就只能成为一盘散沙。个人与集体,就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若没有对个人的教育,就谈不上集体的教育力量,对个人的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也是难以为继的。从广义上讲,我认为教育的概念就是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的协调一致,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

育人,就意味着教育他对自己有所要求。只有当一个人不总是被别人牵着走,而是开始独立、对自己负责,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时,这个目标才能实现。

现实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关于自我认识的箴言:“要寻找自我、征服自我、掌控自我。”[17]培育情感,凝练思想,锻炼意志,塑造并保持性格——人在认识自我、掌控自我的同时,需要亲自来完成这些事情。

自我教育需要十分重要且强大的驱动力——自尊感,即对自我的尊重,还需要有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意愿。只有当人的心灵对一些极其细微的、纯人道的影响——譬如善意的话语和建议,亲切或责备的目光——变得十分敏感时,自我教育才能得以实现。

如果人对粗鲁的行为习以为常,只对尖刻粗暴的话、大声的吆喝还有强制行为做出反应,那自我教育就无从谈起。就本质而言,自我教育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要求重视个人的荣誉与尊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就需要建立彼此信任、相互为善的关系。

基于多年的经验,我可以给老师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的自我教育要求你有明确的教育风格。在你的班集体中,应当以平和的氛围为主,不要有大喊大叫、急进暴躁的情况发生。若老师动不动就冲这个或那个学生发火,大喊大叫,怒气冲冲地惩罚学生,以发泄不良情绪,还极尽严厉地斥责学生,那么就根本谈不上学生自我教育的问题。一个人被责骂、训斥、惩罚的次数越多,就越难以感知善良的话语,也越难以发展托尔斯泰所说的“好好思考”[18]的能力。(www.xing528.com)

我深信,这份信念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多年实践所得结果。在完全正常的教学中,是不应当有惩罚的。教师同志们,这里需要做个预先声明:我们谈的是儿童,还有对儿童的惩罚问题。当一切都建立在惩罚的基础上时,是无法进行自我教育的;而缺少自我教育,就根本不会有正常的教育。因为惩罚就已经使儿童从自我良心的谴责中解脱了出来。要知道,良心是自我教育的最主要推动者。若良心陷入了沉睡,孩子也无法进行自我教育。受到惩罚之后,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已经没什么值得再深思的了,因为自己已经受了应得的惩罚。

我们学校里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三年级学生、九岁的科斯佳有一次用弹弓打下来一只麻雀,小鸟被打伤后,科斯佳把它捉了起来,还折磨它。老师惩罚了小男孩,有三次不准他和班里同学一起去树林里玩。在第二次有趣的郊游前夕,孩子们都满怀期待,只有科斯佳闷闷不乐,在课堂上牛头不对马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当全班同学去森林玩时,小男孩独自留在了学校里。在草棚子的房檐下面,他抓了几只毛还没长出来的可怜的小麻雀,然后把它们放进了老师的桌子里。一天过后(郊游是在休息日的前一天举行的),教师拉开桌子,发现里面的小鸟几乎都被闷死了。

该怎样解释这种残忍的行为呢?为什么惩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变得凶狠、暴躁了起来?因为这种“强力”的影响手段,让孩子不再去思考问题。他们之所以难受,不是因为自己不体面的行为,而是因为受到了惩罚。事实上他已经忘了自己做出的不好的事情。但教育的逻辑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往坏处想。他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内心积攒着怒气。并且,当他觉得惩罚稍有不公时,愤怒的雪山就会崩塌,其猛烈程度也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我认为正常的教育应当是这样的:孩子没有做出严重的不良行为,只是犯了一些小的、无足轻重的错误,他就会感到深深的难过,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并受到良心的谴责——这点是最重要的。教育的艺术在于要谨防严重过错的发生。但是该怎么预防呢?首先,就是要与孩子单独谈话。

[17]苏霍姆林斯基简略转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片段,其原文为:“自愿接受这种考验,接受这种可怕的试炼,希望在长期的考验之后战胜自我、控制自我,直至通过终生修炼,最后能达到完全自由——不受自身制约的境界,免蹈一辈子始终未能找到自我的那些人的覆辙。”(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莫斯科—列宁格勒,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1970年,第32页。)

[18]这里说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在文集《阅读范围》(1904—1908,第1卷)中的阐述。该文集由列夫·托尔斯泰每日挑选、搜集众多作者关于真理、生命与行为的思考编排而成。此观点原文为:“好好思考,思想会成熟起来,变成善良的行为。”(《列夫·托尔斯泰全集》第41卷,莫斯科,国家文艺书籍出版社,1957年,第5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